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文民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科學指導教學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和方法。《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語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審美對象,語言學習與運用也是培養(yǎng)審美能力和提升審美品位的重要途徑。語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也是學生文化積淀與發(fā)展的過程。小學階段是書法學習的基礎階段,也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塑造良好學習品質與個性的重要時期。因此,在這個階段的書法教學中,評價指導便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及時而恰當?shù)姆答仯梢越o予學生正向的鼓勵,有助于增強教學效果。
筆者通過查閱文獻發(fā)現(xiàn),我國古代書法思想中不乏對書法教育層面的思索與論述,但多是從書法創(chuàng)作或欣賞角度的經(jīng)驗性描述,沒有涉及對于書法教育的評價。近些年,中小學書法教育問題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筆者以“小學書法教學”為關鍵詞在中國知網(wǎng)進行檢索,發(fā)現(xiàn)國內近十年對小學書法教學的探究熱度不斷提高。而以“小學書法教學評價”為關鍵詞進行檢索時,卻發(fā)現(xiàn)相關的文獻幾乎沒有,可見對小學書法教學評價機制的探究存在空白。
筆者在走訪不同學校、查閱大量文獻后發(fā)現(xiàn),就教學評價這一方面而言,當前小學書法教學評價存在盲目性、主觀性、片面性等問題。
筆者在走訪和聽評課時發(fā)現(xiàn),部分教師對于學生書寫的評價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執(zhí)一而論,不免狹隘。教師或從整體結構上看是否美觀,或輕描淡寫地指出其可取之處,或簡單標明某一筆應該處于什么位置,為了評價而評價。長此以往,學生會對書法學習失去新鮮感。以下兩個評價標準應引起教師的注意:一是簡單地以是否清楚端正為評價學生書法的標準;二是以 是否入選書法展和獲獎次數(shù)為評價標準。
書法教學中往往以教師評價、學生自評為主,評價時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學科教研能力不盡相同,對于學生書法作品的認識和感受自然不同。有的教師簡單地認為平時學習好的學生書寫也不錯,因此便厚此薄彼;有的教師深知要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便多加鼓勵,卻很少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學生的待改進之處。而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存在差異,鑒賞水平有限,多數(shù)學生在自評時難以發(fā)現(xiàn)關鍵問題。
部分教師對于學生書寫的評價多集中于課堂和作業(yè),評價時又以書寫水平為主,很少對學生的書寫習慣、書寫態(tài)度等作出評價。有的教師甚至將學生每次的書法作品割裂開來進行評價,以偏概全,違背了學生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大大削弱了學生的學 習熱情。
教學評價應在指出學生的長處與不足的基礎上提出建設性意見,使被評價者能夠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缺點,這就要求教師在評價學生書法作品時指導要精準。在小學低、中年級的書寫評價中,教師要重視對基本筆畫、結構的正確把握。單純地就書寫而言,小學生對于漢字筆畫、結構的掌握本身就較為困難,教師實時指導又不切實際。因此,教師 在課堂上的精準指導便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在青島版小學書法三年級上冊第六課“點和提”的書法教學中,教師可以出示田字格、裁剪好的三點水卡片、工字卡片,幫助學生觀察、分析“江”這個漢字,讓學生說一說這些筆畫怎么擺放合適,順勢出示口訣“左窄右要寬,三點一弧線。提畫會謙讓,工字居中間”,接著請學生來擺一擺。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采用擺筆畫、記口訣的方式引導學生觀察,直觀有效。對于點和提的學習,融合到三點水這個偏旁中,既讓學生學會了整個字的書寫,也使其掌握了偏旁的書寫要點,即“三點一弧線”。
教學評價要實事求是,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情況,不能全憑教師自己的主觀臆斷。教師的興趣愛好、價值標準、認識和情感傾向、情緒好壞、評定的先后順序等,都易使評價帶上主觀色彩,因此教師尤其要避免成見效應。書法本身具有極高的藝術性,無法像其他學科的評價一樣有一個確切的評價標準,即使是楷書,過分地強調規(guī)范、端正,也會失去生氣。因此,教師更應該尊重學生在書寫時的獨特體驗和個體審美的差異性。
教學評價應著眼于學生的學習進步與動態(tài)發(fā)展,著眼于教師的教學改進和能力提高,以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教學質量。《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指出,中小學書法教育評價要發(fā)揮評價的發(fā)展性功能,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和審美情趣。在小學生學習軟筆的初始階段,書寫是否正確、結構是否合理、主要筆畫是否突出、運筆是否到位、書寫是否流利等固然重要,但學生的書寫態(tài)度、寫字習慣、字面整潔等也非常關鍵,這樣既關注了結果,也關注了過程,有利于學生對書法產(chǎn)生興趣并堅持下去。
