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乾
76歲的蘇老師自入冬以來.晚上睡覺時覺得兩只腳發冷,即使鋪了電熱毯,再加一床厚厚的被子,上身熱烘烘的.雙腳也整晚都是冷冰冰的。更讓他苦惱的是.活動行走后總覺得雙腿酸麻脹痛,還經常抽筋。一直以來.他都認為是自己年紀大腿腳老化了.但前些天.他因腿腳疼痛加劇去醫院檢查.才知是因為下肢動脈硬化。
每年入冬后,到疼痛科看病的中老年病人多了起來。有些病人只要天氣一冷,腳就不暖,嚴重時還有酸麻脹痛感,尤其是晚上。檢查發現很多病人雙足足背的動脈搏動不是太好,彩超診斷為下肢動脈硬化。患者多為男性,年齡在40歲以上。至于具體原因,暫無準確解釋。
除了糖尿病足壞疽、靜脈曲張綜合征等疾病會引起下肢動脈硬化外,飲食結構不良也會加劇動脈硬化的出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人們飲食結構中的脂肪比例增高,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明顯升高。血液中過多的脂質成分不斷沉積在動脈壁上,成為不規則形狀的粥樣斑塊,會使動脈管腔日益狹窄,影響肢體的血液供應,使下肢的神經、肌肉和皮膚等組織處于越來越重的缺血環境中。
一是腿腳冰冷,而且常常伴有麻木的感覺。這可能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前期表現。
二是在活動或行走一段距離后出現肌肉疼痛、痙攣和疲乏無力;患者常需要停止活動或行走,休息數分鐘后才能繼續活動和行走。醫學上稱之為“間歇性跛行”。
三是靜息痛。在休息時間也可感到肢體疼痛、麻木和感覺異常,尤以夜間最為明顯。
四是足趾、足部和小腿的皮膚顏色出現異常,蒼白、發紫、變黑,嚴重時還會產生潰瘍和壞死。
五是腿抽筋。動脈硬化使腿部血液循環受阻,血液供應減少。而血流不暢代謝產物就不能被及時帶走,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就會刺激肌肉收縮而引起疼痛抽筋。另外,血流受阻血供減少后,局部組織出現缺血缺氧,生理生化機能也會發生紊亂,導致疼痛抽筋。
早發現、早就診、早治療可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在病情的早期,可以使用一些降脂、活血祛瘀、改善循環、止痛等藥物,也可以做腰交感神經射頻治療,直接開放下肢的側支循環,基本上可以讓雙腳暖起來。對于已經是晚期的患者,可以考慮到血管外科做血管重建治療,雖然有一定風險,但畢竟能保住腳。
平時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預防下肢動脈硬化。①太陽出來時可多做戶外活動,多做手部、腳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②保持心情愉快,保持正確的生活規律,睡眠充足,穿得暖些。③睡前多用熱水泡腳,不但可以促進末梢血液循環,還有助于睡眠。④洗澡后快速擦干身體,并立刻穿上襪子保溫。⑤如果冬天經常腳冷,可以用熱水、米酒、姜片(熱水和米酒的比例是1:1)泡腳,不過,糖尿病患者慎用。⑥飲食方面多吃一些加了姜片的食物,如雞湯、魚湯,適當多吃些羊肉、鵪鶉、海帶、紫菜、動物肝、胡蘿卜、桂圓、芝麻、葵花子,其他含有蔥、蒜等辛香料的食物也有同樣的效果。⑦適量吃維生素E有助于擴張末梢血管,刺激末梢血液循環。但維生素E的效果較緩慢,對于習慣性手腳冰冷的人來說,可能要服用三個月以上,而且每天服用210~250單位才夠。⑧適當攝人煙堿酸,它在B族維生素里面是比較不易被破壞的。煙堿酸存在于許多食物中,如肝臟、蛋、牛奶、起司、花生、綠豆、咖啡中,它的溫熱效果比較快,可以適當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