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烽
項目式學習模式在小學數學領域的應用效果極為明顯。一方面,使用項目式教學方法可以使現有的所有資源得到整合,教師需要依據教材內容和班級學情選擇合適的項目方案,實現事先設定好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在使用項目式教學手段的時候可以鍛煉學生多項思維能力,合理應用合作教學方式提高班級學生的凝聚力,在各項活動中深化學生的實踐體驗,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充分提高學生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充分激發學生的數學課程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探索式學習的習慣。所以,教師需要及時革新自身的教學思路,從落后的教學思路中及時跳脫出來,將寶貴的教學經驗和嶄新的項目式教學思路加以充分結合,為學生營造更加適宜的教學環境,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數學領域擁有更好的發展前景。
結合現代教育理念的內容來看,數學教師如果可以在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針對性地增強對項目式學習的應用,勢必可以為學生群體提供更為全面的教育支持和保障,其應用有助于為學生提供開放和諧的學習情境,優化改進教育氛圍,增強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學生可以在特定環境下完成知識建構,增強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項目式教學法的利用可以有效地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為學生打造良好的自主探索的空間,而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則可以結合自己的主觀需要組建相應的項目團隊,通過成員間的合作交互,完成對各種學習資源的搜集和整理,同時在團隊內部合作交互的情況下逐步確定后續研究的方向,進而依托項目式學習的過程完成各項學習任務,這將會給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帶來充足的支持和幫助,夯實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現階段項目式學習所受到的重視程度可以說是日漸提升的,學生群體的主體地位因此而被充分彰顯出來,這有助于在短時間內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有助于教師確定符合未來學生發展需要的教學新方向,而對項目的持續探索則能夠在潛移默化當中切合學生的深遠發展需要。
新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的要求是全新的,其要求教師將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作為關鍵任務,保證學生能夠逐步形成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能力,這對數學教師來講顯然是機遇也是巨大的挑戰。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將教學目標設置在對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方面,在教學實踐當中重點關注對學生群體的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展開多元化的能力訓練,這樣才可以為數學教學提供更多的數據支持和信息保障。所以在充分聯系新課程標準以后,便能夠逐步確定教育改革的實際需要,教師可以應用項目式學習方法,切實有效地展開教育工作。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將已有教學經驗作為中心,將數學教學活動作為核心,持續強化對現有知識內容的傳遞,在項目式學習的方法和內容方面都需要進行嚴格且深入的規劃,以此來更好地貫徹落實嶄新的思想觀念,同時在項目開發和項目探索的過程中逐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這應該作為目前教育的關鍵方向,也只有這樣才可以在素質教育的視角下持續推進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的形成,才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融入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為學生的參與能力、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支持和輔助,從而更加有效地推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深化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了解,逐層遞進地提升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
