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作者單位:河北美術學院)
河北井陘大梁江村在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在居住環境及生活條件上有了跨越性發展,大部分富裕起來的村民用現代磚房取代了傳統以石頭和木材為主要材料的精美建筑,房子風格開始向現代化方向發展。因此,以井陘大梁江民居改造為例,從村民現實生活角度出發,保持民居對文化和地域性的主體要求,在滿足大梁江村民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完成對大梁江地域文化的保護,傳遞大梁江村落的獨特性和精神性。
大梁江村坐落于河北省井陘縣,興盛于明朝中期,位于山西與河北交界的太行山區,受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社會經濟、歷史文化影響,融合了三晉文化、中原文化等,呈現出濃郁的地域性特征[1]。大梁江村因地處太行山腹地,群山環抱,交通不便,形成了獨特的自然景觀和建筑形態,使得該村成為了井陘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歷史村落之一。太行山盛產石材,大梁江村落建設基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則,依據當地的地形地貌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建造了高低錯落、玲瓏有致的建筑,道路則由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青石、鵝卵石、石板鋪制組成,獨具特色。由青石建造而成的民居,形成了大梁江美麗的風景線,青石建造的房子具有使用壽命長、耐高溫、不怕火、墻壁較厚等優勢,起到了良好的隔絕溫度作用,實現了冬暖夏涼。
有著河北“喬家大院”之稱的井陘大梁江,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文化遺產,在漫長的歲月里,井陘大梁江已經逐漸形成了具備地域特征的居住環境、民俗文化、建筑風貌、自然景觀,這些都是井陘大梁江地域文化的代表[2]。由此可見,井陘大梁江這座歷史文化名村,在民居改造方面要基于當地的地域文化特征,應做到因地制宜,立足原風貌、原生態,讓本地特有文化散發出該有的特色,從而順應當今社會發展趨勢,做好傳統與現代、傳統與時尚、傳統與創新的融合。
從村民生活起居角度來講,大梁江村居民大部分為老人和孩子,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農村勞動人口逐漸向城市轉移已經成為必然趨勢,這表示農村老年人需要同時承受照顧孩子壓力和務農壓力,再加上農村生活的單調及守舊觀念影響,很多老人不愿意接受新鮮事物,導致生活環境較差。由此可見,想要實現基于文化地域的居民改造,需要幫助當地老年人轉變生活態度和傳統思想。此外,當地產業結構較為單一,以畜牧養殖業、農產品種植業、林業為主,旅游業則屬于當地的新興產業,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游客數量開始增多,豐富了村落產業結構,提高了村落發展經濟水平,但是受到疫情影響,旅游業現階段并不能得到全面發展;同時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回鄉,通過旅游等實現就業,致力于建設自己的家鄉[3]。
從民俗文化角度來講,大梁江村的日常飲食以煎餅、手搟面為主,過年時有年糕、砍三刀,特色美食有抿須、炸云頭,通過這些食物的名字,便能夠看出當地飲食習慣的獨特性。當地的民間藝術形式較多,這是因為該村的文化底蘊較為深厚,并且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同時受到河北省和山西省兩地文化影響,常見的民間藝術有武術、晉劇、社火、剪紙、手工編織、面塑等。
從鄉村歷史文脈傳承角度來講,大梁江村擁有較多非物質文化民俗遺產,例如,井陘拉花經常會在慶典、廟會、祭祀等活動中進行表演,屬于北方秧歌的一種,在2006 年被列入到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村落內保留了大量傳統建筑資源,這些資源對于歷史、建筑、藝術、科學研究的價值較高,并且部分屬于歷史遺存。
從自然環境角度來講,大梁江村屬于溫帶季風性氣候,具有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氣候特征,全年降水量約為500-600 毫米,主要集中在7、8 月份。位于太行山區邊緣,地質結構為石灰巖,周邊地形多為山地,山脈有效阻擋了冷空氣[4]。
大梁江村傳統民居傳統特征分析如下:1.當地傳統民居建造方法較為古老,采用夯土墻體,具有冬暖夏涼的優勢,但墻體較厚,占用空間大,且二樓基本無窗戶,嚴重影響采光;2.傳統民居屋頂采用石板瓦片,通過釘子固定在瓦下椽子之上,通風較好,但當地雨水較多、氣溫潮濕,釘子生銹經常導致漏雨現象;3.傳統民居房屋由于建造時間較長,梁柱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蟲蛀損害,且房屋層高較矮,空間無序,不能滿足村民的現代生活需求。
大梁江村傳統民居現狀分析如下:1.大部分民居建造于清代、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之后,建造于清代和民國時期的民居具有歷史文化價值,均為傳統民居建筑;建造于新中國成立之后的民居普遍為現代化民居和改造民居,總體來講,當地民居年代斷層較為嚴重,新型民居和老舊民居形成了壓迫感;2.建造于80 年代之后的民居普遍主體結構完好,不需要進行改造;需要進行改造的民居以傳統民居為主,這些民居的主體結構一般,但是地基完好,并且墻體沒有出現明顯裂縫,具備改造價值;3.當地大部分民居都與歷史風貌相協調,只有部分新建民居和居民自改民居與歷史風貌不協調,對于此部分建筑,需要在不破壞原有建筑結構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改造,以此來確保當地民居與歷史風貌的協調程度,在保護地域文化的同時,充分展現當地的人文情懷和歷史文化[5]。
