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劉曉帆?蔡魯峰
摘 要:技能選手的臨場表現與心理素質呈現顯著正相關,放棄訓練、比賽失利等問題多半與心理問題得不到疏導而產生的心理危機有關。心理技能訓練是心理學理論中心理訓練的下位概念,對如何解決技能選手心理危機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用心理學來分析技能選手的心理歷程、危機表現及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從認知控制、動機管理、表象訓練、技能訓練以及系統脫敏訓練幾點來探索應對技能選手心理危機的策略,對提高選手的競技水平和競賽成績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心理技能訓練 心理危機 化解策略
課 題:本文系2020年度湖南省技工教育研究一般課題“基于世界技能大賽技能選手心理技能訓練研究”(編號:JYKT202011)和2020年度湖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一般項目“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體育社團建設應用研究”(編號:ZJZB2020049)研究成果。
決定技能大賽成績的三大因素是操作技術、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而心理素質是操作技術、身體素質能夠發揮作用的內部動力。美國心理學家格魯波的研究表明,在高水平技能比賽中,優秀選手的較量實際上是心理因素的較量,其心理因素對技能的影響占80%,生物力學因素占20%。在高水平技能大賽中,心理訓練作為一項重要的訓練內容已成為各項目競賽的重要技術要素之一。因此開展基于心理技能訓練理論的技能選手心理危機分析及化解策略探究,對提升技能選手的心理品質、競賽成績具有重要意義。
一、心理技能訓練理論概述
心理技能訓練是一種有意識地采用系統的方法和手段,幫助技能選手掌握自我心理調控技能,提升心理品質,調整心理狀態的過程。心理技能訓練多使用特殊手段如目標設置訓練、放松訓練、表象訓練、暗示訓練、動機訓練等,使受訓者能夠很好地調節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狀態和行為。
技能選手代表的往往不只是個體,而是一個團隊,甚至是一個國家,因此其競賽表現時常受到公眾的關注,無形之中給選手帶來巨大的壓力。在此情況下,心理技能訓練可以幫助選手克服諸多心理障礙,有助于選手掌握技能,形成技巧,增強自信心;克服消極情緒狀態、形成最佳的競技心態,充分發揮運動潛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調控心理能量,以飽滿的精神投入到競賽當中。
二、技能選手心理歷程及心理危機現狀分析
(一)技能選手心理歷程劃分
1.入圍訓練興奮期
學生參加技能競賽是希望通過競賽檢驗自己、證明自己,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當他們得知入圍某項競賽后會產生愉悅感。
2.訓練提高自豪期
系統化的規劃和正規、嚴格的訓練,配合學生的新鮮感和探索心理,使學生能夠很好地完成初級階段的訓練任務,這種獲得知識、提升技能、獲得認可的過程可以使學生產生自豪感。
3.反復訓練枯燥期
技能訓練是一個長期磨礪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所要學會或完成的任務種類較少,重復性工作在所難免。當訓練變成一種“體力勞動”,每天進行著重復性工作,學生的身心受到煎熬,進而就會出現消極情緒,變得討厭甚至想方設法逃避訓練。
4.臨近比賽焦慮期
當選手在臨賽前發現尚無法達到比賽要求,未找到突破瓶頸的方法或訓練中失誤率無法降低時,再加上身心疲憊,會出現焦慮、情緒低落等情況,甚至出現棄賽的念頭。
5.進行比賽緊張期
緊張是人體對競賽環境的應激反應,幾乎是所有類別的所有競賽選手都會出現的心理反應,不同的是個體對緊張情緒的控制和排解能力不同。輕者表現為心理失調,感受性降低,不能很好地找到訓練時的感覺;重者可能會導致思維遲鈍、動作遲緩,甚至是不知所措;再甚者會出現頭暈、胸悶、尿頻等現象,而這種心理失調現象大多會在比賽結束后消失。
(二)技能選手心理危機現狀分析
技能競賽選手的心理危機多出現在心理歷程的中后段,主要集中在備賽中間階段、臨賽階段和競賽階段,究其原因主要是如下方面。
1.缺少陪伴帶來的孤獨感
由于技能訓練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和師資投入,技能選手往往是優中選優,因此同一項目選手往往只有一人。他們不僅要承受身體上的勞累,還要承受內心深處的孤獨,同時訓練的疲憊、生活的無助無疑都加重了這種孤獨感。
