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子龍,牛凡超,龍慧君,羅 剛
(成都工業學院 四川 成都 611730)
所謂“新建本科院?!?,指的是教育部于2000年以后批準設立的本科院校,經由20余年的發展,數量已占全國普通本科院??倲档囊话胍陨?。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辦學起點低、辦學底蘊薄弱、經費不足等現實問題,應更加重視內涵式發展這一機遇與挑戰并存的轉型時期,做好制度建設工作。正如業內學者所說,現代大學制度是大學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支撐與維系著現代大學運行,能夠促進大學本質功能的實現。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凸顯,經常出現高技能人才“用工荒”的現象。十余年間,黨和國家特別注重對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先后出臺多項舉措引導一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大學轉變[1]。在我國現行的高等教育體系中,研究型大學、??聘呗氃盒5亩ㄎ幌鄬η逦鞔_,而新建本科院校由于辦學基礎薄弱、資源不足等問題,雖總體規模較大,但社會認同度不高,往往出現辦學目標模糊、學科專業建設趨同化、人才培養同質化、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不足等問題。鑒于上述問題,新建本科院校一方面要基于現實的歷史條件和嶄新的戰略起點,正確把握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常態對學校發展的新要求;另一方面要搶抓機遇,主動對接經濟社會發展痛點,凝練辦學特色,培養地方急需的緊缺人才,開啟以特色立校、興校的內涵式發展道路。
新建本科院校要轉變辦學思路、發揮辦學效能、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制度建設是最直接穩妥的做法。正如業內學者所說,建章立制,在高校構建“法治”管理體系,能夠有效保障高校持續穩定的發展方向[2]。在管理經驗不足的新建本科院校,規章制度作為高標內部管理的決策依據,是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主要路徑,能夠促進管理效能的提高。一是保障依法治校在新建本科院校中的具體實現。制度建設能夠將國家法律法規內化為高校特有的依法辦學依據,從而在“依法治國”的大背景下“依法治?!薄6谴龠M高校提高治理能力,保證辦學發展方向。三是保障新建本科院校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厘清各項問題。在轉型道路上,新建本科院校面臨諸多方面的問題,如人才培養規格、學科發展、科研評價、績效改革、職稱評聘等,制度建設能夠幫助新建本科院校解除掣肘,順利實現轉型發展。
新建本科院校欠缺普通本科院校的辦學經驗,不可避免地形成以沿用??浦贫葹橹黧w的管理局面。進入新時代,新建本科院校的制度建設與自身實際發展愈顯脫節,在此過程中,大多數新建本科院校的制度建設普遍暴露出了不夠有效、不夠科學、不夠系統等問題。
高等院校的發展目標或方向依托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與之配套的內部管理制度的制訂、運行、修訂及廢止也需動態調整[3]。對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制度建設情況而言,一是大多數新建本科院校存在沿用??浦贫鹊默F象,這種制度明顯不適應本科辦學形式,未能滿足轉型發展的實際需要。二是在制度的執行過程中,制度運行效率低下,制約二級教學單位的活力。如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在實施學校和學院(系)兩級管理改革中,與兩級管理相匹配的規章“放管服”制度執行不力,致使二級教學單位無法主動承擔辦學主體地位,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
高等學校的規章制度從制度的制訂起草、審核發布到修訂廢止應是一個相對穩定、嚴謹的程序,它往往反映著內涵式發展中學校管理工作的規律性和治理水平。但新建本科院校在制度建設過程中,往往缺乏專業的建設管理,制度建設煩瑣的程序和頻繁調整的機構職能導致制度管理權責紛爭不斷。
首先,在制度制訂初期,未經有效程序、未充分調研論證,導致制度邊界不清、表述矛盾或脫離實際,致使在制度執行過程中引發學校和師生矛盾,不利于校園文化建設。其次,在制度制訂后,對內容的規范性及合法性審核不夠嚴格,甚至出現違背相關法律法規、學校章程等情況,無法堅持“依法治?!钡幕驹瓌t。再次,制度的解釋、修訂、廢止程序和監督渠道不暢,制度隨意修訂、朝令夕改,出臺新制度而不廢止原制度的“烏龍”現象也時有發生。
