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路廣 馮 偉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
武路廣 馮 偉
[山西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院]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突然暴發,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和輿情引導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了極大的沖擊,暴露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足。但同時,新冠肺炎疫情所產生的特殊社會環境又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難得的契機,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高校通過完善思政工作機制,提供應急心理援助,加強危機應對能力來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就是一起典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給全國和全世界人民都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也給高校帶來了強大的沖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中國蔓延時正值假期,全國3000多萬大學生在家生活學習,高校傳統集中管理方式幾乎全部失靈,主要依靠網絡平臺對學生進行遠程教育和管理。能夠親身經歷和見證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是巨大的,高校充分利用抗擊新冠疫情的契機主動加強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需要,也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需要。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高校在對大學生進行教育、管理和引導的過程中顯得措手不及,暴露出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問題和不足,凸顯了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高校各部門之間缺乏統一的領導和整體協同配合,缺乏相應的應急工作預案,對大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及內容重疊使教育和管理效果大打折扣。疫情期間對大學生思想引導起關鍵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主要依賴網絡課堂進行,但多數高校的網絡課堂建設相對薄弱,既缺乏課程資源又缺乏統一的在線教學平臺。對教師來講,部分專業課程在短時間內進行網絡備課難度較大導致教學質量低下引起學生的不滿,并由此出現了眾多負面網絡熱點事件。對學生來講,不同的課程要求各不相同,往往需要下載若干個手機應用軟件才能完成打卡簽到、觀看直播、學習視頻、摘抄筆記等學習任務,無形中大大增加了同學們的課業壓力,極易引起大學生的反感和抵觸情緒,進而影響思想引導效果,甚至激發矛盾形成新的社會熱點問題。
大學生普遍欠缺社會經驗,在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常常缺乏應對能力,進而在個人和群體層面產生巨大心理壓力,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嚴峻挑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一方面,大學生由于長時間被封閉在家里,較少有外出活動釋放的機會,隨著確診病例的不斷增加和疫情形勢的不斷惡化,在心理上負擔越來越重,長期的恐懼和緊張會導致焦慮、悲觀、煩躁、抑郁等不良心理反應,甚至出現腸胃不適、食欲下降、頭痛失眠、呼吸困難等生理不適反應。[1, 2]另一方面,高校遲遲不能開學,正常的教學秩序被打亂,學生的生活、學習、畢業、實習、求職等重要人生計劃也相應受到影響,不得不延后甚至取消,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引發不良情緒,影響思想穩定。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大學生都居家隔離,網絡成為大學生獲得信息與外界交流的重要途徑。網絡具有一定的匿名性和隱蔽性,且在網絡當中人人都是信息源,極易滋生謠言。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從眾心理和好奇心理突出,既欠缺辨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又缺乏對相關法律法規的了解和認知,導致部分大學生在網絡上發布信息時無所顧忌。[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有同學為了博人眼球,吸引關注,編造學校開學的謠言并轉發到公共信息平臺,導致不知情的同學開始返校,差點造成疫情傳播事故。還有的同學基于片段零散的負面信息,發表不當言論,被大量轉發,從而產生網絡輿情熱點事件,對高校聲譽造成惡劣影響。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雖然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沖擊,但是同時也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難得的契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一真實的非常態社會環境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達到社會常態下難以企及的教育效果。
大學生在真實的教育情境當中比在課堂灌輸當中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傳輸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范。新冠肺炎疫情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黨中央關于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和習近平同志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核心,通過主動發掘推送抗“疫”一線的感人故事、先進人物事跡和重大工程建設等生動教育素材來教育引導大學生在疫情防控中充分感知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全黨上下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從而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4]。新冠肺炎疫情中在社會的各個層面都涌現出了大量生動而又鮮活的教育案例,在這些案例的影響下,結合大學生自己參與、感受、思考和領悟所產生的情感效應,可以激發出大學生自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觀意愿,達到思想政治教育最理想的教育狀態。
