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潔靜
(寧波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 陽明人文學院,浙江 寧波 315000)
在我國高等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中,思政教育工作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我國高等教育創新變革的新階段,只有充分將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學理念融入到高校人才培養的各個階段,才能夠進一步發揮出各類專業課程教學人才培養方式的真正作用,才能不斷夯實大學生人才發展的重要基礎。將我國茶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到英語課程思政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必要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國當前優秀傳統文化是經過千百年考驗的文化精神,能夠充分反映出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因此在當前全面育人思想的引導下,我國高校英語課程教學要進一步突破傳統英語教學的框架,進一步承擔起樹立學生世界觀、價值觀的職責,實現思政育人功能。
我國茶文化在歷史演變中形成了茶道精神的豐富性內涵。在發展之初,茶文化受我國傳統儒家、道家、釋家多種思想的影響,形成了具有茶文化特點的哲學內涵和價值理念。在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傳統茶文化要素,有助于通過教育的形式將各種種茶、飲茶、品茶活動中逐漸形成的禮儀、習俗和審美追求、道德要求等內容傳遞給青年學生,同時將道家的“天人合一”“修身養性”,儒家的“中庸”“仁”和“禮”等重要價值追求融入到外語教學的課程思政實踐中,從而不斷延伸我國傳承幾千年的茶文化內涵。同時在此基礎上將傳統茶文化內涵與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實現我國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隨著新時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凸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英語教學培養也不斷受到人們的重視。英語教學在較長時期內都作為我國高校課程體系建設的基礎性學科內容,也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程。高校的思政教學培養關系到大學生心理健康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是高等教育體系中需要全面貫徹落實的基礎性教學任務。因此國家有關部門在教學改革發展過程中進一步構建了課程思政的教學提升要求。課程思政教學實踐也成為新時期高校人才培養的主要理念之一。以我國傳統茶文化為切入點進行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培養,有助于廣大學生在充分了解傳統茶文化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文化觀和世界觀。使學生充分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和習俗差異,從而進一步形成文化自信,更好地順應當前思政教學改革的具體要求。
在我國傳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教師很少會通過涉及茶文化等內容來進行教學實施,往往局限于思政教育教材的固定性內容。一方面,學生無法充分感受到茶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的真正魅力,不利于學生在外語學習中形成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學生在接受英語文化時也很容易受到其他意識形態的影響,從而做出錯誤的價值判斷。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融入茶文化、茶道精神等內容,有助于英語教師進一步轉變外語教學的基本理念,在英語課程思政培養中融入更多茶精神內容,使學生全方位感受我國傳統文化魅力,進一步豐富高校課程思政教學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素材,更好地激發學生產生對傳統茶文化的了解欲望,真正實現英語教學和課程思政教學培養的全面提升。
在較長時期內,我國高校所開展的英語教學改革由于存在目標定位和教學實施策略上的偏差,導致最終的外語人才培養效果不夠理想,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較差。因此茶文化融入當前英語教學培養過程,有助于教師充分借助各種中西方茶文化案例進行深入教學,同時通過語法詞匯等多方面的語言比對,使學生了解不同語言文化的具體差異。提升學生文化交際意識和外語文化視野,使學生更加熟悉中西方差異化的價值觀內容,從而在未來進行跨文化交際實踐中實現多種語言的靈活切換,進一步保證外語應用的無障礙化,實現高校大學生群體英語綜合素養的整體提升。另外,通過傳統茶文化內容的學習還有助于學生逐步形成兼容并包的文化觀念,從而積極學習東西方文化中的優秀內容,減少學生在文化理解上歧義和誤差。
在較長時期內,高校英語教學有效性難以保證的重要因素就是許多漢語母語學生無法充分適應英語的語言思維習慣。英語作為他國文化背景的語言交流工具,其固有結構和語法與漢語存在著較大差別,許多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時習慣于對照中文語法進行模仿性學習,但是所實現的能力提升效果比較有限。如果將傳統茶文化內容融入到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勢必會進一步增加學生英語學習的難度。想要進一步實現良好的英語教學必須為學生構建出以特定文化為基礎的語言學習環境。以茶文化為例,教師需要不斷運用各種茶文化元素豐富英語教學內容體系。但是從當前高校英語教學現狀來看,許多英語教師并不具備構建英語教學情境的基本素養,也無法將茶文化等傳統文化內涵有機融入到英語教學過程中。有的僅僅是借鑒少數茶文化相關單詞內容,無法形成有利于英語課程培養的環境,學生傳統文化素養以及英語應用能力也無法得到有效提升。
新一代大學生基本都屬于00后群體,他們成長于信息化時代且接觸的物質資料較為豐富。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更多的都是屬于西方文化體系的內容,對于我國傳統文化內容接觸較少,因此對茶文化興趣不大。許多大學生群體熱衷于消費西方文化的影視作品、服飾品牌、西餐食物等內容。尤其是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學生獲取他國信息的渠道更加豐富,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也可以過網絡化渠道廣泛收集自己需要的語言知識內容,許多學生還可以通過使用國外網站進一步了解英語應用的技巧和知識。在以上因素的影響下,很多學生都對茶文化等傳統文化欠缺認識和了解的欲望。在社會環境中,熱衷于飲茶的大多為中年人群,在大學環境中喜歡飲茶的大學生數量較少,因此大學生普遍缺乏進行飲茶的文化實踐。如果生硬地將茶文化和英語教學相結合,很容易產生適得其反的教學效果。
