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玲 胡康林
高校基層工會教職工服務需求調研與優化對策——基于四川某高校的問卷調查研究
劉 玲 胡康林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四川大學哲學系]
高校基層工會在維護教職工權益、服務教職工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文章以四川某綜合性高校為例,以調查問卷形式對新時期高校教職工需求進行研究,在問卷量化分析的基礎之上,對高校基層工會教職工服務需求進行探討和特點分析。提出高校基層工會服務教職工的優化對策,包括注重工會自身建設、創新開展工作、增強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以及維護教職工權益、實行分類指導和滿足生活需求等。
高校基層工會;教職工需求;調查研究
2018年10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全國總工會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時指出,工會要認真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的基本職責,把群眾觀念牢牢根植于心中。中國工會十七大將工會基本職責拓展為“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進一步強調和深化了工會服務職工、維護職工群眾合法權益的依據。
高校工會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聯系教職工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在高校工會系統、群團組織中,基層工會組織作為承上啟下的關鍵組織,在聯系和服務群眾工作中具有獨特的優勢。高校基層工會在新的歷史時期,主要工作任務就是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服務教職工、凝聚人心、維護穩定、促進和諧的作用,為學校發展貢獻力量。同時,由于教職工身份、學科背景、學歷背景、聘用方式等不同,因此教職工需求共性與個性并存。
在這種背景和問題下,加強高校基層工會教職工需求的精準化識別,有針對性地改進服務與供給策略,滿足教職工需求、切實維護教職工合法權益和竭誠為教職工服務,是當前高校工會和基層工會需要共同探討和解決的問題。鑒于此,我們以四川某綜合性高校為例,開展高校基層工會教職工服務需求的問卷調查并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和提出優化對策。
以高校基層工會教職工服務需求為立足點,通過理論分析、德爾菲專家法和實踐專家討論等方式,對問卷進行了設計與論證。首先,從研究現狀的理論分析來看,在高校工會對青年教職工精準幫扶(李書巧、李寒[1],2018)、高校基層工會增強教職工凝聚力的方法(藍蔚青、謝晶等[2],2013)、高校基層工會服務外聘教職工機制(勾越、朱志偉[3],2015)、高職院校工會教職工需求變化及服務方式方法創新(楊月琴[4],2019)等方面有相關的研究,通過這些研究文獻的綜合分析,提供問卷設計的理論依據、指標基礎。其次,運用德爾菲法對高校基層工會教職工服務需求的指標體系進行篩選,確立調查問卷的教職工基本特征類問題、教職工需求內容問題兩方面的20余個子問題。最后,針對初步確立的問卷初稿征求學校工會干部、基層工會干部和工會會員代表的意見,形成最終的15個方面的調查問卷問題。其中,高校基層工會教職工需求的基本特征問題包括“性別、年齡、學歷、編制、學科、婚姻”6個方面,是精準化、差異化識別不同類型教職工服務需求的基礎;教職工需求內容問題包括“最大的需求、工會服務認可性、工會服務需加強的方面、是否愿意參加工會活動、如何看待開展工會活動、參加工會活動的影響因素、希望開展哪些類型的工會活動、影響工會活動質量和吸引力的因素”8個方面,是工會服務工作的主要內容與依托;另外,設置開放性問題和建議問題1個。
2021年5月-9月,通過學校工會、各基層單位工會系統,面向全校文理工醫教職工發放和回收有效問卷852份,以這部分問卷為基礎進行綜合分析與研究,概況如下。
參與調查的852名教職工對象基本特征大類中:性別方面,男性298人占34.98%、女性554人占65.02%,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教職工對工會工作和服務需求更為關注。
年齡方面,21-30歲175人占20.54%、31-40歲363人占42.61%、41-50歲178人占20.89%、51-60歲127人占14.91%、61歲及以上9人占1.06%,主要群體集中在青年教職工,覆蓋了剛入職的教職工和中老年教職工。
學歷層次方面,博士研究生286人占33.57%、碩士研究生176人占20.66%、本科258人占30.28%、本科及以下132人占15.49%,涵蓋各個學歷層次的教職工,其中青年、中年教職工以博士研究生和碩士研究生學歷為主,中老年教職工有較多的本科及以下學歷,這反映了當前高校教職工群體新老交替、多學歷并存的特點。
編制方面,學校編制413人占48.47%、二級單位自聘96人占11.27%、其他編制(如醫院自聘、外聘、合約制等)343人占40.26%.
學科方面,文科396人占46.48%、理科174人占20.42%、工科119人占13.97%、醫科163人占19.13%.
婚姻狀況方面,未婚195人占22.89%、已婚657占77.11%.
