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冬冬
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研究
劉冬冬
[長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
高校學生黨支部聚集了高校學生中最先進的分子,其建設水平與高?;鶎狱h組織的發展息息相關。要結合新的時代背景和要求,規范支部組織設置,加強工作隊伍建設,健全組織生活制度,保證高校學生黨支部作用的發揮。
高校;學生黨支部;支部建設
黨中央對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高度重視。[1]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指出,要以建黨百年為契機,堅定不移實施“百年行動”,提升教育系統黨的建設質量,強調要將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進一步強化教育系統黨的基層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2]2020年,《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出臺,強調了高校黨的基層組織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3]高校學生黨員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先進分子,學生黨支部建設是否強大,直接關系著大學生黨員能否順利完成黨的任務、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高高校學生黨支部的建設水平,充分發揮學生黨員的作用,是提升學生黨支部戰斗力和組織力最根本的途徑。
黨的十九大將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放到了更高的地位,也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高校學生黨支部的建設,要始終將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廣大高?;鶎狱h務工作者勇于探索、積極創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學生黨支部建設的工作實踐和理論研究中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4]支部的建設更加合理,黨務工作者的能力越來越強,工作條件和制度逐步完善,學生黨員的思想建設領地不斷夯實,黨員發展程序更加規范,黨員質量不斷提升,支部“三會一課”的開展更加富有特色、形式更加多樣,思想政治教育入腦入心。[5]學生黨員已經成為高校優秀學生的典型代表,在學校學習成績、生活作風、志愿服務等方面發揮著榜樣帶頭作用。隨著我國政治、經濟等的快速發展,國際、國內環境的巨大變化,一些高校學生黨支部出現了對當前形勢和任務不適應的情況。高校學生黨支部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支部新老黨員更替頻率高,“00后”學生黨員迅速成為支部的主力軍,“00后”和“90后”學生黨員在個性上存在著較大的差別,對基層黨務工作者的業務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部分黨務工作者在處理支部工作時表現出較大的不適應,管理方式不能與時俱進。[6]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薄弱逐漸凸顯,發展也面臨著重重阻礙。[7]
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學生黨員在數量和質量上都不斷提升,規模的擴大對支部組織的設置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學生黨支部的組織設置應從支部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考慮學生黨員群體數量大、流動性強、專業范圍廣等因素,對支部組織進行更加優化的設置,以保證支部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充分發揮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一是部分學生黨支部人數過多,正式黨員太少。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設置學生黨支部時,都會以院系為單位,每個院系設置1-2個黨支部,然而許多高校一個學院的學生黨員數量就達到100名,甚至超過100名,支部處于“滿載”或“超載”狀態;另外,高校學生黨支部正式黨員數量少,且絕大部分正式黨員都為畢業班學生,學業和就業壓力大,許多需要正式黨員主導的任務無法順利完成。這種黨支部設置模式,既不便于管理,又不利于黨員之間互交流,導致許多工作流于形式。
二是學生黨支部的設立問題。目前,大部分高校學生黨支部的設立主要有分專業設立、分年級設立和分學歷層次設立等三種模式,都是基于便于工作開展設立的,但未充分考慮“00后”學生黨員的特點。新時代的學生黨員,個性鮮明,特點突出,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范圍不再單單拘泥于課堂和自習室等傳統地域,不少學生黨員在社團、協會等學生組織中也非?;钴S,在進行支部設立時,并未充分考慮這一情況,不利于支部詳細了解黨員的思想狀況,也不利于充分發揮黨員的主觀能動性來服務師生。
三是缺乏必要的流動黨員黨支部。受新冠肺炎疫情、經濟形勢等影響,近兩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異常嚴峻,許多畢業生在畢業之后仍處于實習或求職狀態,往往不能按要求參加組織生活。許多高校畢業生黨員不得不將黨組織關系留在學校,而少有高校設置流動黨員黨支部,對這些流動黨員的教育和管理非常困難。
近年來,我國高校招生規模進一步擴大,學生黨員的數量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管理難度增大,對黨務工作者政治素養和工作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目前部分高校將大部分力量都集中在教學科研上,對學生黨建重視程度不夠,對基層黨務工作者隊伍的力量投入不足,限制了學生黨建工作的發展。
一是缺乏經驗。目前大部分高校學生黨支部的黨務工作者是年輕的輔導員和高年級學生黨員,缺乏黨務工作經驗,理論水平有局限,開展工作時受到的限制比較多,理論聯系實際方面也表現出明顯的不足。學生黨支部事務相對較繁雜,思想政治教育、服務活動和實踐活動工作量均較大,高校學生黨支部的建設和管理顯得難度更大。