盡管部分院校已經以茶文化為基礎構建了英語教學的創新性內容,并且教育開展的形式也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特征,但是整體來看,英語教學與茶文化教學之間并未形成相互銜接、互為補充的教學效果,甚至在許多情況下,茶文化知識總是屬于被孤立的存在,無法對英語教學課堂形成有效補充。其次,高校英語課程思政的開展比較局限,大多數育人活動都是在校園環境中完成的,并未充分發揮出社會、家庭等其他第二課堂的育人優勢,導致英語思政育人體系中存在缺口。高校在教學管理規劃中也并沒有針對茶文化的融入進行英語教學的調整與規劃,導致英語課程思政的開展往往具有隨機性和無序性,
課程思政的實施應該構建更加健全的教學評價機制,以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度,激發學生利用茶文化進行學習提升的興趣。但從教學開展現狀來看,許多英語教師并未針對茶文化以及課程思政實踐設置相應的評價反饋內容。在日常教學評價中,教師往往是評價活動的發起人和指導者,學生常常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因此學生參與教學評價的興趣和熱情也一般較低。另外,英語教師在課程思政創新中仍然沿用了傳統作業評判和統一考試的方式進行學習成績的評估,導致學生的成績較為片面,無法對學生文化素養、道德品質等內容進行綜合評估。最后,教學評價的場景也比較單一,主要以課堂和考場相結合,并未充分利用起家庭評價、朋友評價、社會評價等第二課堂的評價內容,導致學生的教學參與度不高。
大學英語教師首先應該在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創新中遵循“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根本性原則,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了解英語語言知識以及主動進行中西方文化比對的思想意識。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感受我國傳統茶文化的魅力,積極傳承茶文化所蘊含的優秀文化和精神內容。英語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英語學習態度。要以中西方茶文化為載體,培養學生跨文化能力。只有做到在語言學習中不忘根本,才能夠使用英語等其他外語工具更好地講述茶文化故事,傳承中華文化。教師在進行茶文化的融入過程中,還要構建跨文化語言交流的對話場景,要避免單一化的文化教學路線,使學生充分理解茶文化中所包含的“中庸”“和而不同”的交往理念,使學生樹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學習態度。
要實現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中茶文化的有效滲透,必須要在當前課程體系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資源??梢酝ㄟ^結合區域茶文化發展實際,構建出具有本土化特點的英語教學新體系。從而使學生結合自身學習生活經驗,加強茶文化體驗和茶文化實踐,進一步領會茶文化的深刻內涵。教師要進一步找到茶文化等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融路徑,構建本土化教學體系,要從學生能力培養的實際出發,使學生進一步熟悉茶文化的知識內容,從而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傳授傳統文化價值觀,進而影響學生的思維習慣和價值觀念。要使學生主動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沖擊,進一步提高課程思政和英語教學的時效性。具體來說,可以引導學生廣泛收集茶文化的文化典故、茶文化音樂以及茶文化現代科技,實現利用英語應用能力講述茶文化故事。
教師還要在當前課程思政的背景下,不斷借助茶文化內容,實現英語教學方式上的創新求變。尤其是在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教師要逐步構建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要在教學中實現中西方茶文化的文化碰撞,鍛煉學生跨文化交際表達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思維,構建師生互動的新模式;可以采用茶文化典故進行外語教學的案例分析;可以在課程引入環節,為學生分配特定的學習任務,從而充分發揮小組討論教學優勢,不斷提高學生教學參與度,使學生通過參加多元化的教學活動內容,自發形成茶文化交流互動意識。教師還可以以茶文化為主線,引導學生加強對茶文化習俗、音樂、禮儀、戲曲等多方面文化內容的學習,進一步轉變傳統英語教學和思想政治教學中的灌輸模式,不斷豐富單調枯燥的課程教學內容。
傳統茶文化與大學英語思政相結合不僅需要發揮傳統理論教學優勢,還應該進一步豐富好茶文化的實踐教學內容,形成理論和實踐相聯系,共同打造豐富多彩的茶文化英語教學體系。要使學生在實踐活動的參與過程中,更好地處理英語文化和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在增加英語教學趣味性的同時,提高學生外語學習效率。學生也可以在參加茶文化主題活動中進一步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和道德素養,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理念。具體來說,教師可以以茶文化精神為主題,進行英語知識競賽、手工制作活動以及英語辯論賽,使學生在茶文化和英語教學融合過程中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另外,學校也可以積極構建校企合作育人途徑,使學生參觀茶文化宣傳基地或者前往茶葉生產的第一線,更加直觀地感受茶文化的真正內涵,主動傳承并弘揚茶文化精神。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重要部分,高校教師在進行外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時,要主動提高自身茶文化素養,積極學習我國茶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將茶藝和茶道相關英語詞匯融入到外語詞匯教學過程中,通過外語教學這一渠道使學生充分感受不同國家茶文化知識,使學生樹立“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外語學習態度。教師還要針對英語課程的教學特點進行針對化的教學設計,尤其要將學生的茶文化素養和思想政治素養融入到教學評價體系之中,進一步提高高校英語課程思政的評價效果。另外,還要實現茶文化在聽、說、讀、寫等多類型課程中的有效滲透,要結合不同的茶文化英語教學材料,實現對學生的因材施教,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