新建本科院校在過去十余年間規模急劇擴大,但制度建設卻無法支撐內涵發展的需要,如與新建本科院校息息相關的應用型本科建設得不到有效的制度支撐。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對制度建設的資源配置明顯不足,普遍存在部分核心制度及重要制度缺失的現象。另一方面,新建本科院校在建校初期往往在短時間內密集出臺大量制度,未充分挖掘辦學特色,其制度建設無法較好地與辦學理念、核心價值協調融合。各職能部門僅從自身業務角度來制訂制度,其整體性、協同性以及系統性嚴重缺失,無法形成相互支撐的制度構架體系。此外,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在轉型發展時期不斷涌現新情況、新業務、新問題,對于制度建設的全面性、完整性也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的建立完善在中國高等教育發展中發揮了基礎性、根本性的作用[4]。新建本科院校在內涵發展階段迫切需要科學合理的現代大學制度予以保障,需要以黨建為引領,強化法治思維和創新意識,以特色為導向推陳出新。
黨通過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實現對高等學校的全面領導,這是辦好高校的根本保證。新建本科院校的制度建設涉及教育教學管理各個領域,關系紐帶錯綜復雜,制度建設首先需要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號召力。從大學治理的整體來看,彰顯辦學特色、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等相關制度建設內容的復雜性、主體多元性需要黨建發揮引領作用,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制度建設工作。首先應當堅持政治引領,提高認識。其次,應當聚焦隊伍素質能力培養,學好用好黨建理論。最后,要發揮黨建的規范引導作用,及時糾正和規范制度建設當中的不端行為。具體來看,就是要著力加強與思政課程、課程思政與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有關的制度建設。
以“依法治國”為重要契機,牢固樹立“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意識,不斷提升“法治”能力水平,是實現現代大學制度建設的重要保障。教育部提出“把法治融入學校治校辦學的各方面各環節,以法治化推動、服務和保障高等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等教育要實現自身的內涵式高質量發展必須以黨和國家法治總體布局為框架,牢固樹立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意識,著力構建現代大學治理體系,將規章制度建設作為推進學校治理現代化的基本關鍵舉措[5]。就新建本科院校而言,要設立專業的法治工作人員,深化法治宣傳教育,著力解決領導干部依法治校思維水平不高、師生員工依法依規辦事意識不強等問題,樹立法治思維意識。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先“立學校之法”,才能引導和促進校內事務處理“法治化”,確保制度建設的“廢改立”工作持續縱深推進:及時補充缺失制度,特別是關鍵核心制度;動態修訂完善不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學校辦學實際的制度。
特色是新建本科院校辦學發展的生命線,制度建設作為基礎性工作,能保障其辦學特色彰顯和延續。新建本科院校在制度建設中應嘗試圍繞辦學特色加強制度建設及創新,將辦學特色理念融入教育教學管理等多方面的制度中,充分利用制度對師生行為所具有的規范引導作用,激發全校的學習工作動力,從而形成促進特色發展的合力。
在新建本科院校的發展中,要針對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高校分類評價和發展的導向,聚焦學科專業、師資隊伍、科研發展等關鍵性問題進行制度建設。如新建本科院校與地方經濟發展聯系緊密,要及時出臺與校企合作、產業學院建設等相關的配套制度。如高質量的本科教學需要龐大的高學歷教師隊伍,新建本科院校在資源缺乏無法大量引進高學歷人才的同時要及時結合當下博士招生的實際條件,制訂適宜的在職教師攻讀博士學位相關制度,以彌補新建本科院校中較大的高學歷人才缺口。針對科研力量薄弱問題,要加強科研制度體系建設,鼓勵教師和學生大力開展科研。
新建本科院校在內涵式發展道路上要重視軟件和硬件并舉,在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的同時注意培育師生的制度信仰、提高師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引導師生尊崇制度、維護制度,形成自覺執行制度和德治與法治共興的良好校園氛圍。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轉型發展的重要時期,高校應當遵循高等教育發展的內在邏輯,重視和加強制度建設。堅持以高質量黨建為引領示范,強化教育法治思維,以辦學特色為導向完善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并與時俱進,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發揚辦學特色,走出一條符合地方經濟社會實際需要的內涵式發展道路,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整體內涵式發展邁向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