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正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綜合心理護理對輔助生殖技術治療不孕癥患者療效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在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間本院接診的不孕癥患者中抽取80例納入觀察對象,利用電腦分組方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和治療手段,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增加優質的綜合心理護理,對比兩組患者的負性情緒改善情況和生活質量評分。結果:實驗組不孕癥患者接受綜合心理護理后,和對照組相比,患者的負性情緒顯著改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在不孕癥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積極開展綜合心理護理服務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醫患關系的和諧發展也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生殖技術;不孕癥;心理護理;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2-0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家二孩政策的全面開放,人們的生育需求不斷提高。不孕癥是一種臨床多的發育齡期婦科病,主要表現為夫妻在一年內未進行任何避孕措施開展性生活后仍然沒有任何妊娠跡象[1]。患者往往由于排卵障礙、雄激素超標、雌激素過少引起內分泌紊亂使得自身難以懷孕。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生活、工作壓力不斷提高,這就導致不孕癥的發病率逐年增高,不孕癥的臨床發病原因學者暫時還沒有確切的定論,但值得肯定的是[2],該病的發病和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心理壓力等具有密切關聯。該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威脅到患者的家庭幸福,本次研究分析了綜合心理護理對輔助生殖技術治療不孕癥患者的影響,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8年1月到2020年12月期間本院接診的不孕癥患者中抽取80例納入觀察對象,利用電腦分組方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皆為孕齡期婦女,其中對照組女性年齡在20-36歲,平均年齡(27.61±3.16)歲;實驗組女性年齡在21-36歲,平均年齡(27.84±3.18)歲。納入標準:臨床確診為不孕癥患者;患者精神方面正常,可開展正常溝通;患者及其家屬均對研究內容知曉。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患者;臨床資料不完整的;隨訪資料丟失。本次研究選擇的兩組樣本不孕癥患者的基線資料對比結果差異不明顯(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和治療手段,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增加優質的綜合心理護理,長期不孕會導致患者出現悲觀、消極的不良情緒,在不良情緒的引導下可能會導致患者的病情進一步加重,更加難以妊娠,因此需要醫護人員及時開展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及其家屬不孕現階段是臨床常見的疾病類型,只要積極的配合治療并糾正不良心態就能夠治愈。科學宣傳輔助生育技術,讓患者夫妻雙方均能夠把握相關技術,引導患者積極計算自己的排卵周期,明確最佳的受孕時間,積極做好相關的備孕方法[3],同時了解妊娠全過程的相關知識,對胚胎發育的各個階段有一個科學的把握,這樣有利于增加妊娠成功率。心理護理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學歷、家庭情況等具有針對性的開展,必須充分了解患者的訴求,明白患者的苦衷,積極給予患者心理暗示,提高患者治愈不孕的自信心,同時還要通過患者和家屬的溝通,爭取患者家屬的理解和配合,共同努力提高患者的妊娠率。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通過對比兩組不孕癥患者的負性情緒改善情況和生活質量評分得出結果。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統計所得所有相關性數據資料均通過SPSS21.00軟件進行計算,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采用卡方檢驗和t檢驗進行數據處理。當P<0.05則表示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存在一定統計學的意義。
2 結果
2.1兩組不孕癥患者的負性情緒改善情況對比
表1可見,實驗組不孕癥患者接受綜合心理護理后,和對照組相比,患者的負性情緒顯著改善,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不孕癥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表2可見,實驗組不孕癥患者接受綜合心理護理后,和對照組相比,生活質量評分顯著更高,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不孕癥在臨床中往往采用藥物進行對癥治療,治療方法雖然短期內有一定療效,可以促進患者的排卵量上升[4],但長期如此容易使得患者產生比較嚴重的用藥副作用,影響患者健康和治療積極性,為了保障患者的長期治療工作能夠順在開展,做好患者的綜合心理護理對于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依從性具有積極的現實價值[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不孕癥患者接受綜合心理護理后,和對照組相比,患者的負性情緒顯著改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更高,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臨床在不孕癥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積極開展綜合心理護理服務的效果十分突出,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郭艷. 激勵式心理護理聯合賦能教育對肥胖型PCOS不孕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響[J]. 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11):152,154.
[2]王丹雪. 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在宮、腹腔鏡聯合治療不孕癥的應用效果評價[J]. 家有孕寶,2020,2(4):65-66.
[3]龐國敏. 音樂療法聯合心理護理在IVF-ET技術治療不孕癥患者中的開展價值[J]. 保健文匯,2020(4):166-167.
[4]熊麗娜,周凌云,劉玲. 綜合心理護理對輔助生殖技術治療不孕癥患者療效 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20,26(2):182-184.
[5]李紅美,吳靜. 淺析心理護理對不孕癥患者宮腔鏡治療前后SAS評分及疼痛的影響[J]. 中國醫藥指南,2020,18(18):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