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具有積極影響。為實現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目標,文章簡要分析了“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內涵,指出將“少教多學”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的價值,并結合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白楊禮贊》的教學實踐經驗總結了初中語文“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應用路徑,希望可以為一線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少教多學;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陳偉(1985—),男,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第三中學。
很多初中語文教師都希望可以積極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進程,幫助學生擴充語言知識儲備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對新時代人才提出的要求。為推動初中語文教學的發展,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師需要不斷探索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模式,摸索科學的應用路徑。“少教多學”是一種可以推動初中語文教學發展的教學模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和內化教材中的重點知識,還可以提升其綜合素養。初中語文教師可以細致探索將“少教多學”教學模式應用于教學實踐中的策略。
一、“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內涵
“少教多學”教學模式可以從兩個要素進行解讀,即“少教”和“多學”。
“少教”這一要素對教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師需要打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桎梏,不僅要讓學生探究學科知識,還要使其真正參與到“學”這一過程中。也就是說,教師不能為了提高教學速度而減少學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時間,而要讓學生融入課堂,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主動探究學習知識,獨立解決問題,從而真正實現提高教學活動有效性的目標。
“多學”這一要素對學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很多學生在學習上對教師有著過強的依賴性,教師問什么就答什么,教師教什么就背什么[1]。這種學習模式導致很多學生逐漸成為學習的“局外人”,不僅無法有效提升學習能力,還會逐步消磨學習熱情和興趣。而“多學”則可以有效突破學生的學習困境,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為其學習素養的提升提供幫助。
“少教”與“多學”之間聯系緊密,教師只有科學落實“少教”,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多學”的時間和素材;只有學生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實現“多學”的目標,教師才能真正減少對學生學習的干預。
二、初中語文“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
(一)營造良好氛圍,提升語文教學實效
應用“少教多學”教學模式時,教師需要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時間和展示的平臺,并且只需要在必要的情況下提供適當的指導[2]。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更加自由地進行思考、探究并創造性地進行表達,從而形成良好的班級氛圍。而在良好氛圍的影響下,學生學習的深度會不斷加深,不僅能嘗試獨立解讀課文中的優秀詞句或段落,也能對作者的寫作方法、思想情感等進行探究,并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完成深度學習活動。相比于“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少教多學”可以更有效地達成每一課的教學目標。
(二)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僅僅引導學生被動積累和記憶學科知識已經無法滿足學生成長的需求,社會更需要具備良好綜合素養的人才。應用“少教多學”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由于教師“少教”,學生在參與“多學”活動時,需要不斷加深文本解讀的深度,積累語文知識,其審美素養、表達能力、合作意識以及思維品質等都可以得到提升,從而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的目標。
三、初中語文“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實踐研討
很多教師能夠意識到“少教多學”的重要性,然而,受到實踐經驗的影響,部分教師還無法真正將這種教學模式高效應用于教學實踐中。鑒于此,筆者將以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白楊禮贊》為例,分享應用“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有效路徑。
(一)以“少教”為起點—做好教學準備工作
“少教”不代表“不教”,為更好地應用“少教多學”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做好教學準備工作,以更加認真負責的態度開展教學設計。在此期間,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幫助學生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并保障深度探究活動的開展,重點關注教學目標設計、學習任務設計和教學資源準備三個環節。
1.合理確定教學目標—奠定“少教”基礎
合理的教學目標不僅是教師專業能力的體現,也是幫助學生在有效的資源和學習方法的輔助下高效學習的重要因素。確定教學目標可以輔助教師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活動,防止因教學內容過少而導致學生學習收獲不足,或者因教學內容過雜而導致學生學習期間遇到無從下手的問題。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教師既要研讀教材內容,也要分析學生情況。教學《白楊禮贊》期間,筆者設計教學目標的流程如下。
(1)教材分析:課文運用象征的手法,通過贊美白楊來贊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堅持抗戰的北方軍民。
(2)學情分析: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但對教師仍然有較強的依賴性,且語言運用與構建能力相對較弱。
(3)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目標 ①體會烘托、對比、欲揚先抑等寫作技巧的表達效果。掌握象征手法,探究、理解白楊的象征意義
能力目標 ①能夠獨立探究課文中的精彩句段
②能夠模仿課文中的寫作手法進行說寫練習
情感態度目標 ①體會并學習白楊力爭上進、不折不撓等優秀品質
這樣,通過合理設計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在教學目標的輔助下,高效設計教學流程,幫助學生更好地解讀教材,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
2.合理設計學習任務—強化“少教”意識
為更好地實現“少教”目標,在開展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法,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高效參與自主學習活動,還可以強化教師“少教”意識,避免過多地講解,導致學生的思考受限。教學《白楊禮贊》期間,教師可以設計以下任務:
