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力木·圖爾貢 麥麥提圖爾蓀·努爾 玉散·喀斯木
摘要:目的:探尋一種高效安全的頸型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同時論證中醫保守療法的臨床療效。方法:60例病例樣本均來自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頸型頸椎病患者,采用Excel抽樣法將30例納入對照組,行常規西醫治療,口服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剩余30例納入觀察組,行中藥熱奄包聯合穴位貼敷綜合治療。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疼痛評分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更佳,患者疼痛評分明顯下降,P<0.05。結論:中藥熱奄包聯合穴位貼敷療法,可提高頸型頸椎病的效果,幫助患者減輕疼痛,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頸型頸椎病;穴位貼敷;中藥熱奄包
【中圖分類號】R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2-01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加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普及,低頭族現象愈發嚴重,人們頸椎局部活動能力受限,臨床上頸椎病發病率陡然上升。頸型頸椎病作為一類十分常見的頸椎病,同時也是其他頸椎病的早期表現。近年來,我院針對行保守治療的頸型頸椎病患者推行中藥熱奄包聯合穴位貼敷法治療,取得不錯成效,現將相關情況作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60例病例樣本均來自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頸型頸椎病患者,采取抽樣分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0例。納入標準:①以《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相關內容作為頸型頸椎病診斷標準,60例患者均符合;②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頸椎活動受限,且經X片顯示頸椎出現生理曲度變直、頸椎骨質增生等;③患者具有良好的配合度及基本的溝通交流能力。排除標準:①排除落枕、肩周炎等頸部其他疾病;②頸椎關節存在其他占位性病變,如脫位、骨折等;③患者合并患有其他重大臟器疾病;④妊娠期及哺乳期婦女。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西醫治療,患者口服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中國藥科大學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60217),每次2次,每次劑量50mg,連續治療30d。
觀察組行中藥熱奄包聯合穴位貼敷治療。中藥熱庵包藥方成份有紅花、姜黃、骨碎補、透骨草、海風藤、羌活、桂枝、威靈仙、制草烏、制川烏。每種中藥材各30g,將其研磨成粉后裝入布袋內,隔水加熱至60℃左右熱敷于患者肩頸處,每次熱敷20~30min,每日1次。穴位貼敷選擇穴位主要有:肩井穴、阿是穴、大柱穴、大椎穴;輔助穴位:風池穴、合谷穴及外關穴。敷料以紅花、川穹、羌活、黃芪以及桃仁為主,加入生姜汁調制粘稠膏狀,貼敷于上述穴位,并采用膠帶進行固定。每次貼敷時長為4h,取下敷料后應在局部涂抹綠藥膏,每日1次。
1.3觀察指標
1.3.1臨床療效
以《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頸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作為依據,若患者頸椎功能受限情況消失,頸椎疼痛、肢體麻木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則判定為治愈;若患者臨床癥狀偶發,頸椎功能基本恢復,則判定為好轉;若患者病情未明顯變化,或是伴有加重趨勢,則判定為無效。
1.3.2疼痛評分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對患者干預前后疼痛情況進行評分,總分10分,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疼痛越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60例病例患者數據全部錄入到SPSS20.0統計學軟件中,以均數差和率分別表示觀察指標值,若P<0.05則表示數據不存在同質性,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療效對比
經過2個療程治療,對照組患者治愈11例,好轉14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3.33%;觀察組治愈19例,好轉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3.33%。從數據來看,觀察組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評分對比
治療前,對照組患者VAS評分為(7.87±1.08)分,觀察組患者VAS評分為(7.95±1.14)分,P>0.05;經過治療后,對照組患者VAS評分下降至(4.11±0.83)分,觀察組患者VAS評分為(2.68±1.24)分,P<0.05。
3討論
在中醫領域頸型頸椎病屬“項痹”,多是因患者過度勞累、外傷、頸背部風寒濕氣入侵等所致,從而使得患者氣血不暢,經絡受阻。中藥熱奄包原理是通過加熱方式,使藥材的藥效在熱能的加持下最大化發揮出來,而在高溫作用下,患者皮膚毛孔擴張,這樣藥物就能通過患者皮膚直達病灶部位,更好地滲透到關節內部,促進血液循環,減輕患處疼痛[1]。本中藥熱奄包中紅花、姜黃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行氣止痛之功效;骨碎補可散瘀止痛、接骨續筋;透骨草是臨床治療風濕骨痛的常用藥,與制草烏、制川烏一樣具有祛風除濕、疏通經絡之效;威靈仙多用于風寒濕氣痹阻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癥狀。上述諸藥聯用可針對患者病因進行精準治療,共奏祛濕散寒、通絡止痛、活血化瘀之效。穴位貼敷為中醫外治療法,現代醫學研究發現,通過在相應穴位貼敷中藥物,可使得機體內β受體激動產生應答反應,促使局部毛細血管擴張,有效改善微循環,抑制局部炎性介質的釋放和產生,為病變組織修復提供機會[2]。穴位貼敷時,藥物通過穴位和經絡直達患處,有效提高了藥物療效。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行中藥熱奄包聯合穴位貼敷治療,臨床療效高于對照組,且患者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中藥熱奄包聯合穴位貼敷療法,可提高頸型頸椎病的效果,幫助患者減輕疼痛,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文清華,文洪博,文建淑.中藥穴位貼敷輔治頸肩腰腿痛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1,14(7):93-94.
[2]萬紅棉,杜冬青,張靜,王錫,馬琳,孫燕,潘杰靈,苗麗泉,吳春霞,楊亮.溫陽扶正天灸膏穴位貼敷配合火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研究[J].山東中醫雜志,2020,39(12):1318-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