2.未達到預期目標帶來的挫敗感
技能訓練是一個需要不斷探索和實踐的過程,注定了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失敗后的再嘗試再實踐是提升技能的必經歷程。階段目標的達成是技能選手順利開展訓練的重要前提,但實踐過程的諸多不確定因素如訓練條件差、設備落后、規劃不合理、實踐能力不足等都會阻礙目標的實現,導致選手產生挫敗感。
3.對未知未來的茫然感
技能訓練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活動,需要技能選手離開正常的學習軌道,如停課訓練。雖說訓練過程可以磨煉人的意志,培養選手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拓展了學習的深度,但也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學習的廣度。技能選手可能會陷入“競賽過后我要做什么”的沉思,從而產生茫然感,這種茫然感會擾亂訓練秩序,影響訓練效果。
4.理想與現實的偏差帶來的失落感
選手對訓練充滿了好奇和向往,希望通過訓練受到鍛煉,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開闊自己的職業視野,同時希望得到教練親切的關懷和指導,而這種期待與訓練過程中的枯燥感、孤獨感、挫敗感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嚴酷的訓練環境與期望值產生強烈的沖撞,這種失落感讓學生在心里一時難以接受,在不能得到有效的排解時易導致心理危機的產生。
5.賽中失利帶來的慌亂感
比賽考查的是選手的綜合素質,其中心理素質占很大的比重,競賽過程中的操作失誤等突發情況能不能順利化解和補救將影響選手后續的比賽進程。據調查,一場比賽中出現兩次失誤將使選手出現慌亂感,表現為心跳、呼吸加速和手心、額頭冒汗以及思維混亂甚至大腦一片空白、不知所措。
三、影響心理危機形成的因素分析
(一)過分看重比賽結果,增加心理壓力
好的結果是對技能選手刻苦訓練最好的回報,但技能有高低、實力有差別,有成功就有失敗。比賽是對訓練效果的檢測,但其不確定因素也較多,技能選手不必過分看重比賽結果,因為過分看重比賽結果會使選手心理壓力過大,反而影響訓練和比賽效果。
(二)消極思想嚴重,自我控制能力差
簡單來講自控力是一種支配自我的能力。受當代社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青少年往往缺少自控力,表現為缺乏抵制力、責任心等。如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首先想到的是“我不會” “我不行” “算了吧”,這種消極思想是缺乏自控力的表現,是成功路上的攔路虎、絆腳石。
(三)比賽經驗不足,缺乏自信心
缺乏自信心是對通過自身的能力而獲得成功的信心不足和確信程度不高,表現出對訓練興趣不高、情緒低落、參賽欲望不強等,這是比賽經驗不足的典型表現。由于比賽經驗不足,對比賽流程等不熟悉,沒有掌握競賽心理規律等原因,這種未知感會嚴重削弱選手自信心。
(四)參賽動機不足,缺乏精神支撐
動機是一種內部驅動力,是效果的行動指導,是引發并維持活動的傾向。動機具有激發功能,強烈的動機能使參賽選手迸發強烈的動力,這種動力也是克服訓練阻力的強力保障,是最好的行動導師;動機具有指向功能,進步或獲勝是選手參賽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技能選手會不斷朝此方向努力;動機具有調節功能,是技能選手調節訓練步調的“扳手”,及時調整心態或行動以便適應訓練或賽況。動機受興趣、價值觀、態度等內在因素以及獎勵、待遇等外在因素影響,一個人如果缺乏動機,將失去參賽的精神支柱,從而影響訓練和比賽心態。
四、基于心理訓練理論的技能選手心理危機化解策略探究
通過研究,有目的、有計劃、科學地制定心理技能訓練方法和策略,能幫助技能選手掌握心理調控技能,調整心理狀態,培養與技能訓練比賽相適應的心理品質,提高在比賽過程中心理品質的穩定性。
(一)加強認知調控,疏導不良情緒
技能大賽選手在日常訓練時,不僅要訓練表觀項目,還要加入一定的心理訓練,以自我暗示、自我鼓勵、自我放松等方式來克服消極因素。如在訓練中出現消極情緒時,要有意識地去控制它,通過自我暗示、自我肯定、自我鼓勵等方法,使自己盡快擺脫消極情緒,重拾斗志。當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影響比賽時,選手要充分利用放松技巧去做適當的放松,比如深呼吸等,讓緊張的情緒得到緩解,使注意力回到操作上,并通過自我鼓勵和暗示,盡可能完美地完成比賽任務。
