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奇思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在說明“合理分配三餐的時間和食物量”時,對進餐用時和進食速度也提出了要求。建議早餐用時15~20分鐘。午餐、晚餐以30分鐘為宜:不宜過短,也不宜太長。進餐時應細嚼慢咽,不宜狼吞虎咽。
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人們在學習、工作、勞動等多方面都在講究速度,這是理所當然的事。不過,有些人卻走了另一個極端.把吃飯的時間也列入追求快速的行列。快速進食,狼吞虎咽。成為有些人的進食方式。從攝取合理營養、確保身體健康的角度來說,快速進食并不好,狼吞虎咽存在種種弊端。
進食過快,狼吞虎咽,不僅加重了胃腸負擔,容易引起胃腸炎癥和消化性潰瘍:而且因為對食物咀嚼不細。會導致食物消化不良.吸收不全:長此以往,使得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大量丟失,難免產生多種營養缺乏癥。
吃飯過快.狼吞虎咽.還會引發超重與肥胖。在正常情況下.人們從開始吃飯到吃飽的信號傳給大腦.大約需要20分鐘時間:如果幾分鐘就吃完一頓飯,那么大腦還沒有機會告訴你的胃已經飽了.就已經吃得過量,無意中使身體儲存了過多的食物和能量。久而久之,必將造成超重甚至肥胖。營養學專家指出,吃飯應細嚼慢咽,使大腦有足夠的時間意識到你正在吃飯,從而自動調節好相關組織器官功能狀態.圓滿完成一頓飯的協調運作。
當今時代,隨著膳食科學的迅速發展,營養知識的不斷普及,許多人已經意識到“快餐綜合征”的種種弊端,逐漸認識到“慢點兒吃”所帶來的健康效益。有研究表明,細嚼可以促進大腦的思維活動.增加腦細胞的信息傳遞.提高大腦工作效率,有利于防止或延緩大腦老化,并具有預防老年癡呆的作用。
慢點兒吃,細嚼慢咽,能使口腔分泌足夠的唾液。充分混合與攪拌食物,幫助消化營養,并能及時清除包括致癌物在內的有毒物質。研究表明,口腔唾液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唾液中含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和消化酶等多種成分,其中的酶類物質有防癌抗癌功能。研究發現,如果每口飯能咀嚼12次以上.就能基本上清除食物中所存在的致癌物質。
當然,食物的種類不同,所需要的咀嚼次數與速度不盡相同,但在一般情況下每口食物要保證咀嚼12次以上.把食物嚼爛后再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