萬軍
(作者單位:東營市利津縣文化館)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群眾的精神文明生活需要也開始向多樣化發展,群眾文化攝影創作是社會大眾記錄美好事物、表達自我情感、傳遞信息思想的一種藝術創作行為文化,在群眾文化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群眾文化攝影創作不僅是群眾豐富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載體,也是社會文化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內容,對于攝影藝術的發展也將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群眾文化攝影藝術的發展僅僅依賴群眾自我的喜好和興趣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文化部門的支持和推動,因此,地方文化管理機構應重視群眾文化攝影創作輔導工作,迎合時代發展特點助力群眾攝影文化的發展,促進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充盈社會群眾的文化生活,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呈現積極向上的社會文化現象。
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提升了社會大眾的審美水平,藝術和技術的融合使得攝影藝術獲得了新的發展,成為了社會大眾生活中常見的文化藝術。攝影是通過相機記錄特定場景下的人物景,并經過技術手段處理后的藝術展現,攝影作品既是攝影者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也是記錄社會生活的有效形式。我國攝影藝術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825 年至1839 年的攝影藝術初期水平,此時的攝影藝術初次進入大眾視野,只有少數人參與并了解;第二階段是1840 年至1936年的攝影藝術發展階段,雖然這一階段的攝影技術仍為落后,但也獲得了明顯的發展,彩色攝影就在該階段出現;第三階段是1937 年至1959 年的攝影成熟階段,該階段因攝影工具不斷改良而獲得了相對成熟穩定的發展;第四階段是1960 年至今,數碼相機是這個階段最為顯著的特點,加之圖片處理技術的提升也促進了攝影藝術向更精致發展。追溯我國攝影藝術的發展過程,在我們看到攝影藝術更全面和深入發展的同時,我們也發現攝影藝術與社會現狀之間有著緊密地聯系,因此,探討群眾文化攝影創作輔導也應充分結合時代背景而進行,才能真正促進群眾攝影文化的發展。
傳統攝影藝術由專業攝影人員完成,攝影人員對攝影作品的高要求使其具備專業的藝術性,專業的攝影人員也需要掌握專業的攝影技術。相比傳統攝影藝術,群眾攝影藝術則是由普通大眾來完成,相關的攝影活動有著較強的大眾性、普及性、便捷性等特點。正是因為群眾是群眾攝影活動的主要參與者,面對這些大眾化的藝術作品,我們要結合大眾的審美需求和喜好欣賞群眾攝影作品時。在評品群眾攝影藝術作品時,應該更多的關注攝影作品情感、生活、心靈等方面的因素。然而,群眾攝影作品對于攝影人員的技術水平也有著相應的要求,群眾攝影人員同樣需要具備足夠的攝影基礎和知識,也正因為如此,地方文化管理部門應充分關注群眾攝影熱情,通過開展文化交流、技術培訓、文化宣傳等攝影創業輔導工作,才能更好地促進群眾攝影文化的發展。
群眾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群眾文化發展對于文化傳播有著深遠的意義,同樣攝影藝術的普及對于群眾文化發展同樣有著積極的作用。群眾文化攝影創作輔導可以提升群眾攝影藝術水平和促進攝影藝術發展,使無序散漫的群眾攝影喜好發展成為有序良性的群眾攝影文化,促進攝影藝術領域發展的多元化,使攝影藝術的發展迎來新突破,最終利于社會和諧文化建設。數碼科技的發展使得拍照成為了生活物一部分,社會群眾通過數碼產品快速記錄生活的點滴,群眾攝影作品中的情感共鳴、生活思考成為了攝影藝術的新亮點,此外,攝影藝術也成為了充實群眾精神世界的藝術形式。從攝影藝術發展的層面來看,攝影藝術是攝影人對生活和事物的各抒己見,而更多具備攝影基礎的群眾參與攝影創作,將大大地增添攝影題材和內容,使得各地的歷史和特色文化憑借攝影藝術而為更多人所知,這對于攝影藝術的發展和社會文化的傳播皆有著深遠的意義。