大梁江村傳統民居改造優勢分析可以從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展開分析,具體如下。
傳統民居改造優勢分析:1.大梁江村傳統民居改造工程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并且獲得了顯著改造成果,完善了大部分民居的流線、通風、采光、保暖、水電、基礎設施、功能布局,為基于地域文化的民居改造奠定了良好物質基礎;2.大梁江村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不但自身具備良好的民居改造物質環境,還可以與周圍緊鄰的呂家村、于家村、小梁江村、核桃園村等村落建立聯動機制,充分應用當地的物質資源,實現資源整合,從而帶動井陘縣全縣的發展及民居改造。
傳統民居改造優勢分析:1.大梁江村民居具備鄉村歷史文脈傳承價值,例如,飲食習慣、民間藝術、風俗習慣等,這些都為村落未來發展及民居改造提供了有利條件,通過民居改造,這些非物質文化也能夠迅速傳播出去,從而形成特色化產業結構,同時實現文化發展和經濟建設;2.當地的山地環境造就了獨特的生態資源,存在紅葉林、溶洞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生物景觀,這些景觀區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能夠成為民居改造的資源優勢,同時強化了村落在未來發展中的競爭力和潛力[6];3.近年來,國家頒布了很多關于農業產業轉型及現代農業發展的政策,這些政策涵蓋了村落保護、鄉村建設、鄉村旅游、土地流轉等各個方面,有利于當地民居改造工程的展開,為民居改造提供了明確方向和政策保障;同時各項農村優惠政策的落實,也使得更多青年愿意留在農村,這為民居改造提供了更多思路和勞動力。
調訪村民,了解村民對于傳統民居改造的需求及看法。任何建筑設計開始之前都需要展開合理調研,民居改造同樣如此,與傳統民居改造不同的是,以地域文化為核心的民居改造具備人性化特征,從居民的實際需求出發,這就顯示出了村民在民居改造中的重要性。據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村民支持對民居進行改造和再利用,一部分村民支持采用博物館保護形式以及拆除重建;大部分居民認為傳統民居是村民生活的記憶以及鄉村文化的瑰寶,也有部分村民認為傳統民居是貧窮落后的象征以及普通住宅。在此基礎上,統計了村民對于民居改造的需求,具體如下:全體村民都要求保持干凈整潔的居住環境,改善現有居住條件,強化居住功能,提高居住體驗;大部分村民要求在保留傳統特色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在改造過程中保持空間審美,實現室內裝飾和室外景觀的協調性。
例如,基于傳統建筑風格,注重材料的自然肌理,使用傳統夯土墻體技藝,增加采光窗戶,加固地基。繼續使用傳統木材及石材作為梁柱和瓦片,但是在瓦片下增加防水材料,使得瓦片直接粘接在屋頂,從而避免漏雨問題。采用原有傳統木料,增加樓層高度,并且對木料進行干燥除蟲處理,最后刷漆以保障其耐久性[7]。在充分尊重戶主意愿的前提下,對房間采用傳統木板隔斷,以此來優化樓層空間與步行流線,強化民居的現代感和舒適感。
保持民居改造與自然的協調,使得老房子在保持文脈連續性的同時,被賦予新的生活定義,強調老胡同的場景重塑及鄰里共生[8]。最理想的居住空間需要同時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精神世界的和諧,這表示民居改造需要用空間、色彩、材料、家具重新構建一個新的互動模式,讓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我在友好的環境中相處。
民居改造需要遵循適度創新原則,這是因為從地域文化角度來講,民居改造需要同時滿足村民的現代生活需求,以及對原有歷史建筑的保護需求。進行適當創新改造也是對當地地域文化及傳統建筑的有效傳承,但是需要注重創新改造尺度,只有令傳統民居保持獨特的地域文化,才能夠形成鮮明的文化影響。例如,在應用建筑材料和建筑技術改善村民居住環境的同時,需要不破壞建筑物原有風貌,針對傳統居民村落,應當應用片區整體保留模式,外部修繕民居,內部進行改造,從而實現對民居的小規模改造,這樣才能保留歷史建筑群落的空間形態。
民居改造需要基于實際情況,拆除居民之前搭建的違章建筑,清理村落中的雜物,按照現有建筑物結構制定出人員流向,使得建筑布局與院落布局保持和諧,盡量在民居空間上營造傳統氛圍,同時通過新的空間來彌補已經被損壞的傳統建筑空間。
在傳統民居改造中增加現代技術的應用。可以應用水資源利用技術,受到山區地形限制,當地水資源開發一直是一項難題,由此可見,水利系統建設也成為了當地民居改造的重要環節,為了滿足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可以建立小型水利系統、雨水收集系統、污水凈化系統,實現對水資源的循環使用,并且將這些系統與各項民居改造工程連接。可以應用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資源利用技術,例如,可以應用風能進行發電,具體而可以在民居屋頂處安裝小型風力機,使得風能能夠作為供電能源應用;現階段當地居民的取暖方式主要有土炕和火爐,這些取暖方式不但會降低取暖效果,還會造成環境污染,資源能源浪費,可以將太陽能熱水系統與火炕進行結合,并且在太陽輻射充足的情況下實現能源積累,這樣當陰雨天氣時便能夠擁有積累能源進行取暖。生物質能應用逐條展現在沼氣池建立上,沼氣池能夠將糞便發酵形成的可燃沼氣供應到民居系統中供村民應用。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農村條件得到了改善,盡管為大梁江古村村民提供了良好生活環境,但是也導致村落新建和改造民居缺少傳統建筑風貌,造成村落文脈的割裂。傳統民居建筑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傳承,想要同時塑造和諧的人居環境和傳承民族文化,需要以現代生活方式對大梁江的民居的設計改造。為了從地域文化視角完成對井陘大梁江民居的改造,首先需要分析井陘大梁江傳統民居背景,其次需要分析傳統民居特征及現狀、傳統民居改造優勢,最后形成針對性井陘大梁江民居改造思路,保護大梁江傳統村落環境及地域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