親身經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大學生的思想觸動比接受傳統教育的效果更加直觀和強烈,并有可能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重大轉變。高校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通常以理論教育為主,缺乏實踐機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聯系實際和在實踐中檢驗教育效果提供的難得契機,積極教育引導學生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加深對理論的理解與認同,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4]。90后的青年人一度普遍被社會認為以自我為中心、缺少責任感和擔當意識。但是,在他們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卻展現出了不畏艱險、奮勇向前、舍生忘死的蓬勃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后”黨員的回信中所講“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主題教育、談心談話等方式進行,側重于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契機積極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面對面”轉變為“鍵對鍵”。新冠肺炎疫情當中新媒體平臺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過文字、語音或視頻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動員,引導學生積極配合國家的疫情防控措施,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定,就近就地參與志愿活動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范踐行者[5];積極開展線上主題教育活動,組織大學生通過創作文藝作品、宣講防疫知識等活動引領青年學生從點滴做起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造精品在線課程讓思政課成為疫情防控期間對大學生進行形勢教育和思想引導的重要途徑。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高校能否通過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維護校園穩定,不僅是高校自身教育發展的需要,更是維護國家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高校必須適應不斷變化的新形勢,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特點研究和制定符合大學生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應對機制和策略,以確保高校持續、健康、和諧的發展。
高校要制定好思想政治教育應急預案,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能集中優勢資源統籌分配,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時高效地介入,發揮其維護穩定、思想動員、心理疏導的重要作用。一是要建設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加強應對危機事件的培訓,使之能夠快速穩定學生情緒,因勢利導,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過程轉化成對大學生開展教育引導的過程。二是要建立好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保障,明確職責,壓實責任,細化工作任務,通過有效的獎懲措施激發干勁,鼓舞士氣。三是要上好在線思想政治教育課,建設好在線教學平臺,將思政課程同突發事件實際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形勢政策教育和思想引導。四是在發揮課程思政育人功能的同時,也要把專業課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教育結合起來。通過不斷創新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體制機制來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不掉線,能在最短時間內迅速有效地控制局面。
一是開展心理疏導。心理疏導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進行應急心理疏導可以幫助大學生正視由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引起的負面情緒,緩解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并在思想上進行引導,使其認知、情感、行為發生積極變化,增強學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樹立責任意識和大局觀念。二是關注重點人群。高校要精準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健康情況,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大學生采取不同的援助措施,將解決思想問題和現實問題相結合,對重點學生群體進行分類跟蹤輔導。針對有心理障礙的大學生,要密切家校聯系,重點關注指導教育,建立一對一跟蹤幫扶責任制。針對孤兒、因病致貧或重點疫區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要實施臨時困難補助機制。針對擔心升學、畢業、求職等發展性問題的學生,要積極開展線上辦公和線上輔導解決學生實際困難消除心理困擾。三是開展生命教育。高校要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契機,加強生命健康教育,引導大學生尊重生命,珍愛生命,加強體育鍛煉,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態,養成環保衛生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護身體健康。
一是做好網絡輿情引導。高校要加強新媒體宣傳,暢通信息發布渠道,第一時間讓學生了解學校對事件發展的態度與部署,充分利用校園媒體持續宣傳黨和國家關于疫情防控的最新動態,引導大學生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和良好的輿論環境。二是樹立規則誠信意識。高校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加大對相關法律法規的宣講力度,幫助大學生樹立規則誠信意識,將不聽從國家號召和學校安排,無視校規校紀,擅自提前返校和瞞報信息、編造信息、轉發虛假信息產生嚴重后果的學生作為反面典型進行嚴肅處理。三是開展疫情防控教育。通過專題學習向學生宣傳普及病毒類型、傳播途徑、防控方法等疫情防治知識,教育引導學生熱愛科學,敬畏自然,自覺維護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四是統籌思政教育資源。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只依靠專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高校必須綜合利用一切可以調動的人力、物力和教育資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這樣才能切實有效地做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匡征凌, 郭凱文, 劉蔚珂, 等. 武漢某高校大學生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疫知識認知及心理狀態的調查[J]. 熱帶醫學雜志, 2020(03):1-7.
[2]趙春珍.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大學生心理狀況調查及教育對策研究[J]. 心理月刊, 2020,15(8):1-3.
[3]武路廣, 劉豪. 大數據視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17,29(4):74-76.
[4]劉偉亮, 謝紅.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中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探析[J]. 理論建設, 2020,36(1):11-14.
[5]朱妍佳, 陳俊. 高校輔導員在抗“疫”戰斗中的責任擔當[J]. 高校輔導員學刊, 2020,12(1):48-51.
2020年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思想政治教育專項)“基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編號:2020zsszsx026)
(責任編輯:趙永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