在項目式學習的有力支撐下,數學教師需要全方位地做好對現有教育工作和教學內容的優化和更新,也就是說教師在教育工作中,需要更多地強化對項目式學習的利用,指引學生融入項目設計、項目探索和項目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幫助其突破傳統知識壁壘的限制,幫助學生形成更為充足的知識儲備和認知能力,這是深入滿足學生成長需要的關鍵。在此過程中,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將會獲得切實有效的增強,學生自身也可以更為迅速地融入項目探索的進程中,真正加強對數學知識的調用,解決現實生活當中存在的問題。項目式學習的關鍵就在于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拉近數學知識和實踐生活的關聯,其能夠幫助學生在項目探索當中發現新知,在發現當中創新應用,進而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多項能力,為教育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充足的支持和保障。面對此種情況,數學教師有必要積極強化對項目式學習模式的研究,更加有效地推進數學教育改革的進程,在潛移默化當中提高學生群體的課堂參與度,為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帶來更多的保障。
所謂的項目式教學指的是師生共同實施建立完整的項目,并在項目任務的引導下完成后續的教學活動,充分提高師生合作交流的效率,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數學知識。教師通過項目的完成情況了解自身教學模式的優勢和不足,動態化地調整授課思路,為學生構建更加完善的學習環境。學生也可以憑借參與項目活動機會獲得新奇的學習體驗,加深對各項知識的印象,對深度鉆研數學知識擁有濃厚的興趣。下述內容為項目式教學策略的應用途徑。
學生在學習和探索任何知識奧秘的時候,想要獲得效率上的提升都需要自行融合其中,讓自己能夠在此環節中發現數學課程的趣味和解題技巧。此時,學生對各項知識的印象會更加深刻。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應用更加強調讓學生獲得各方面的良好體驗,學生在完成項目的時候也會找到更加適合自身發展的學習方法。尤其是在學習一些抽象化概念的時候,更加需要利用項目化教學模式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印象。
比如,在帶領學生認識時間單位的時候,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為學生布置項目,引導學生觀察鐘面。學生在這個項目中能夠察覺到秒針的轉動速度是最快的。隨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觀察秒針的轉動、傾聽秒針的聲音,通過視覺和聽覺上的雙重體驗,學生可以更好地體會到秒針在整個鐘表中所承擔的任務。學生在觀察后能夠了解到秒針走一圈需要消耗60秒的時間,秒針走一圈也代表著經過了1分鐘的時間,不用教師詳細解答,學生經過自己的觀察和探究就能了解到“分”和“秒”的關系。當學生已經清晰了解到時間單位關系后,則可以組織開展一些難度更大的項目,讓學生能夠學會脫離鐘面的輔助再次進行體驗,讓學生在心中深化“1分”和“1秒”的關系,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價值。為了能夠讓學生對這種抽象的概念有更為深刻的印象,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眼保健操的音樂,體驗到1個節拍的時間就是1秒,讓學生閉眼數出60秒。這些教學項目的展示能夠讓學生對“秒”這一抽象的概念具有更為清晰的認知,在經過項目的鋪墊后,“秒”在學生的腦海中不再是抽象的內容,而是富有生命力的,例如:秒在鐘表中經過、在數節拍時出現等,這樣,學生對“秒”的認知會更加生動立體。使用項目化教學法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意識到生活和數學之間的關系,密切感受到數學的重要性,激勵學生在后續的學習進程中更好地體會到數學知識價值。
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開展形式多變的教育工作是目前的首要方向,其可以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項目式學習的調用可以促使學生群體共同參與,即便是班級內的學困生,也需要負責相應的探索任務。雖然在傳統學習當中,學困生難以切實有效地融入學習活動當中,但是在項目式學習的支撐下,每位學生都可以發光發熱,進而幫助學困生更好地消除學習的自卑心理,保證學生的學習盲目性得到有效改善,進而充分激發學生群體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未來教育質量和教學效率都將會因此而獲得顯著提高。需要重點認識到的是,學生群體是存在顯著差異的,學生群體的認知、能力、經驗和態度的不同,要求教師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所以教師有必要對各種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以此來保障學生能夠有所收獲,無論是學困生還是優等生都能夠在此過程中獲得全面且深刻的發展。由此可見,應用項目化教學思路可以助力學生群體的長足進步。
比如,教師在為學生群體講解平行和相交的知識內容時,便可以結合學生群體的差異性,聯系每個層次的學生設置項目學習的目標,對能力相對優秀的學生,可以要求其在項目探索的過程中強化對理論知識的調用,鏈接自己的現實生活,以此來形成對平行與相交含義的深刻認識,巧妙地完成學習與理解;對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可以要求學生在項目探索的過程中承擔畫圖的工作,以其具備的具象化認知能力,更好地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呈現。通過目標分層的方式,可以重點考量到每位學生的實際狀況,而后采取相對應的教學方法,這將會幫助學生群體更好地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現出來,此舉意義非凡。