筆者認為,要想完善目前小學書法評價體系,提高教學效率,解決當前小學書法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教師還應著重從評價方式和評價主體方面進行考慮。《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提出,中小學書法教育評價應結合教學需要,靈活采用多種評價方法,可以采用圈點法、批注法、示范法以及作業(yè)分析法,也可以采用展示激勵、反思總結以及建立成長記錄袋等方法,還可以綜合采用自評、他評、互評等方式。
教學評價應由重視結果的終結性評價轉向重視過程的形成性評價,評價重心也應逐漸轉向關注學生求知的過程、探究的過程和努力的過程,強調學生作為教育接受者的主動參與。只有使學生真正參與書法教學活動,才能使其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極高的主動性,滿腔熱情、充滿自信地去學習書法。
形成性評價可以讓學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和一段時間內取得的進步,更好地促進學生發(fā)展,提高學生學習書法的積極性。教師可事先與學生達成約定,即在每節(jié)課結束時,讓學生把每次練習的作品都標明日期留存起來,建立自己的檔案袋,這樣能更清晰、全面、動態(tài)地展現(xiàn)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狀況,也便于查閱。終結性評價通常是學生學習書法一段時間后進行的書法測試、書法評比或書法展覽等一系列活動,活動的形式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書法的積極性,也便于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兩種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能對學生的持續(xù)發(fā)展進行有效的指導,體現(xiàn)以評價促發(fā)展的思想。
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在評價中承擔著不同的功能,各有優(yōu)勢。量化評價注重數(shù)據(jù)分析,質性評價則注重事實認識和價值認識的結合。書法教學中的量化評價通常采取為學生的作品打分的形式或者把作品分等級,量化評價要結合客觀、全面的質性評價。二者的綜合運用使評價更能準確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評價結果更能反映學生的學業(yè)成就和發(fā)展水平,增強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信息時代的到來,人們的生活、學習越來越離不開電子科技產(chǎn)品,書寫工具也不例外。因此,教師可依托現(xiàn)有的線上軟件進行書法教學評價,這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客觀性。以現(xiàn)有的電子資源為依托,并不代表完全脫離線下,而是合理利用資源,實現(xiàn)線上線下相結合,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線下可以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的方式,對小組的作品和匯報展示進行點評,填寫成長記錄卡。線上可以拓展評價主體,除了學生和教師,也可以依托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開展公眾性的投票,融合線上的學生互評,從線上和線下兩個方面對學生的作品和表現(xiàn)進行評定。筆者走訪的學校依托UMU互動學習平臺開展線上教學。該線上平臺可以記錄學習者喜歡的學習模塊、學習時間、項目進度情況以及參與活動的人數(shù),這是對學習者進行學習總體趨勢評價的方法之一。當然,教師也可以通過社交平臺把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到的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學習行為等反饋給家長,讓家長也參與學生的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目前很多地區(qū)形成了由教師、學生、家長、管理者甚至專業(yè)人員共同參與的交互評價過程,使被評價者也成為評價的主體。在書法教學評價中,要實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除了教師評價,還要把自評和互評作為評價的重點。自我評價就是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的作品,學生可以借助評星卡,也可以錄制自己的書寫過程,再談談自己在書寫過程中的感受或對于自己書寫水平的認識。他人的評價則包括學生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家長的評價。相比自評,他人評價能使學生產(chǎn)生自豪感,使之更加努力地練習書法。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互評時,教師要因勢利導,著力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培養(yǎng)學生虛心好學的品質。
本文對于小學書法教育評價機制進行了探究,以期為今后小學開展書法教學提供一些理論性見解。由于筆者個人能力有限,對小學書法教育評價機制只做了初步的探索,希望可以拋磚引玉,如有不當之處,敬請廣大同仁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