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紅 張自強
高校開展綠色校園建設的路徑探析
馬曉紅 張自強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后勤管理處]
綠色校園建設是高校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新時代高校全面開展綠色校園建設是社會發展和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本文闡釋高校開展綠色校園建設的意義,分析建設綠色校園的制約因素,提出開展綠色校園建設的五個具體路徑,以期為我國高校開展綠色校園建設工作提供借鑒。
高校;綠色校園;路徑
生態文明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黨的十九大報告全面闡述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戰略部署,為未來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指明了路線圖。高校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人才的搖籃,開展綠色校園建設是踐行生態文明思想和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高校作為教育、科研和服務社會的重要陣地,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力量,是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在高校開展綠色校園建設對國家建設節約型社會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引領作用。
資源不僅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經濟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而高校資源又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文化傳承的重要基礎,因此,開展綠色校園建設是節約教育資源、降低辦學成本的重要途徑,是宣傳節約精神、傳承節約文化的有效載體,是實現高校資源可持續發展、推進高校跨越式前進的客觀需求。
高校開展綠色校園建設,通過精準的教育植入綠色發展理念,通過先進的節能技術實現能耗降低,通過豐富的宣傳引導營造綠色校園文化,通過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其中,能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形成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綠色行為,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科學的價值觀、世界觀形成具有積極的教育和促進作用。
綠色校園建設需要建設綠色的基礎設施,我國高校大多建校較早,水電管網設施陳舊,跑冒滴漏發生率較高,漏點勘查難度較大;房屋等基礎設施薄弱,節能改造難度較大。
目前師生的綠色觀念尚淡薄,節約意識尚未內化,加之相關管理制度尚未健全,學校的宣傳工作發揮的作用較小,短時間內養成節約的行為難度較大。
師生在節約型社會和綠色校園建設方面的創新意識不強,創新內驅力和動力不足,綠色校園建設的主人翁意識缺位,未能充分大學生的創造力,真正的融入綠色校園建設工作中。
理念是指導人認知和行為的思想、觀念,逐步培育綠色發展理念有助于綠色行為習慣的養成。高校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加強師生生態文明教育,在學校厚植綠色發展理念。以校園學習生活環境為土壤,充分利用宣傳欄、LED屏幕、學校微信公眾號、學校官方微博、BBS,以及教學樓、公寓、食堂等公共區域環境開展知識宣傳,逐步形成、塑造、傳播綠色發展理念,營造綠色發展氛圍。以師生集體活動為抓手,支持和引導其圍繞節能、節糧、垃圾分類、綠色出行等方面開展和參與校內外綠色生活主題宣傳,鼓勵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班會和主題活動,建立師生綠色行為引導的志愿者隊伍,投入綠色行為宣傳、引導的工作中,通過多種途徑將培育起鮮明的校園綠色文化,將綠色校園建設有機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開展綠色校園建設必須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進行。高校應整合各部門力量,形成聯動培養機制,多途徑開展大學生綠色教育,提升大學生綠色文明素養,養成綠色行為習慣。首先,要將生態文明理念和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教學體系,積極研發和開設生態文明有關課程和生態文明通識課程,具備條件的高校可探索和編制生態文明學生教材和圖書,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大學生教學。其次,通過多種方式將生態文明、綠色發展、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知識融入大學生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將知識和內容與大學生日常的、身邊的、本土的環境相聯系,鼓勵其從多角度認知、理解、踐行綠色發展。再次,高校充分挖掘資源,通過邀請專家進校講座、參觀實踐、與地方有關部門聯合活動等方式開展綠色教育,助力學生成長。
綠色校園建設需要綠色的基礎設施支撐。高校要大力開展節能減排工作,一方面針對老舊樓宇和設施設備進行節能改造,對日常使用的耗能用品逐步使用新型綠色耗能產品更新換代;另一方面,校園新建建筑項目要按照綠色建筑標準要求進行設計、建造,并且采用節能、環保、再生、資源綜合利用的綠色產品設施;同時積極探索新途徑,利用社會資源開展合同能源管理,多種途徑努力降低學校水電氣暖等消耗量,保證校園能源與資源利用效率逐步提升。
開展綠色管理是建設綠色校園的長久之計,高校應在多層次開展綠色管理。優化校園設計和布局,合理規劃公共區域的綠地和綠植設計搭配,提升校園綠化度、美化度和清潔度;建立健全校園各類綠色管理制度,如節電、節水、綠色辦公、垃圾分類等;全面開展日常用能管理、能源審計、能效公示,加強學校能源管理;利用現代信息科技,加快智慧校園建設,開展校園能源環境監測;實施綠色辦公,倡導師生節約用能,推行無紙化辦公;全面落實生活垃圾分類,推進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在學生食堂開展光盤行動,倡導節約糧食,制止餐飲浪費;妥善處理生活及實驗室污水,實現校園全生命周期的綠色運行管理。
綠色校園建設要圍繞服務育人的目標開展,培養具有綠色發展理念、綠色發展責任感、綠色發展創造力的大學生是綠色校園建設的任務之一。學校要鼓勵學生進行綠色科技發明創造,積極參加社會服務實踐活動;有條件的高校要充分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加強學科建設,培養相關領域高素質人才,積極推進產學研結合,開展綠色創新項目研發,加強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
(責任編輯:張寶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