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寶安,馬永超,趙麗芳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0)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了課程思政建設的總體目標和重點內容,強調醫學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教學中注重加強醫德醫風教育,著力培養學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注重加強醫者仁心教育[1]。《綱要》對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進行了整體設計,要求推動課程思政全程融入課堂教學建設[2],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努力拓展課程思政建設方法和途徑。當前高校推行課程思政的最大難點是高校教師挖掘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并找到契合點,有機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生物化學主要從分子水平闡述生命現象的本質及疾病的發病機制,為更好地學習后續醫學專業知識和醫師資格考試奠定良好基礎。生物化學知識理論性相對較強,學生在學習時常感到內容抽象、復雜、難懂、易忘,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難度較大。因此,如何讓生物化學既有理論高度又有情感溫度,如何激發醫學生的共鳴,是擺在每一位生物化學教師面前的問題。本文旨在通過構建生物化學課程思政案例庫,將思政教育有機融入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進行線上線下融合,探索現代信息技術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綜合運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拓展課程思政建設方法和途徑,提升思政教育親和力,實現醫學基礎課生物化學教學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協同育人作用。
組織教研室教師參加課程思政能力提升培訓活動,如邀請思政專家進行專題報告和指導以及發揮教研室主陣地作用進行集體備課、思政案例討論和分享教育成果等,來共同學習與探索,提升育德能力。課程思政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牽強附會,而是“因勢利導、順勢而為”地自然融入,因此,挖掘生物化學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尤為重要(生物化學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見表1)。挖掘思政元素要從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醫學職業道德、培養科學奮斗精神、增強人文素養等方面下功夫[3]。

表1 生物化學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
對理論知識點挖掘的思政元素,組織編寫文本材料,按知識點的章節順序進行分類按序歸檔,并對思政案例進行教學設計(以“三鹿毒奶粉事件”為例,課程思政案例見表2)。

表2 三鹿毒奶粉事件課程思政案例
有機融入思政教育,構建有溫度的課堂,將思政教育貫穿生物化學線上線下教學全過程,促進思政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有機統一(見圖1)。

圖1 生物化學課程思政設計理念

圖2 生物化學課程思政教學過程
課前:通過學習通App推送學習資料,發布學習任務。除預習相關專業知識微課視頻和PPT之外,還推送相關的臨床案例、新聞熱點、科研前沿等,讓學生課前查找相關資料,小組學習討論。
課中:在多個教學環節融入思政教育。在點名簽到環節,針對遲到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教育,要有契約精神,要有時間觀念;針對上課不聽課的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教育,要尊重他人的付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展小組討論,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大局意識,引導學生互幫互助、共同進步,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在課堂小測驗環節,針對抄襲學生融入誠信教育。
課后:發揮第二課堂作用,積極開展課外拓展,增加進社區下基層志愿服務。組織安排學生進入社區,開展醫療保健宣傳,走進特殊學校、老年中心開展志愿活動,為學生搭建好平臺,讓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服務群眾,在實踐中檢驗知識,增強本領。安排學生利用暑假去醫院見習,參加醫院的義診,鍛煉學生交流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學生在拓展活動中既接受了教育,又增加了才干,提高了綜合素質。
生物化學考核采用過程性考核,考核內容:線上學習、紀律考勤、課堂參與、小組成績、課后拓展、平時測試、階段測試、期末考試。評價方式包括:學生自評、小組成員互評、教師評分。測試題庫設置思政相關知識點考核題目,小組成績和課后拓展增加人文素養的考核比重。
在校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都尚未成熟,心理發展尚在進行中,知識體系搭建尚未完成[5]。醫學專業的課程種類繁多,理論性、專業性都很強,不僅要求掌握各種醫學專業基礎知識,還要求掌握臨床操作技能,學生課業壓力大,易產生厭學情緒。加之,學生身處思想多元化的時代,受社會負能量影響,很容易產生錯誤的價值觀。隨著各大高校積極開展課程思政,當前如何提高課程思政教學質量已成為難點和熱點問題。當今社會處于信息技術爆炸的時代,近幾年我國網絡信息技術發展迅速,探索現代信息技術在課程思政教學中的應用,開展課程思政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有可能成為解開當前難點之道。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將網絡學習與傳統課堂學習的優勢相結合,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和啟發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小組協作和展示成果,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把課程思政融入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各個環節,讓信息技術協助開展課程思政,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
開展生物化學課程思政教育,需要教師團隊挖掘思政元素,建立思政案例庫,提高課堂思政教育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每個細節,做到為人師表、言行統一。嚴格進行過程考核,給學生布置的每一項任務都要有檢查、有反饋,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其使命感,讓學生將價值觀和使命感轉化為學習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