地方文化部門在地區內群眾文化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領路人的角色,承擔著引導和服務的責任,對此,地方文化部門自身需要做好機制的完善,建設攝影專業服務人才隊伍,提升自身群眾文化攝影創作輔導能力,助力群眾文化攝影創作輔導工作,真正發揮領路作用。此外,地方文化部門還應順應時代發展,與群眾建設緊密合作關系,發揮其在攝影文化發展中的領導地位,吸納社會群眾積極分子,利用好社區服務平臺,多角度、多思維、多元化提升綜合攝影文化服務能力。
首先,地方文化部門應正視群眾文化攝影創作輔導工作,將此作為一項專題工作來進行,并為此提供單獨的支持,為地區內群眾文化攝影創作輔導奠定基礎;其次,要建設和完善群眾文化服務機制,遵循公益性、便利性和均等性等原則,為地區內各種區域提供基礎設施服務,網狀式地開展群眾文化服務,使群眾都能夠享受到群眾文化服務;再者,地方文化部門要持續提升自身業務素養和服務能力,加強群眾文化攝影創作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不僅要增加攝影專業的人才,還需要結合群眾攝影文化現狀,將那些對攝影有著強烈興趣和積極性的群眾融入到攝影文化服務隊伍中去,從各個方面和視角提升群眾文化攝影創作輔導綜合能力;最后,發揮社區在群眾文化事業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社區作為城市的基本單元,群眾文化攝影創作輔導工作中的各項事務多由社區去落實,但也因此而出現分散、發展慢等問題,地方文化部門應認清社區的功能,結合不同社區的資源現狀,開展相應的攝影文化活動,促進社區內群眾攝影文化的發展,讓更多的群眾投入到群眾攝影文化中去。
地方文化部門在規劃地方文化事業發展時,要認識到群眾文化攝影創作輔導的重要性,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規劃其中,使其與地方文化事業融合發展,形成相互契合、良好發展的攝影創作氛圍,進而產生積極的社會文化效應。地方文化部門要積極響應上級文化部門組織的地方文化主題活動,結合地區內文化事業發展目標,開展系列群眾文化攝影展覽服務,既為群眾攝影愛好者提供展示和鑒賞平臺,也大大地宣傳了群眾攝影文化。攝影文化宣傳是體現地方文化發展與攝影創作輔導關系的主要形式,也是烘托和攝影文化積極效應形成的有效途徑,因而,地方文化部門要積極開展攝影文化展覽和宣傳工作,循序漸進構建和營造地方攝影文化氛圍。
首先,地方文化部門應結合各種主題開展專題群眾文化攝影創作展覽活動,以此來提升群眾參與攝影創作的積極性,為社會群眾全面深刻認識攝影創作提供機會,促進群眾文化攝影創作步入良好有序發展的軌道;其次,借助企業、學校、協會等攝影文化相關的社會組織機構的資源進行攝影創作宣傳工作,以開展主題攝影培訓和攝影創作活動的形式將攝影文化深入到群眾中去,使各個群體都擁有接觸和了解攝影創作的機會;最后,在加強攝影文化創作展覽和宣傳的同時,地方文化部門還應為宣傳配備相應的交流活動,讓群眾攝影愛好者在學習和溝通中獲得進一步的成長,使攝影創作宣傳活動更加多姿多彩。
數碼產品的普及促使攝影成為了群眾身邊的事情,越來越多的群眾對攝影都開始萌發了熱愛之情,更多的社會群眾也逐漸地成為了攝影群體的一分子。地方文化部門應關注新時代下社會群眾對于攝影文化的態度和行為,加強攝影藝術培訓工作,向群眾攝影愛好者輸入專業的攝影知識以增強群眾的攝影專業能力。強化攝影藝術培訓對于群眾文化攝影創作和攝影文化藝術發展都有著促進的作用,攝影藝術培訓促進群眾攝影作品專業性和群眾性的提升,使群眾攝影作品更具特色和品質,這既是群眾文化發展的成果,也是攝影文化的幸事。
強化攝影藝術培訓,一是提升攝影藝術培訓的針對性,為不同人群提供相異的培訓服務,使不同人群可以更便捷地享受培訓服務,最高效地提升不同社會群體的攝影專業能力,如為學生提供寒暑假的攝影培訓服務;二是聯合社會專業的攝影培訓服務機構,充分發揮地方文化部門的引導力和專業培訓服務機構的專業力,讓兩者的相互合作共同提升群眾攝影藝術服務水準;三是探索多樣化的培訓形式,將攝影文化培訓工作與傳統文化進行有機融合,增加攝影文化培訓特色,邀請攝影專業人員加入到攝影培訓隊伍中來,讓更多的社會群眾可以接觸到專業攝影創作輔導,針對攝影群眾愛好人員現狀,在社區內部開展各類特色的區角攝影培訓交流活動,讓攝影培訓以更接地氣的方式涌入到群眾周圍。