教師在執行數學教學任務的時候需要思考應用生活化相關的教學素材,這樣能夠切實拉近學生和數學知識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深刻意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都具有較強的應用價值,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不會有陌生感,甚至能夠在后續的生活中自主運用數學技巧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這就需要數學教師在設定項目內容的時候加以精細化的思考,既符合小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能夠保證其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積極融合自己的思考內容。為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認真鉆研數學教材的核心價值,真正助力學生在項目學習中受益匪淺,讓其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得到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為其后續研究難度更大的數學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讓其有能力積極應對生活中的所有挑戰,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具備更強的自主自覺性,在生活化的教學項目中感悟知識的真諦和應用的路徑。
比如,教師在講授多邊形面積計算相關課程的時候,就可以積極利用生活化項目教學思路,教師不要將自己的眼光拘泥于書本中的內容,而是應該將教學工作進行拓展處理。在原始的教學情境中,教師僅會讓學生針對教材中的習題進行演練,并沒有讓學生進入真正問題情境中加以思考。為此,教師則需要設定好項目,帶領學生進入校園環境中,挑選一些形狀并不規則的花壇作為研究項目,讓學生進行觀察后將其草圖繪制在草稿紙上,并利用測量工具將所獲取到的數據信息標記在圖紙對應的位置上,這樣能夠將問題縮小化處理,只需要將其擺在桌面上思考即可。隨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不規則圖形進行合理分割,將不規則的圖形變化成為若干的規則圖形。隨后,學生根據自己的推斷將所需要的數據信息全部計算出來,并根據所掌握的數學公式計算出每個圖形的具體面積,將其相加后就能夠得到最終的答案。這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極為重要的教學手段,能讓學生更好地在項目中進行探究,并提升實踐動手操作能力。
在當今社會中,科學研究的主要方式是運用集體的智慧,這種研究方式能夠融合多個人的思維閃光點,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會更加全面立體。因此,教師在實施項目化教學工作的時候也需要充分結合這種教學模式。教師需要依據班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數學能力對班級內部的所有學生進行合理劃分,確保每個組別學生的學習實力相當,讓其可以在適合自己的組別中暢所欲言,積極闡釋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這使得學生有更多機會表述自己的意愿和想法。不僅如此,學生也可以有更多的機會積極運用自己的智慧解決教師所布置的項目,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也得到了根本性的提升。因此,教師在授課期間應該多加組織運用項目化教學方式,真正提高學生在各個方面的能力。在項目化教學方法與分組教學手段進行結合的時候,由于同齡人之間的交流方式更為相近,在探索問題的時候不會出現交流不暢的情況,學生的內心也不會存在任何的學習壓力。除此之外,班級的凝聚力也會得到根本性的提升,數學課堂的氛圍會因此變得更為活躍,讓所有學生都能夠有更高的意愿參與到學習情境中,真正得到數學知識的積累,并且獲得更多的學習經驗。尤其是在講授立體幾何知識的時候運用項目化教學手段,能夠幫助學生抽絲剝繭,在項目任務中體會知識內涵和公式意義。
比如,教師在講授圓柱體表面積這一課程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剪紙項目中。每個組別的學生需要進行合理分工,根據教師的提示準備好兩張白紙并重疊放置,再用夾子將二者固定好,用圓規在上面畫出大小合適的圓形,用剪刀將其裁剪下來,學生能夠獲得兩個圓形。隨后,組內的另一名學生需要利用一根繩子測量出圓形的周長,運用直尺測量出繩子的具體數據,并將所獲得的數據信息作為長方形“長”或者“寬”的數據。學生在之前的課程中已經了解到圓形和矩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此時,學生經過討論后能夠知曉只需要將三者面積相加后就能夠得到圓柱體表面積。這一項目可以讓學生清晰了解到圓柱體表面積的由來,學生在具體學習的時候也會有更深刻的印象,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數學概念。另外,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圓柱體體積的時候,也可以運用分組教學與項目化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組織開展“怎樣把圓柱體轉化為長方體”的項目。學生在學習小組中相互討論,終于有學生能夠將圓面積的推導過程進行深入研究,并推想是否能夠將圓柱體切割成為長方體。隨后,所有的學生需要一起動手操作,找到白蘿卜作為圓柱體的模型,在經過合理操作后能夠推導出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在這一項目中能夠積極參與,其自身的潛在能力也可以得到合理挖掘。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可以獲得更多的參與感受,獲得知識的同時養成了更高的創新能力,學生的團隊精神可以借此機會得到挖掘。