綜合來看,本次問卷調查覆蓋高校教職工不同性別、年齡、學歷層次、編制類型、學科類型和婚姻狀況等,具有較強的綜合性與代表性。
在教職工工會服務需求問題方面,采用單選與多選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統計結果基礎分析如下。
教職工當前最大的需求方面。調查對象最多可選擇3項最大的需求(包括其他自填項),調查結果顯示:福利待遇(含同工同酬)占78.5%、教工食堂占43.01%、教師職業發展占42.66%、午休條件占32.55%、教師業務技能占20.21%、戀愛婚姻占8.46%、其他(如子女教育和親子活動、住房問題、辦公和科研環境等)占12.32%. 可知,教職工在福利待遇、教工食堂、教師職業發展方面需求量最大。
基層工會服務認可方面。調查對象最多可選擇3項最認可的方面(包括其他自填項),調查結果顯示:教職工慰問(節日、生育、生日)占82.39%、工會春秋游活動占40.96、文體活動(學院趣味運動會)占39.67%、健康服務活動占34.98%、雙代會工作占13.26%、其他(觀影活動、興趣班等)占4.58%.可知,基層工會服務方面,教職工對教職工慰問關懷、春秋游活動、文體活動的認可度較高,此外在其他選項中顯示有部分教職工反饋不清楚基層工會服務的內容與項目。
基層工會需加強方面。調查對象最多可選擇3項認為基層工會需加強的方面(包括其他自填項),調查結果顯示:教職工權益維護占63.5%、雙代會作用發揮占38.35%、工會小組活動占34.86%、女工委工作占24.3%、工會組織與隊伍建設占22.07%、青工委工作占11.15%、其他(職工技能、子女教育、教工食堂等)占8.1%.可知,教職工在教職工權益維護、雙代會作用發揮和工會小組活動方面的需求較高。
基層工會活動參與方面。調查對象可選擇自己參加的意愿情況,調查結果顯示:積極主動參加40.96%、感興趣的會參加占40.49%、時間不好安排占13.26%、無所謂,有規定就參加占3.05%、基本不太愿意參加占2.23%. 可知,教職工在基層工會活動參與中積極主動、感興趣參加的為主要方面。
如何看待基層工會開展活動方面。調查對象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態度,調查結果顯示:認為有助于教職工聯絡感情,應該定期開展的占47.42%、認為豐富職工生活很有必要,希望經常開展的占46.24%、認為可有可無的占5.63%、認為不需要組織的占0.7%. 可知,教職工認為基層工會開展活動應定期和經常開展的為主要方面。
影響教職工參加基層工會活動因素方面。調查對象最多可選擇2項(包括其他自填項),調查結果顯示:是否有時間占72.89%、活動內容質量39.32%、自己的興趣37.79%、自己是否擅長15.85%、是否硬性規定7.16%、其他1.53%.可知,影響教職工參加基層工會活動的主要因素集中在活動的時間、活動的質量和興趣三方面。
教職工期望基層工會開展活動方面。調查對象最多可選擇2項(包括其他自填項),調查結果顯示:春秋游活動占62.79%、團建活動類占45.07%、文藝體育類37.32%、講座培訓類占22.77%、其他占3.17%。可知,教職工期望基層工會加強的活動集中在春秋游、團建、文藝體育等方面。
基層工會活動質量和吸引力影響因素方面。調查對象最多可選擇2項(包括其他自填項),調查結果顯示:經費投入占36.15%、參與便捷性占35.8%、活動類型內容占35.8%、組織策劃占30.52%、形式新穎占18.78%、參與群體占13.5%、專業人員指導占10.8%、其他占2.93%. 可知,教職工認為基層工會活動質量和吸引力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經費投入、參與便捷性和活動類型、組織策劃等方面。
基層工會工作和服務意見及建議方面。通過調查對象開放性問題的回答,收集和整理的意見和建議主要集中在教職工參與民主建設(如對雙代會提案的處理建議),職業發展的需求,生活福利方面的需求如子女上學、購買商業團體險等,工會開展活動時間安排,較多意見針對不同編制的同工同酬待遇等問題。
在對高校教職工的需求進行了解和分析之后,基層工會應加強針對性,充分發揮工會四項職能,實現新時期高校基層工會的工作創新,開創新時代工會工作新局面。
高校基層工會要進一步創新工作理念,把與教職工的密切聯系作為高校工會工作的生命線,切實做到“教職工的利益無小事”,要把高校工作的重點和教職工關心的熱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創新性地開展工作。
針對不同的教職工群體、不同的文化層次、不同的工作環境、不同的年齡層次、不同的專業學歷以及不同的興趣愛好進行調研甄別,并對現實需要和潛在需要做出判斷,滿足多樣化需求,提前理順并建立激勵機制。
充分依托“云端工會”“網絡之家”“手機工會”等,實現高校基層工會工作的代表建言獻策、信息公開、權益維護和關懷慰問等工作。
高校基層工會組織面臨的是具有高學歷的知識分子和學生,工會干部要善于融入教學科研一線、加強理論學習與研究,掌握基層教職工所思所想,加強工會理論研究和創新工會組織工作,建立學習型工會組織,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職工服務工作。
堅持信息公開制度,及時面向基層教職工公布和公開教職工切身利益相關的政策、制度和信息,加強教職工福利待遇有關事項的民主監督,確保教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廣泛收集教職工代表、工會會員代表的意見和建議,為基層工會、基層單位的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高校基層工會要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崗位,不同興趣開展各項活動。努力提升廣大教師的文體活動參與率與活躍度,擴大教職工活動參與面,針對部分一線教師、醫生、學術帶頭人、行政領導工作強度高、年齡較大、參與時間短、需求層次較高的特點,充分利用有限的業余時間與寒暑假開展各類活動。球類棋類活動、廚藝大賽、書畫攝影展覽、主題生日會、銀婚慶典等多種活動,實現由集體化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轉變。重點聚焦教職工職業規劃、健康生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需求,開展教師教學發展活動、教職工健身和健康關懷活動、親子活動等,提升工會工作實效和滿意度。
[1]李書巧,李寒.高校工會對青年教職工精準幫扶研究——基于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視角[J].山東工會論壇,2018,24(06):53-59.
[2]藍蔚青,謝晶,陳江華,吳建中,曹劍敏.新形勢下增強高校基層工會教職工凝聚力的方法研究[J].大學教育,2013(24):21-22.
[3]勾越,朱志偉.高校基層工會服務外聘教職工的長效機制研究[J].法制博覽,2015(10):44-46.
[4]楊月琴.教職工需求變化及工會服務方式方法的創新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28):17-18.
四川大學工會理論研究課題:基于教職工需求滿足的高校基層工會工作探析(編號SCUGH2020-020);哲學系與宗教所黨總支黨建服務需求調研(編號:SCUZXX2021-001)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張寶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