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歡,于 睿,鄭方遒,王 麗,張 穎,郭 鶴
(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 沈陽 110847)
根據教育部《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的精神,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學校黨委研究決定立即啟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本科教學工作應急預案,保證疫情防控期間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依托超星學習通“一平三端”智慧教學系統,于2020年2月24日全面開展線上教學。中醫護理學作為護理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全面參與線上教學,并以此為契機,助力SPOC模式線上教學全面推進。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是由加州大學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1]。SPOC模式授課學生規模一般在幾十人到幾百人,同時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因此,SPOC又可稱為“私播課”,教師要結合學情制訂適合的教學計劃[2]。課前,教師要整合課程資源;課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組織學生分組開展研討,共同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SPOC教學模式更加強調學生完整、深入學習,有利于提高所學課程的完成率,促進學生創新、發散思維的培養。
中醫護理學是本科護理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其內容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知識等,由于課時數太少、內容繁雜、在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中所占比例較少,導致學生對中醫護理學學習不夠重視,他們認為完成期末考試就算完成這門課程的學習,而不明白中醫護理學相關知識和技能在日后臨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另外,對于習慣用西醫思維的學生,第二章學習完陰陽學說、五行學說以及藏象學說之后,很多學生認為中醫相關理論晦澀難懂,甚至對中醫護理學失去學習興趣。經常有學生抱怨“中醫護理學課程好難”“臨床上中醫護理學內容很少見,為什么還要學習中醫護理學”“中醫和西醫有很大的區別,很難從西醫思維轉換到中醫思維”。面對這些客觀存在的問題,結合學情特點,中醫護理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依托超星“一平三端”教學平臺,積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通過對教學內容、形式、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完善,以期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1.1 知識基礎 本學期授課對象為護理學院二年級學生,本門課程是學生學習中醫護理相關課程的入門課,學生習慣了現代護理思維方式,這門課程的學習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
2.1.2 學習特點 初次學習中醫中藥有關知識,大部分學生還是有較強的求知欲,同時學生對圖片、視頻等信息化資源十分感興趣,可多從生活中的實例入手,結合信息化資源,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
超星網絡教學平臺推出的“一平三端”智慧教學系統可幫助教師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助力我校混合式教學改革。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依托“一平三端”教學平臺,積極開展在線教學,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提高學習質量,對課程教學實施情況進行監測,有效評價學生學習狀況和教學質量,為教師完善教學計劃提供參考依據。
根據教材內容適當引入相關醫德教育故事,并向學生介紹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護工作者的先進事跡以及中醫藥在抗擊疫情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以此來激發其對中醫藥知識的學習興趣,增強中醫藥文化自信,使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觀,畢業后成為“仁”“術”兼備、德藝兼修的中醫護理人才[3-4]。
2.4.1 課程內容與資源建設(1)課程前期準備:采用BOPPPS教學設計思路(見圖1),同時對線上成績權重各項比例做好設計,事先讓學生明確各個模塊的權重,同時加強對其的監督和管理,保證教學質量。(2)資源建設:建設并完善課程介紹、教學目標、考核要求、提供課程PPT、教學音頻和視頻、重點和難點講解、測試和作業等,并開展在線答疑,有問題及時解答,學生制訂學習計劃,積極參與互動討論,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提升學習效果。在學習評價中,直接反映學生存在的問題,了解其學習進度和研究方向,鼓勵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圖1 BOPPPS教學設計思路
2.4.2 應用情況 本研究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結合相關基礎研究,明確SPOC測評標準,確立指標權重,形成指標體系,建立中醫護理學SPOC課程,并以此次線上教學為契機,全面推進教學改革。
2.5.1 在線教學平臺中的章節建設 SPOC模式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是章節建設。在線教學平臺中的一門課程是按照章節設置的,依次是章、節、知識點。思維導圖是每個章節的第一部分,討論和測試是最后一部分。在每一個章節中上傳課程PPT、教學視頻、自主學習材料和測驗試題等相關資料,讓學生能隨時查閱學習。同時在每一章節中設置相應數量的任務點,用來督促學生學習,同時也可以檢查其學習進度、掌握情況。教師要合理建設和使用平臺中的章節模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2.5.2 在線教學平臺中的課程評價和成績管理 在每個章節上傳的相關教學資料中,可以根據側重點設置任務點。平臺會實時記錄學生任務點完成情況,根據成績權重設置相應分值作為線上學習成績的一部分。一個學期結束后學生線上成績會根據成績權重而自動生成,權重的科學合理設置能準確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起到督促與激勵作用。根據課程內容、課程目標、課程實施以及學情,對成績權重進行科學設置,也可以在線上使用過程中隨時進行調整,各項成績的權重最好是在建課之初就確定下來,因線上成績的權重對學生學習行為會產生重要影響,同時也能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習能動性。
2.5.3 移動端(手機端)與教室端(電腦端)的課堂互動 課堂互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傳統教學中,課堂互動效果不佳。本課程通過“一平三端”課堂互動功能,增加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的觀點或者是想法可以隨時通過平臺中的“主題討論”進行發表,系統提示每個詞匯頻次,這樣教師就可以第一時間知道學生的主要問題或者是想法,針對性進行重點教學或者調整教學計劃。平臺中還包括“搶答”“測驗”“投票”“選人”“小組任務”“問卷”等模塊,都可以在手機端或電腦端操作,完成相關教學[5-6]。
2.5.4 在線教學平臺中的資料上傳 教師將課程中涉及的相關資料上傳平臺,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提供相關領域的研究內容,讓學生深度了解最近研究成果和最前沿信息。在課程中的相應章節可以上傳學生筆記、視頻資料、高質量文獻等供學生學習,可為學生節約大量時間。
2.5.5 學生成績的統計分析 基于課程特點和學情,設置各任務點的權重,注重形成性評價。學生的線上活動參與完成情況,系統會自動評分,保證了客觀和公平,學生對于成績也十分認可,同時結合學生線下課堂綜合表現,最后形成一個過程性成績,作為平時成績,計入期末考核中。
在課堂上應用思維導圖教學,不僅可以讓雜亂的知識點變得具有條理性和給課堂添加了可視化元素,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和理解相關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成績。應用思維導圖教學,能幫助學生將大量、零散的知識構建理論框架,從原本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轉變為主動探索[7-8],例如“八綱辨證”部分的思維導圖見圖2。

圖2 “八綱辨證”思維導圖
依托“一平三端”智慧教學平臺,豐富完善線上教學資源素材庫,激發學生學習中醫護理學的熱情,提升對中醫護理學的認可度,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理解自己所選擇的職業,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中醫護理辨證施護思維,為日后中醫臨床護理工作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