教師在應用項目式教學法的時候,首先要確定的是項目環節,并且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心理成長特點,對學習規律加以深度分析,全方面地了解學生的數學思維特點,在整合研究后可以對學生的現實需求擁有明確的認知。隨后,教師需要從生活的角度出發展開思考,設計具體的項目教學任務,讓學生能夠在完成項目任務的同時得到各項思維的鍛煉,學生在應用抽象思維解決問題的時候會具備更高的效率,學生的數學基礎能力可以借此機會獲得夯實。針對此,在實踐教學環節教師則可以思考應用情境導入的方式讓學生明確項目教學任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切實促進項目式教學法的合理化應用,讓學生在學習各種新知識的時候都能夠更好地融合到項目情境中,充分展現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效果。
比如,教師在講授扇形統計圖相關知識的時候,便可以創設相應的項目情境,教師需要知曉教學的難點是教導學生根據統計圖的主要信息對相關數據信息加以合理化計算,并對各項數據的主要含義加以判斷和了解,幫助學生深度體會到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的主要作用,并且能夠學會應用扇形統計圖深度了解生活中的現象,構建項目情境,并利用其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所以,教師在項目化教學中將扇形統計圖數據分析技巧與生活應用作為教學重點,合理設計項目學習框架,積極借助情境教學導入的方式,將探究項目設定為“如何使用扇形統計圖探索不同食物營養成分的分布情況”。在設定完任務目標后,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入項目探究活動中,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積極的指導。隨后,教師需要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準備常見的食物營養成分表,并使用常規化的統計表對食物的主要營養成分進行計算,這樣能夠為后續制作扇形統計圖做好材料方面的準備,確保數學項目在探究過程中具有更好的效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以小組作為單位選擇不同的食物營養成分表作為研究對象。在實施項目探究活動的時候,學生應該結合前期準備好的食品營養成分占比統計表,分工設計好相關的扇形統計圖,并對扇形統計圖中所展現出的信息加以介紹。比如,學生可以對牛奶產品的統計圖進行分析。在所展示的信息中,牛奶的主要營養成分為水(占比為87.0%)、蛋白質(占比為3.4%)、脂肪(占比為3.9%)、乳糖(占比為5.0%),其他成分的占比為0.7%。此時,學生就能夠積極運用扇形統計圖,嘗試對其他食品的營養成分占比進行闡釋。教師可以先結合扇形統計圖展示各項數據信息的特點,要站在百分比的角度上思考各種成分的占比,并且需要從每天進餐的層面上分析并推斷每個人每天能夠吸收多少影響成分。這樣,在項目式教學法中,學生能夠學會靈活運用扇形統計圖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并具有更強的說服力,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時候也會具有更強的系統性特點。不僅如此,教師也能夠積極運用項目化教學法幫助學生解決簡易方程教學問題。教師可以先設置一個懸念,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數字暗暗記在心里,隨后,教師需要說出一個數字,讓學生將心中所想的數字與教師說出的數字相加,隨后再減去教師在黑板上的數字,每個學生的內心深處都會得到相應的答案。此時,教師可以表示說,自己只要知曉學生提供的答案就能夠推斷出其最開始在心中默默記下的喜歡的數字是什么。很多學生認為這并不可能,有的學生則認為十分神奇,也想學習這個能力。隨后,教師則能夠將簡易方程的理念順利展示出來,讓學生對方才的項目進行思考,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教學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積極探索更為先進的創新教學模式,并針對項目式教學技法進行深入研究,對其中的內涵加以系統化的分析,結合項目式教學方式流程,更好地規劃和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借此機會得到提升,更好地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加以深度探究。這樣,教師能及時察覺到學生在數學領域的潛在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讓其思考方式更加完善,學生的實踐探究積極性會得到根本性的提升,擁有更多靈活的思路實現知識遷移應用,更好地對學生綜合能力加以培育。鑒于此,教師在進行數學課程改革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將項目化教學思想作為核心理念,更加全面地整改原本的教學方案,助力學生對數學知識加以深層的探究,這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起到了重要的輔助作用,也為提高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創造了更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