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 佳
將傳統民俗文化資源運用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既是幼兒園創新活動形式的必要途徑,同時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由于傳統民俗文化具有顯著的區域特征,因此在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對傳統民俗文化資源的研究與應用,正確意識到運用民族文化資源的重要性,在教學活動中注重民俗文化資源的收集與整理。基于此,筆者將對傳統民俗文化資源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的運用進行探究。
幼兒園區域游戲通常也被稱為區角游戲,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幼兒發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等,有目的、有意識地將活動劃分為不同區域,使幼兒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選擇不同的游戲材料與游戲角落。在和游戲材料互動過程中,幼兒需要不斷地感知與思考,這樣不僅能鍛煉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而通過運用民俗文化資源,教師能夠喚起幼兒內心深處對于藝術的渴望,從而有助于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在開展幼兒園區域游戲過程中,教師通常會運用教材中已有的成品內容,而忽視了符合生活實際、內容豐富的傳統民俗資源,缺乏收集材料的敏感性。另外,部分教師也沒有對民俗文化資源進行篩選與分類,造成幼兒理解困難。如果教師缺乏對民俗文化資源的收集與整理,就會嚴重阻礙傳統民俗資源融入幼兒園區域游戲的進程。
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材料是指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能夠使用到的簡單操作工具,通過使用這些工具既能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能在游戲過程中給予幼兒更加形象直觀的感受。然而,在對區域游戲活動材料進行選擇時,很多教師都會存在以下問題:首先,教師在材料選擇方面沒能考慮到不同年齡段幼兒的不同需求,出現主觀隨意性問題;其次,如果游戲活動材料沒能及時更新、更換,就會造成幼兒逐漸失去對活動材料的使用興趣,同時也會使他們失去對傳統民俗文化的探究興趣;最后,在區域游戲活動材料的準備方面,教師往往存在較為單一、準備不足等問題。
在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創設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創新活動內容,結合幼兒感興趣的場景、人物以及故事等,對游戲活動進行設計與創新,以吸引幼兒全身心投入活動中。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根據幼兒的實際需求,注重創新活動內容與活動形式,有目的、有意識地開展幼兒園區域性游戲活動,為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只有確保區域游戲活動的創意性與趣味性,才能為幼兒提供更加豐富的想象空間,使他們在參與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在開展幼兒園教育活動過程中,由于部分教師對傳統民俗文化不夠重視,所以難以充分發揮出民俗文化的教育價值。另外,部分教師長期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使幼兒無法體會到傳統民俗文化的趣味性和新穎性。這樣既會限制幼兒對民俗文化的了解與認知,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民族文化資源的浪費。
在設置區域游戲教學目標時,很多教師沒有在其中融入傳統文化資源,將提高幼兒的主觀能動性作為主要教學目標,造成民俗資源的積極價值難以得到發揮。因此,要想有效解決上述現狀,幼兒園就需要在區域游戲創設過程中,不斷加強對應用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視程度,通過運用優秀的民俗文化,來最大程度地發揮其本身價值,這樣才能保障幼兒園的游戲活動更具教育性和實效性。
與此同時,教師通過利用傳統民俗文化,也能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促使幼兒在區域游戲中提升諸多方面的能力。教師可以利用傳統民俗文化,結合當地的人、事、物等資源,組織多種多樣的區域游戲化活動,以此來彌補落后活動設施的不足,激發幼兒對鄉土文化的喜愛,通過更加形象直觀的參與方式,讓幼兒切實體會到民俗文化資源的獨特魅力。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也為幼兒教育帶來新的難度與挑戰,要想緊跟時代發展趨勢,就需要在幼兒區域游戲中不斷融入傳統民俗文化,使幼兒能夠體會到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幼兒教育應做到與時俱進,通過學習民俗文化有關知識,幫助幼兒加深對民俗文化的理解與認識,積極創新幼兒園傳統區域游戲形式,從而為幼兒的健康成長與未來發展提供保障。
在幼兒園區域游戲創設過程中,教師融入傳統民俗文化資源,能夠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接觸機會。與此同時,由于傳統民俗文化具有獨特性和魅力,教師將其運用在區域游戲中,能夠進一步增加游戲活動的趣味性,促使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比如,以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教育為例,在中秋節時,教師可以在幼兒園大班的區域游戲中,適當增加關于中秋節文化的教育內容。另外,在語言文化領域,教師可以制作有關中秋節的節日調查表,組織幼兒將調查表帶回家,通過詢問父母或查閱書本等方式,充分掌握中秋節的由來、習俗以及相關傳說等。通過親身實踐的方式,幼兒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真正體會到傳統民俗文化資源的內在價值。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幼兒園的教學設備也變得愈發現代化。近年來,多媒體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在幼兒園教育中,有效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與不足。因此,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優勢,并將其應用在區域游戲活動中。
例如,在課程準備階段,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對課堂內容進行合理規劃,并借助多媒體設備制成教學課件。在課件設計方面,教師可以借助新鮮鄉土美食圖片,為所出現的人物進行裝飾。這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播放的教學課件就會吸引幼兒的關注。教師還可以利用幼兒園現有的教學資源,為幼兒提供制作美食的機會。這樣不僅能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能加深幼兒對當地鄉土美食的認識。
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教師應構建傳統民俗文化區域游戲環境,利用當地的民俗文化,將其作為區域游戲的重要教學資源,營造出符合幼兒活動且具有民俗文化內涵的活動環境,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對幼兒產生影響。
例如,在幼兒園的公共區域,如教室、操場以及走廊等,教師應結合當地民族文化特色,為幼兒營造出不同的學習環境,將相關知識展示在公共區域中。教師也可以借助家長資源,共同收集具有本土特色的材料,并將其粘貼在幼兒園的角落與墻壁上,使幼兒園在區域游戲環境創設方面,充分展現當地民俗文化風情。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構建輕松、愉快的本土民俗文化學習氛圍,利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呈現民俗文化資源,也可以將其轉變為視頻、圖片、文字等多種表現形式,以此來提高環境的利用價值,拓展傳統民俗文化資源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的運用。
在幼兒園區域游戲中,教師適當融入傳統節日與民間游戲,向幼兒展示我國民族和其他國家民族文化的不同之處,促使幼兒正確認識傳統文化的差異性與多樣性。不同種類的民風民俗,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每當這些節日來臨時,處處充滿著歡樂的節日氛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教師應作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引導者與幫助者。因此,在開展區域游戲活動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善于激發幼兒對傳統民俗文化的熱愛,并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與鼓勵,增強其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吸引幼兒積極主動參與區域游戲活動,從而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將傳統民俗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區域游戲中,使幼兒教育逐漸成為弘揚民俗文化的重要紐帶,既有助于豐富幼兒的文化知識,也有助于增進幼兒對民俗文化的了解與認知。傳統民俗文化資源的運用,不僅符合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及學習特點,創設多種多樣的教育環境,將民俗文化的傳承教育與區域游戲進行有效結合,從而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