(二)加強動機訓練,體驗成功樂趣
動機有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兩種。
外部動機是指外部的正向刺激或原因誘發出來的動機,多指物質獎勵和榮譽的授予。
內部動機指的是個體對所從事的活動的一種熱愛,一般分為三種,一是對活動本身的熱愛,二是享受完成活動的成就感,三是喜歡任務帶來的刺激與挑戰。
動機是技能選手克服訓練的枯燥、勞累、孤獨的制勝法寶,要使動機成為源源不斷的輸出的動力。內部動機的建立需要充分調動技能選手的主觀能動性,要讓其明白參加比賽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在此基礎上開展系統化、科學化的動機訓練,強化技能選手主動學習、訓練、鉆研的精神,幫助其感受訓練進步和成績提高的喜悅。在此基礎上給予其適當的物質或榮譽獎勵,內因加外因,以此來激勵選手投入到訓練和比賽中去。
(三)加強表象訓練,強化注意力
注意力具有較強的指向性,它可以幫助個體有選擇性地忽視不良現象,從而產生對目標活動的向心力,以較好的狀態應對緊張的競賽環境,以保證平時的訓練得到更加清晰和鮮明的反映,從而得到預期的結果。競賽場景存在許多不可抗的、無關的干擾因素,如賽場工作人員的走動、參賽選手的操作聲響、裁判的巡回檢查、外界嘈雜的聲音等,這些干擾因素通常會引起選手注意力的分散,甚至會引起選手焦躁情緒的產生,從而影響比賽結果。
表象訓練通常指對過往訓練場景的回憶和再現,常用于賽前訓練,而在賽中常以言語暗示的形式表達出對自我的命令,幫助選手排除外界干擾,使注意力集中于賽事,有利于選手喚醒訓練水平,增強自信心。
表象訓練主要包括感覺意識訓練、清晰性訓練和控制性訓練,要求訓練者在練習過程中集中注意力于動作上,感受完成動作的全部過程,在腦海中形成清晰的視覺表象和動覺表象,并能夠對表象中的有關內容做到收放自如。
(四)加強技能訓練,提高自信心
自信心是對自我知識儲備、技能掌握的自我肯定,它在一定程度上對競賽選手的競賽成績有積極的影響。自信心可以激發技能競賽選手的意志和斗志,讓其以積極的姿態投入到競賽當中,甚至能夠激發選手的潛能,為競賽取得成功奠定基礎。
自信心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言語教導能喚起的,它建立在選手日常訓練中不斷取得的進展和突破上,是一種選手對自己能力的正確判斷,而非自負、自大,因此自信心的培養需要選手不斷提高自己的實力,像完成任務的喜悅、教練的鼓勵等都是自信心建立的催化劑。
(五)加強系統脫敏訓練,減少心理恐懼
心理恐懼是個體在面對某一場景或嘗試某一活動時產生的退縮、害怕的負面情緒,對技能選手而言,心理恐懼會嚴重影響訓練和競賽結果。
系統脫敏法又稱交互抑制法,是首先通過系統的方法和手段,引起個體情緒過敏(恐懼、緊張),然后采用一定的手段使選手產生興奮情緒,用興奮感掩蓋、抑制恐懼感的一種心理技能訓練方法。
系統脫敏法最早應用在醫學研究上,后來逐漸被運用到運動員的心理訓練規劃中,現也經常用到技能選手的心理疏導和訓練當中。
放松訓練是系統脫敏法常用的手段,是技能選手克服恐懼心理等心理障礙的重要措施,放松訓練的方法較多,其中意念放松法、肌肉松弛法是技能選手常用的放松訓練方法。
五、小結
心理技能訓練強調選手心理品質的可塑性和心理調控能力的可習得性,強調技能選手在心理調節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建設性。基于心理技能訓練理論的技能選手心理危機分析及對策研究能夠為技能選手心理素質的改善研究提供參考,對選手訓練體系的構建也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徐大真.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選手的心理技能訓練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 2014 (10).
[2]石海龍.淺論心理訓練中目標設置的基本原則與方法[J].經營管理者, 2011(21).
[3]杜峰.論足球運動員比賽中缺乏自信心的分析及解決[J].科技信息, 2009(16).
[4]劉琰.基于AHP模型的技能大賽選手心理技能評價體系構建[D].天津: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2019.
[5]陳小容.表象訓練及其效果的研究綜述[J].才智, 2015(12).
[6]林秋貴.淺論系統脫敏法在克服面試恐懼心理中的運用[J].廣東教育(職教版), 2009(5).
(作者單位:湖南省商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