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菊
摘要:目的:探討結核病護理中實施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方法:82例結核病患者,以電腦產生隨機數法均分為對照與觀察兩組,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優質護理服務。對比兩組焦慮情緒、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后,觀察組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分較低,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分較高(P<0.05)。護理總滿意率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P<0.05)。結論:于結核病患者護理中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可緩解其焦慮情緒,提升其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生活質量;優質護理;結核病;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2-01
結核病為臨床常見慢性傳染病,癥狀以呼吸系統表現(如咯血、咳嗽)與全身性癥狀(如乏力、低熱等)表現為主[1]。該病病程較長,需長期服藥,但大多患者難以堅持長期治療,造成病情反復發作,影響到其日常生活[2]。因此,還應加強對結核病患者的臨床干預,以提升其治療配合度,促進其生活質量的改善。為明確優質護理服務于結核病護理工作的實施效果,現對此進行研討。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取本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收錄的結核病患者82例,依照電腦產生隨機數法分為對照組41例、觀察組41例。對照組:17例女,24例男;年齡(26~78歲)平均(52.46±5.29)歲;病程(1~10年)平均(4.53±1.08)年。觀察組:16例女,25例男;年齡(26~79歲)平均(52.43±5.31)歲;病程(1~11年)平均(4.55±1.12)年。以上基礎數據比,無較大差異(P>0.05),可展開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施以常規護理,包括病情觀測、健康知識科普、用藥干預、日常生活指導、基礎護理等。
觀察組予以優質護理:1)學習培訓:組織護理人員開展優質護理相關專業知識培訓與禮儀培訓,明確優質護理服務實施流程和指導思想,規范護理人員儀表,接待患者時應面帶微笑,保持充足耐心。定期開展法律知識培訓與安全教育講座,不斷強化護理人員臨床操作技能與法律意識,并注意培養其主動服務意識。2)強化健康教育:依據患者健康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采用適宜方式向患者介紹結核病一些基礎知識、臨床治療流程及主治醫師資質等,告訴其優質護理實施的目的和意義。站于患者角度思考其所關心的問題,用專業知識解答其疑問,糾正其疾病錯誤認知觀念,告訴其保持良好心態、科學作息、規律服藥對疾病控制的重要作用,不斷提升其自護意識與自護能力。3)心理干預:以真誠態度和患者展開交流,了解其心理與生理狀況,根據其興趣愛好,通過播放音樂、電影等方式,減輕其負面情緒。鼓勵患者訴說內心感受,對其現狀給予適當理解和同情,告訴其心理狀況與病情控制、預后有密切關系,列舉以往治療良好病例。4)加強用藥指導:向患者介紹早期、適量、聯合、全稱用藥原則,耐心解釋所用藥物的使用時間、方法及有關注意事項,提醒其偶爾停藥或未遵醫囑用藥可導致耐藥結核病的出現,囑咐其應嚴格遵循醫囑規律用藥。用藥期間,指導患者正確監測并處理相關不良反應,告訴其規律用藥對病情控制的重要作用。5)個性化指導:依據患者身體狀況,制定針對性飲食方案,對于耐受力欠佳者,予以營養支持;囑咐患者飲食保持清淡,多食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和新鮮水果蔬菜,規律飲食,戒煙戒酒。定期檢測患者各項指標,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告訴醫生實施針對性處理。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焦慮情緒與生活質量、護理滿意度。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AS)、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估兩組焦慮情緒、生活質量。SAS分值愈高,提示焦慮情緒愈明顯;SF-36評分愈高,說明生活質量愈佳。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其中,非常滿意為100~80分,基本滿意為79~60分,不滿意為59~0分。基本滿意率+非常滿意率=護理總滿意率。
1.4 統計學分析
以統計學軟件SPSS 24.0處理數據,計量/計數資料(/n、%)用t、X2檢驗,組間差異顯著為P<0.05。
2 結果
2.1 焦慮情緒、生活質量對比
對照組護理前SAS、SF-36評分和觀察組比,無明顯差異(P>0.05)。組間護理后上述評分比,均有差異顯著性(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對比
組間護理總滿意率比,觀察組更高(P<0.05),見表2。
3 討論
優質護理服務為一種新型護理手段,通過對基礎護理的優化與專科護理內涵的深化、護理責任制的落實,促使整體護理質量的提升。且該種護理方式較為強調以患為本原則,經過各項護理措施的落實,能有效滿足患者身心需求,從而提升其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改善其生活質量。在肺結核護理期間,優質護理主要通過學習培訓,提升護理人員專業水平,為后續護理工作的開展奠定穩固基礎;通過強化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健康知識水平,促進其對臨床醫護工作的理解與認同,便于后期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通過心理干預,減輕患者負性情緒,促使其以良好心態面對疾病問題;通過加強用藥指導,規范其用藥行為,保障臨床治療質量,促進其生活質量的提升;通過出院指導,提高其自護意識。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后SAS、SF-36評分均較對照組理想。提示優質護理可改善患者焦慮情緒及生活質量。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和對照組比,顯著較高。表示優質護理可優化護理效果。
綜上,優質護理于結核病護理工作中的實施,可減輕患者焦慮情緒,促進其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海妮,張少茹,華中秋,等.結核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進展[J].中國防癆雜志,2019, 41(7):770-774.
[2]楊薇,呂海瑞.集束化護理對流動人口肺結核患者護理效果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 2020,17(9):1253-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