(1)通讀課文,做好圈點批注工作,梳理文章大意,歸納白楊代表的優秀品質(達成情感態度目標①)。
(2)小組討論,組內共享閱讀成果(達成能力目標①)。
(3)讀后仿寫,分析課文中應用不同寫作技巧的句子,科學開展仿寫工作(達成知識目標①和能力目標②)。
第一個任務可以使學生在自主閱讀、圈點批注的過程中,全面掌握文章內容,既有助于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又可以為第二個任務的開展做好準備。而在第二個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與同學交流與討論,深入探究課文精彩句段。最后一個任務的設計則是幫助學生提升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的重要方法。
3.合理準備教學資源—保障“少教”效果
為達到通過“少教”促進“多學”的效果,教師需要合理準備教學資源[3]。
(1)準備自學微課資源
教師要為學生制作自主學習微課,讓其在觀看微課的過程中了解象征手法的特點和作用,學習托物言志、對比等表達技巧的特點。制作微課期間,教師還可以巧妙滲透深度探究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并借助互聯網查找更多信息。
(2)準備情境資源
教師要為學生準備情境資源。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可以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學習活動中。“教”與“學”不應該出現斷層,為避免學生神經時刻處于緊繃狀態,導致師生之間無法形成有效的溝通,影響教學質量,教師需要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利用情境資源,引入白楊相關的圖片或紀錄片等視聽資源,快速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課堂活動中,促使學生積極與教師開展討論。
在開展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合理設計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科學開發教學資源,可以有針對性地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使其保持學習熱情,確保能夠在課堂教學期間盡可能地淡化自己的身影,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文章解讀、知識學習和練習應用環節中,在做好“少教”準備的同時,為學生“多學”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
(二)以“多學”為導向—有效引導學生學習
在應用“少教多學”教學模式期間,教師需要探索讓學生“多學”的策略。這需要教師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結合教學目標、學習任務和學習資源,幫助學生科學規劃學習流程。教師可以積極構建翻轉課堂,即引導學生參與準備、鉆研和反思三個環節,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做到多讀多悟、多交流、多反思。
1.準備環節—課前預習
要想實現“多學”,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讀”的時間和“悟”的時間。課堂時間有限,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前時間自主預習,鼓勵其多讀多悟,使其在為課堂活動做好準備的同時,提升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白楊禮贊》期間,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借助教師分享的微課資源、教材以及互聯網資源,完成第一個學習任務,為課堂學習活動做好準備。為保障學生的預習效果,教師可以通過課前瀏覽部分學生的課本,在課堂導入環節中通過與學生就課文內容或寫作手法開展討論等方式抽查學生的預習情況。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認真地解讀課文,細致地做批注,在精讀細品的過程中深刻地理解白楊的不平凡,逐步理解白楊的象征意義,養成多讀多悟的習慣。
2.鉆研環節—課堂討論
經過充分的預習,教師可以以課堂討論的形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完成第二個和第三個學習任務。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達到“多學”的目標,教師要適當進行干預。此時的干預并非直接為學生解決困惑,而是要在發現某一小組討論深度不足的情況下,適當通過質疑、提問、追問等方式,引導組員深度思考,確保各個小組都能順利完成任務。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景”“神”“形”三個角度細致分析作者如何贊美白楊的不平凡,在探究文章結尾的過程中了解對比手法的作用和效果,在解讀白楊的象征意義的過程中了解托物言志的運用效果。在組內討論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設計組間討論活動,讓各小組展示討論成果。在成果展示環節中,教師可以將課文分為多個部分,讓不同小組推選代表談談本組閱讀課文某部分時的感受和學到的知識。在某一小組展示時,其他小組可以進行追問和補充。這樣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進一步增加學生課文解讀的深度,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等。
3.反思環節—歸納總結
歸納總結是讓學生參與“多學”活動的重要途徑。教師的“少教”對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歸納總結能使學生更好地內化知識,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合理設計今后的語文學習方案。在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其指明總結方向。
(1)從寫作技巧層面進行總結。在學習《白楊禮贊》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探究、總結并內化課文的表達技巧,促進自身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的提升。
(2)從情感態度方面進行總結。學生不僅要分析作者的情感,而且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分析當代生活中是否有像白楊一樣的人,自己應該如何做才能成為生活中的“白楊”,從而提升自己的審美素養,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3)從學習過程方面進行總結。學生要總結學習過程,歸納出符合自己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學習方法,從而能在今后的課外自主閱讀活動中,深入探究作者的表達方式、思想觀念和情感。
合理設計學習流程,引導學生高效開展學習活動,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在達成教學目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結語
將“少教多學”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在幫助學生深度挖掘教材中隱含的語言知識和情感態度的同時,培養其學習能力、探究意識等素養,更好地推動初中語文教學的發展,培養出更多具備綜合素養的人才。教師要探究“少教”和“多學”的價值和實踐策略,提高“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保障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麗君.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構建“少教多學”模式的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6):253.
[2]張芳.初中語文閱讀“少教多學”模式的研究[J].科技資訊,2020,18(19):84-85,88.
[3]魏丹華.初中語文教學中“少教多學”的實踐與探究[J].華夏教師,2019(1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