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軍
低熱燙傷:“看似溫柔”傷害大天氣寒冷.趙女士睡覺時便找了暖寶寶貼在腿部,沒有想到第二天發現腿部出現了小水泡。到醫院就診,醫生診斷其屬于低溫燙傷。低熱燙傷與“溫水煮青蛙”類似,即使被燙,也“很溫和”.很多患者被燙時仍處在睡眠中,往往是第二天或者數天后才發現創面。熱水袋、取暖器、暖寶寶等取暖設備,都可能引發低熱燙傷。從外表看,低熱燙傷面積并不大,表皮也沒有開水燙傷得那么嚴重,但燙傷面比較深,有的可深達骨質,往往造成組織壞死。感覺“溫柔”卻傷害不小。發現低溫燙傷后.如沒傷及深層組織或肌肉骨骼.處理就是換藥,但一定要到專科醫院就診:如創面較深.則需要手術植皮或皮瓣修復。
高溫燙傷:先用清水沖一不小心被熱油或熱水燙傷.民間有很多常用的土方法,比如抹牙膏、涂醬油等。但這些其實都是急救誤區。高溫燙傷后通常會出現水泡.這時千萬不要戳破泡皮.更不能相信民間土方涂堿面.堿和皮膚中的脂肪會發生化學反應并產生熱量,使本來未損傷的皮膚也被燒傷。燙傷后立即用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以減輕疼痛及熱力對組織的持續損害.及時到醫院就診。
割傷手指:可用壓迫止血法不小心割傷手指.一般人都會用紗布或創可貼緊緊勒住傷口。但這樣會阻礙血液循環.時間一長會導致肢體腫脹、青紫,嚴重的還會造成肢體末端壞死。正確的做法是讓傷者坐下或躺下,抬高受傷部位:用清水清潔污染的傷口.出血速度快時應先止血:用消毒紗布或干凈透氣、無黏性、吸水性好的敷料覆蓋傷口,用手按壓5~10分鐘.若血液浸濕紗布也不要取掉,應往上再加敷料:止血后,用繃帶、布條包扎傷口。還可以用手指將傷口近心端的動脈血管壓在骨頭上,阻斷血流。此法適用于四肢,但由于影響血液供應,時間不宜超過10分鐘。如果傷口超過1厘米且較深.要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縫合處理。在到達醫院前,同樣要采取壓迫止血法。
扭傷后:先冷敷緩解腫脹參加戶外活動,或走路時不小心跌倒、踩空.難免會有扭傷。
有的人在扭傷后.不管程度輕重.先用紅花油揉搓扭傷部位.或用毛巾熱敷.這些做法是不對的。剛扭傷后不適合揉搓或熱敷.以免加重毛細血管出血.加重腫脹。扭傷后的前24小時要采取冷敷措施。用毛巾包裹冰塊或冰礦泉水瓶.敷在扭傷部位,促使血管收縮減輕紅腫。扭傷24小時后可以熱敷.能促進血液循環,炎癥會消退得快一點。如果有明顯的韌帶撕裂或骨折現象,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被狗咬傷:清洗消毒傷口,盡早接種疫苗被狗咬傷后.可先用20%的肥皂水或0.1%苯扎溴銨徹底沖洗傷口.至少半小時以上:然后再用清水沖洗,把含病毒的唾液、血水沖掉。能擠壓的地方,邊沖水邊往傷口外擠,防止病毒深入體內。徹底沖洗后用2%的碘酒或75%的酒精涂擦傷口內外。做完以上工作后.讓傷口保持開放.不要包扎.盡快到醫院處理.及時接種狂犬病疫苗。如果傷口較為嚴重.要同時注射抗狂犬病毒血清。如果患者注射疫苗時距被咬的時間已經超過24小時.也無須緊張.只要患者在疫苗生效前還未發病,疫苗就可以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