二是精力不濟。輔導員和高年級學生黨員在支部建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都非專職黨務工作人員。輔導員還面臨著學生就業、團委、資助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高年級學生面臨著學業、就業和考研等多方面的壓力。在學生黨支部的建設上面,他們往往無法投入充足的時間,也沒有精力系統學習黨務理論。
三是能力不足。相較于專職黨務工作者,輔導員和高年級學生黨員在開展黨建工作時往往表現出業務能力不強、專業知識水平不高。由于時間和精力受限,高校學生黨支部基層黨務工作者能力提升較慢。
高校學生黨員的價值觀處于易變的階段,組織生活是進一步提升學生黨員黨性修養、培養正確價值觀的重要平臺,積極參加組織生活也是對黨員的基本要求。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員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學生黨支部的組織生活要想落到實處,達到效果,必須力戒形式主義,結合實際創新開展組織生活。目前,部分高校學生黨支部開展組織生活效果不理想,多流于形式,導致部分學生黨員對組織生活不感興趣,參與積極性不高,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從而削弱了學生黨支部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一是組織生活形式缺乏創新,吸引力不強。部分學生黨支部仍然采用比較傳統的方式,如照本宣科讀文件、流于形式開座談會和講座等。這些方式能夠雖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效率低下,比較被動,且參與度不高,無法達到好的學習和教育效果。思想更加開放、思維更加活躍的“00后”學生黨員,更喜歡接受形式更加新穎的組織生活形式。傳統的組織生活方式無法吸引新時代的黨員,組織生活的意義目的大打折扣。
二是組織生活組織人員單一,民主度不高。不少高校學生黨支部的組織生活籌備和組織,基本是支部委員負責。學習和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單向教育宣傳,其他學生黨員基本只是參加組織生活,未發揮重要的作用,他們的主體地位無法體現。組織生活成了支部委員會的“一言堂”,民主度不高,組織生活漸漸形式化。
面對挑戰,必須提高高校學生黨支部的建設水平,對支部的管理方式進行改進和創新,堅定學生黨員的理想信念,充分發揮高校學生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
針對支部設置不夠優化的問題,需充分考慮支部設置的人數、特點和工作開展的需要。一是考慮黨員的專業和年級特點。低年級黨員人數較少,學習任務較重,將黨支部按照中低年級專業聯合進行設置,更有利于專業內不同年級的黨員進行交流和開展工作;高年級黨員人數較多,支部工作任務較重,將支部按照同年級不同專業聯合進行設置,更有利于高年級黨員完成組織交辦的各項工作,尤其是畢業生事務服務工作。二是將支部設置與其他學生組織結合。將黨建工作擴展到高校社團、公寓、學科團隊等領域,按照“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黨組織”的原則,將分散的黨員集中起來,便于充分了解黨員的思想狀況并發揮他們的作用。三是設置流動黨員黨支部。已畢業但仍將組織關系保留在學校的黨員,應統一集中,專人管理,并根據流動黨員特點開展學習和教育活動。
扎實的工作隊伍是黨支部順利完成各項工作的重要保障,要將支部作用發揮到最大化,就必須秉持“高標準、嚴要求”,抓好隊伍建設。首先要配齊支部委員。足夠的人力保障是做好學生黨支部黨務工作的前提,必須嚴格按照《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等相關規定,選拔組織紀律性強、群眾基礎好的老師和高年級學生黨員擔任支部委員,并根據工作需要及時調整。其次要提升黨務工作能力。支委選拔后,要采用先培訓、后上崗的制度,對支委進行工作重點、工作方法和工作能力的培訓。最后要激發隊伍工作動力。減少其他事務性工作量,改善工作條件;創造外出學習深造條件,提升黨務工作能力;建立健全表彰評先制度,對工作突出的黨務工作者給予表彰。
組織生活是對黨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升黨性修養最直接、效果最佳的方式,必須堅守組織生活這一重要陣地。首先要不折不扣地落實各項制度。把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和定期開展組織生活會作為政治任務來完成,學生黨員要嚴格遵守政治紀律,通過落實各項制度來促進支部成員之間溝通交流、取長補短、共同進步,使組織生活落到實處。其次要創新組織生活的開展形式。不能僅局限于傳統的方式方法,應充分了解學生黨員的意見和想法,在傳統“聽、說、坐、寫”的方式上,對組織形式和開展方式進行創新,調動學生黨員的積極性,保證組織生活的效果。
[1]李濤.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問題及對策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04):133-135.
[2]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 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2101/t20210108_509194.html.
[3]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意見,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moe.gov.cn/jyb_xwfb /s5147/202005/t20200514_454042.html.
[4]宋志青. 新時代加強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研究[D].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2020.
[5]余倩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J].學理論,2020(12):105-107.
[6]王思琦.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創新與實踐研究[J].黨史博采(下),2021(04):25-26.
[7]高霞.高校學生黨支部規范化建設質量評價機制探析[J].大學教育,2021(04):179-182.
長江大學社科基金(學生工作研究項目)“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21cxyz06)
(責任編輯:張寶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