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娟
產檢即產前檢查,通過按時檢查及時了解孕婦身體及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保障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安全,做到優生優育。常見的孕期產檢內容主要有全身查體、血尿常規、超聲、心電圖等。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絕大多數孕婦都認識到了孕期產檢的必要性,但仍有部分孕婦因為相關知識的缺失或對產檢的認知程度不夠,不重視產檢。因此,本文就從這個角度談談懷孕期間要做哪些產檢,以提高孕婦對孕期產檢的認知。
產檢
常規產檢
血液常規
這是常規的檢查項目之一,主要是通過對孕婦進行血液以及血型的檢查,判斷是否存在相關的血液問題,并采取及時的干預治療。
肝炎檢查
有研究表明,新生兒的肝炎一般來自宮內感染,或生產時通過血液感染。而肝炎檢查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醫療手段的干預,降低血液對胎兒的感染,以及預防重癥肝炎、急性脂肪肝等危及孕婦生命安全。
梅毒檢查
梅毒是一種感染性極強的疾病,且同其他病毒的感染癥狀相似,具有潛伏性,易被患者忽視。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未能及時發現并進行干預,一旦出現梅毒感染,就會導致胎兒流產、早產以及出現先天性梅毒等。
HIV篩查
在孕早期對孕婦進行HIV的篩查,一旦呈陽性,需按照HIV感染處理指南進行相應治療。
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的次數應根據孕婦實際情況而定,了解胎兒大體的發育情況,比如通過各個徑線的數值推算胎兒的大小,了解胎盤和羊水的情況。此外,通過超聲檢查能夠判定是否為宮內妊娠。
尿常規
尿常規主要檢測孕婦是否患有糖尿病、腎病等疾病。比如尿蛋白檢測可以判斷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嚴重程度。但如果孕婦的陰道分泌物增多,會對尿常規檢測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要注意排除干擾。
全身檢查
通過對孕婦的身高、體重、血壓、口腔、心肺、下肢進行全面檢查,并提供相應的護理建議。
身高體重檢查:有研究數據表明,骨盆狹窄容易發生在身體矮小的孕婦中,而進行體重身高檢查,可以對此符合條件的孕婦進行重點關注。
血壓監測:產婦如果患有高血壓,需要在其懷孕早期對血壓進行積極的控制,同時在生活和飲食方面提供相應的護理建議。
口腔檢查:有研究發現,感染性早產同牙周炎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而通過口腔檢查,可以對孕婦進行及時干預,能減少感染性早產的發生率。
心肺檢查:對孕婦進行心肺功能檢查,并進行評估,采取相應的干預,能減輕孕婦妊娠期階段的壓力。
下肢檢查:通過對本院接診的孕婦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后發現,孕婦往往會出現臨時性的下肢水腫,但大多數通過休息能得到緩解。也有少數孕婦下肢水腫情況沒有得到改善,反而出現體重增加,此時要注意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
腹部檢查:孕婦排尿后,呈后仰臥,墊高頭部,使腹部露出,引導孕婦雙腿略屈向外側分開,放松腹部。通過視診和觸診的方式進行腹部檢查,主要觀察腹部形狀和大小,有無妊娠紋、手術疤痕以及水腫;通過四步觸診法,對孕婦的子宮大小、胎產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胎先露部是否銜接進行觸診。
骨盆測量:對孕婦進行骨盆內測量以及骨盆外測量。骨盆外測量能夠間接反映骨盆的大小和形態,骨盆內測量能夠直接反映骨盆的大小和形狀,能夠對頭盆是否相稱進行判斷。通過骨盆測量,可以對胎兒的分娩方式進行評估。
對孕婦進行全身檢查的意義,在于預防患者妊娠期可能出現的疾病,并通過相應的醫療手段進行及時干預,在保證孕婦身心健康的同時,促進胎兒正常發育。
產科檢查
測量宮高與腹圍
子宮底部到恥骨聯合上緣的高度就是“宮高”。通過對孕婦的子宮進行檢查和測量“宮高”,可直觀了解胎兒的發育情況。當“宮高”過高時,可能存在巨大兒、羊水過多以及雙胎妊娠的情況,也有可能是胎兒畸形引起的羊水增多。通過對孕婦腹圍進行測量,可以判斷胎兒的宮內發育情況,以及是否存在畸形的可能性。
胎心音聽診
通過胎心音聽診,對判定胎兒宮內是否缺氧及心臟發育情況有參考意義。比如胎心過快或者過慢,要考慮胎兒是否存在宮內缺氧或者先天性心臟的可能性。
陰道及宮頸檢查
陰道檢查一般是在孕6~8周進行,主要是通過宮頸細胞學檢查,判斷孕婦是否存在宮頸病變。如果宮頸細胞學出現異常,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孕婦進行陰道檢查。在孕晚期進行陰道檢查時,需要對孕婦的骨盆進行測量,可以為患者選擇何種分娩方式提供參考。
B超檢查
在孕早期開展彩色B超檢查,主要是了解孕囊發育情況,排除宮外孕;在孕中期(12孕周)開展彩色B超檢查,能夠對頸后透明膜的厚度進行測定,從而對胎兒的染色體異常情況進行判定;通過在孕晚期開展彩色B超檢查,能夠掌握胎兒在子宮內的發育情況,及時排除畸形情況的出現。
臍流血檢查
孕晚期進行臍流血檢查,可以對胎兒的臍帶血流阻力進行評估,從而了解是否出現宮內缺氧等危及胎兒安全的問題。
為什么要進行產檢
產前檢查的意義在于通過對孕婦和胎兒進行相應的醫療監護,及時對妊娠并發癥、并發癥進行治療干預,保障孕婦和胎兒的安全。產前檢查一方面能夠及時發現孕婦可能存在的疾病,通過全面的健康檢查,糾正孕婦一些身體缺陷,通過干預降低妊娠給孕婦帶來的負擔;另一方面,通過產前檢查能夠了解胎兒的發育情況,發現異常可以通過補救措施促進胎兒的正常發育,或者經過檢查后發現胎兒無法通過補救獲得正常發育時,可以終止妊娠。同時,產前檢查也有助于發現早期妊娠中存在的并發癥,包括前置胎盤、胎盤剝離以及妊娠中毒等,保障孕婦的生命安全。根據中華醫學會圍產分會制定的指南,推薦無妊娠并發癥者,在妊娠10周進行首次產檢并登記信息,之后需進行7次規范化產檢,分別在16、18~20、28、34、36、38、41周。既往未生育者,還應在25、31、40周分別增加1次,共計10次。低危孕婦產前檢查的次數,整個孕期進行7~8次較為合理;高危孕婦檢查次數要多一些,按病情不同,個體差異較大。
結語
孕婦由于其身體的特殊性,產檢除了需要進行血常規、尿常規以及身體檢查,還要對腹中的小生命進行單獨檢查,包括超聲檢查、胎心音聽診、“宮高”及腹圍測定等。同時,胎兒發育同母親健康之間存在相當密切的聯系,因此還要進行傳染性疾病檢查。綜上,孕婦的產檢主要是圍繞三個方面來進行,即孕婦、胎兒以及兩者之間的互相影響,從而確保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