群眾攝影創作的熱情是發自其內心的,但群眾自發的創作熱情沒有有效的組織也只能停留于個人層面,無法成為系統有序的文化現象,因此,地方文化部門應發揮其文化管理功能,積極構建攝影創作交流平臺,既為群眾攝影愛好者提供文化活動交流的平臺,也通過系列的攝影文化活動將群眾的攝影激情轉化為群眾文化攝影創作力量。文化館在構建攝影創作交流平臺過程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既可以架起地方文化部門與社會群眾之間建立的橋梁,還可以為攝影文化交流和過程實踐提供場所,促使攝影創作交流平臺從形到神的逐一完善。
首先,地方文化部門應正確認識到文化館在群眾文化攝影創作輔導中的積極作用,借助文化館的資源開展系列攝影文化活動,吸引社會群眾加入到攝影創作中來,為社會群眾打開攝影藝術世界的大門,也為群眾文化攝影創作輔導工作找到新的思路和方向;其次,地方文化部門應提升自身文化建設水平,結合地區的文化特色和現實情況采取相應的對策,以提升文化整體效果為目的,讓創作交流平臺成為吸收群眾智慧的途徑,使群眾攝影文化與地區整體文化事業共同發展;再者,定期組織和開展群眾攝影文化采購活動,為社會群眾攝影愛好者提供具體實際的輔導路線,使群眾攝影愛好者內心的攝影創作的潛力更好地發揮出來,提升群眾文化攝影創作的專業水平,讓更多群眾文化攝影作品走進大眾視野,使攝影作品呈現特色,為社會群眾了解攝影藝術文化提供更通俗易懂的途徑。
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我們的生活和工作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新時代下群眾攝影創作輔導工作也要跟隨時代的浪潮,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這一時代利器,提升群眾攝影創作的專業性和增強群眾文化攝影創作輔導綜合能力。攝影文化藝術培訓要抓住信息技術與攝影藝術發展之間的緊密關系,為群眾攝影藝術愛好者植入攝影現代化思維,讓群眾攝影愛好者的專業能力與時代信息技術同步。此外,群眾文化攝影創作輔導工作要利用好互聯網這一重要交流方式,豐富創作輔導工作的內容和形式,為群眾攝影愛好者提供便捷、優質、專業的攝影資訊、知識等服務內容。
首先,及時更新和匯總攝影信息處理技術知識,為群眾攝影參與者提供前沿的攝影相關信息,引領群眾攝影愛好者主動去探索新技術,為其創作更優質攝影作品做好準備;其次,創建地方性群眾文化攝影創作網絡輔導服務平臺,將互聯網的資源與優勢巧妙地融入到攝影創作輔導工作中去,結合地方攝影文化現狀在網絡平臺中設置相關模塊,如攝影創作知識、攝影創作交流、攝影創作輔導等,當然網絡平臺的運營和使用需要定期維護更新,使群眾文化攝影創作輔導與群眾服務需求之間實現及時高效的對接,減少時間和空間的影響;其次,建立社區網絡社交平臺,利用微信、QQ 等互聯網社交平臺建立攝影創作交流平臺,使攝影愛好者可以突破空間局限實現攝影藝術和靈感的碰撞,攝影創作輔導工作信息傳遞和實施提供便利;再者,地方文化部門要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等自媒體平臺向社會群眾傳遞攝影文化專業知識和攝影創作輔導的相關信息,并與群眾進行實時互動,不斷優化網絡平臺和自媒體賬號內容;最后,地方文化部門還應做好群眾攝影愛好者信息數據庫的建設,及時準確掌握攝影藝術參與者的信息,為后續群眾文化攝影創作輔導工作的開展和改善提供參考。
攝影文化藝術是社會群眾業務生活的重要組成,數碼科技的快速發展更是減少了攝影文化藝術與群眾之間的距離,成為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路徑。群眾文化攝影創作輔導工作是群眾攝影文化藝術發展的保障,是我國文化事業全面良好發展不可缺少的內容。攝影文化藝術與時代發展保持著同樣的步伐,群眾文化攝影創作輔導應結合時代發展和群眾攝影文化特點,利用好地方文化資源,深入社區挖掘群眾攝影愛好者的積極性,構建便捷有效的交流平臺,開展系列群眾攝影文化活動,綜合提升群眾文化攝影創作輔導品質,全面充實群眾的精神世界,促進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和公共文化事業的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