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菊,苗明軍,李 志,楊 亮,常 偉
(1.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成都 610066;2.蔬菜種質與品種創新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成都 610066;3.農業農村部西南地區園藝作物生物學與種質創制重點實驗室,成都 610066)
大蒜(Alliumsativum L.)原產于歐洲南部和中亞地區,為百合科(Liliaceae)蔥屬(Allium)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蒜苗、蒜薹、鱗莖為食用部位,是一類重要的蔥蒜類蔬菜[1]。大蒜富含硫化物、氨基酸、苷類、維生素等營養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等藥用保健價值[2],也是我國重要的出口創匯蔬菜[3]。作為四川省重要的特色經濟作物之一,大蒜常年栽培面積超過3.3萬hm2,主要分布在彭州、什邡、郫縣、溫江、新都等地。蒜薹作為四川大蒜的重要產品,其口感脆嫩、香味濃郁、食用方式多樣,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作為經濟作物,大蒜的經濟效益遠高于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蒜農為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往往會投入大量化肥來提高作物產量[4]。化肥是蔬菜優質高產的物質基礎[5],但過量使用化肥所造成的農產品品質下降、土壤地下水污染、化肥利用率降低等問題也日益嚴峻[6]。有機肥替代化肥不僅有助于土壤的改良和培肥、降低土壤酸化、增加有機質含量,而且能大幅提升作物產量和品質[7]。吳金棟等研究了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對露地茄生長及品質的影響,發現用有機肥替代基肥中50%的化肥可提高茄子產量22.3%,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良茄子品質和改善土壤肥力[8]。閆佳會等研究表明,有機肥替代化肥可使甘藍商品產量提高11.6%,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顯著提高,并有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質[6]。本研究針對四川大蒜生產中始終存在重施化肥、有機肥用量少、蒜薹產量低等問題,以彭州大蒜主栽品種“正月早”為試驗對象,研究了2種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施肥方式與傳統施肥方式對蒜薹產量的影響,旨在為大蒜科學合理施肥及蒜薹高產栽培提供指導依據。
試驗品種為彭州市大蒜主栽品種正月早。
試驗地點位于彭州市葛仙山鎮建新村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大蒜試驗示范基地。試驗地前茬為水稻,大蒜播種后以稻草覆蓋。
試驗地于2018年9月20日播種,點播,播種量為125kg/667m2。每667m2基肥施用量共設3個處理:(1)有機肥替代處理1(T1)為昆騰微生物肥120kg+特貝鈣75kg+油枯50kg+三元復合肥25kg+碳銨25kg+快克菌500g;(2)有機肥替代處理2(T2)為昆騰微生物肥120kg+特貝鈣75kg+油枯50kg+三元復合肥25kg+碳銨25kg+土蘇調理劑2kg+枯芽春1kg;(3)傳統施肥(對照,CK)為三元復合肥45kg+碳銨25kg+過磷酸鈣50kg。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長2m、寬10m,面積20m2,試驗地四周設1m寬保護行。后期追肥按照常規進行。
在蒜薹伸長期統計大蒜抽薹率、小區產量;參照《大蒜種質資源描述規范和數據性狀》[9],在每個小區選擇有代表性的40株,測定大蒜株高、地上假莖高、地上假莖粗、蒜薹總長、薹莖長、花苞長、薹莖基部粗、單薹重等農藝性狀指標,取平均值作為實測值。
數據處理與分析通過Microsoft Excel 2010和IBM SPSS Statistics 24.0軟件進行。
由表1可知,2種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施肥方式對大蒜各農藝性狀均有一定影響。與對照相比,T1處理后大蒜植株的株高、地上假莖高、花苞長變大,但地上假莖粗、蒜薹總長、薹莖長、薹莖基部粗、單薹重變小;T2處理后大蒜植株的各農藝性狀均變大。T1處理下,大蒜地上假莖高最大,為41.20cm,比對照高19.42%,差異極顯著,比T2高8.14%,差異不顯著。T2處理下,大蒜蒜薹總長、薹莖長、薹莖基部粗、單薹重最大,分別為73.79cm、53.18cm、7.00cm、17.26g,各農藝性狀分別比對照高5.45%、7.69%、8.42%、25.28%,差異極顯著;分別比T1高9.50%、14.29%、15.32%、47.52%,差異極顯著。與對照相比,2種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施肥方式下的大蒜植株株高、地上假莖粗和花苞長均有變大,但差異不顯著。

表1 不同施肥方式下大蒜各農藝性狀表現
由表2可知,不同施肥方式下蒜薹抽薹率及蒜薹產量表現不一致。T1處理后小區產量、抽薹率、折合畝產分別為11.31kg、74.87%、377.04kg,分別比對照下降9.23%、15.10%、9.26%;T2處理后小區產量、抽薹率、折合產量分別為15.23kg、88.25%、507.79kg/667m2,分別比對照提高22.23%、0.07%、22.20%。說明2種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施肥方式下,T2處理效果更好,蒜薹的抽薹率和產量均最高。

表2 不同施肥方式下蒜薹抽薹率及蒜薹產量表現
由表3可知,蒜薹產量與快克菌呈顯著負相關;蒜薹產量和單薹重與土蘇調理劑、枯芽春呈極顯著正相關,與昆騰微生物肥、特貝鈣、油枯、三元復合肥、過磷酸鈣、碳銨等無顯著相關性。表明在所用的有機肥成分中,快克菌不利于蒜薹產量形成,而土蘇調理劑、枯芽春在蒜薹產量形成過程中有重要作用。

表3 不同肥料成分與蒜薹產量的相關系數
化肥是借助物理技術和化學手段調配而成,用來滿足作物對礦質元素需求的肥料,具有肥效快、易被作物吸收等特點。有機肥是各種動物廢棄物和植物殘體經過一定時期發酵腐熟后形成的一類肥料,能夠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改良土壤結構,具有肥效緩慢、持效性長等特點[8]。采取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施用,能充分發揮兩者的優點,滿足作物在生育期內對養分的持續需求并獲得高產[10]。本研究用2種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施肥方式和傳統施肥方式評價了蒜薹農藝性狀及產量,以有機肥替代處理1效果最差,該處理下每畝蒜薹產量比對照減少9.26%,有機肥替代處理2效果最好,該處理下蒜薹商品性好,蒜薹總長、薹莖長、薹莖基部粗、單薹重均最大,每畝產量比對照提高22.20%。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在土壤中補充快克菌不利于蒜薹產量形成,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蒜薹減產,但在土壤中補充土蘇調理劑和枯芽春對蒜薹產量形成有重要作用,合理使用土蘇調理劑、枯芽春對蒜薹有增產效果。有機肥替代處理2可作為推薦施肥方式在彭州地區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