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鵬
(山西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目前,我國高速公路總里程已突破16萬 km,穩居世界第一,但我國高速公路企業營收結構較單一,主要來源為高速公路通行費,面對龐大的帶息負債規模,債務壓力較大。近年來,各省都組建了綜合交通投資集團,建設類央企也積極參與地方發展,交通項目建設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高速公路企業發展面臨巨大挑戰。我國智能交通投資占高速公路總投資的比重與國外發達國家差距較大,高速公路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限制了交通產業發展質量。
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受“公轉鐵”、“碳達峰碳中和”、環保限行、疫情管控等影響,高速公路通行費增長承壓明顯,同時鐵路、航空等運輸方式快速發展對公路貨運市場造成嚴重沖擊,貨運通行費計費模式調整、減稅降費等政策的實施,對高速公路通行費收入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同時受國家“降低社會物流成本”“貨運通行費計費模式調整”“減稅降費”等政策的深入實施,未來對公益服務屬性特征明顯的交通企業帶來巨大挑戰。高速公路經營為有限期收費,且未來公路發展以非收費公路為主,收費期限到期后,將嚴重影響相關企業生存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把握新時代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對交通事業發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了建設交通強國的時代課題,賦予了交通成為中國現代化開路先鋒的新使命新定位。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后,全國高速公路變成了“一張網”運營模式,收費模式也由封閉式收費制式調整為了開放式收費制式,大規模的ETC、省界門架系統等信息技術應用,將有效提升通行效率和服務水平,交通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加快發展,行業變革加快,為高速公路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2020年末,全國高速公路里程15.29萬 km,受高速公路里程增加和建設投資總額擴大,以及部分項目為養護管理、償還利息舉借新債等因素影響,收費公路債務余額持續上升。2020年末,全國高速公路債務余額66 983.5億元,比2019年末凈增8 939.0億元;全國收費公路支出總額比2019年凈增1 558.7億元,增長14.4%,面對長達10年的償債高峰,高速公路企業無疑存在較大的債務壓力,資產負債率壓降難度大。
目前,大部分高速公路運營企業營業收入來源于高速公路通行費,主業突出,但輔業發展緩慢,尤其在路域經濟發展上起步較晚,發展緩慢,難以適應企業高質量發展需求。
目前,大部分高速公路企業向綜合類交通企業轉型,業務涉及工程建設、道路養護、工程監理、交通物流等,但大部分業務依托于本企業內部市場,外部市場拓展能力不足,產融結合程度較低,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后勁不足。
目前,大部分高速公路企業運營管理數智化程度較低,大量重復性工作未能實現自動化,不僅人工成本較高,且容易出現人為差錯;收費系統、監測系統不完善,偷逃通行費的情況仍較為嚴重;設備狀態信息不能及時獲取,保養不及時,養護效率低、成本高;交通擁堵、交通事故、交通環境和能耗等交通問題突出。總體而言,我國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在運營、維護、升級改造等方面存在巨大發展空間。
①著力增強收費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收費業務規范化、標準化水平,鞏固擴大收費稽核工作成果,加大ETC業務拓展力度,加快布局ETC支付在更多場景的普及應用,重點提升ETC、特別是客車使用率,努力實現吸引新客戶、保留老客戶。②著力增強養護管理能力,加大日常維修保養和預防性養護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養護成本、最大限度地發揮養護資金投資效益。充分應用養護新技術替代能耗高、費用高、成本高的作業方式和施工工藝,加大綠色環保養護材料研發與應用,不斷提升日常養護專業化、集約化水平。③著力增強服務供給能力。圍繞社會公眾出行新需求,結合服務區斷面流量、地域特點等因素,推行“一區一策、精準施策”,分類打造創效服務區、主題服務區和基礎服務區,全力實施服務區整體提檔升級和公益設施改造,加油站、加氣站、充電站一體化建設與運營。④著力增強創新發展能力,推動高速公路通信系統升級改造、視頻云聯網工程建設,貫通運營數據搭建運營管理綜合信息平臺,啟動收費車道軟件國產化、標準化升級改造,提高系統可靠性與穩定性。聚焦“六新”技術,大力開展廢舊路面、瀝青等材料的循環利用,積極推廣就地熱再生新技術的應用,推廣應用智能化養護設備、檢測設備,著力提升高速公路管養效能,降低管養成本。
①依托龐大的路網資源,利用好各業務之間的相關性,大力發展路域經濟,突出產業的互補性,在合理定位和戰略管控的基礎上實現協同效應,樹立非路業務的品牌形象,不斷提升自身在行業的知名度、名譽度。②調整產業布局,明確轉型的戰略目標,優先盤活利用產權完善、交通便利、面積適宜、區位優勢明顯的資源,推進高速公路與物流、旅游、文化、農業融合發展,把高速公路打造成特色農產品展銷的新窗口、倉儲物流發展的新節點。③緊緊依托主業,場站區周邊權屬空閑土地開發房地產、倉儲物流、應急物資儲備庫等項目;互通區內閑置土地開發用于光伏、大棚養殖、綠化(苗圃)、倉儲等項目;高速公路收費站、服務區等場區建筑物屋頂、邊坡、隧道紅線范圍內低效利用土地開發光伏能源等項目;高速公路沿線帶狀空閑土地與當地政府共同開發用于綠植培育、固廢利用等項目等。④引導運營企業與經營企業加強溝通協調,根據閑置資源的實際情況,拓展閑置資源發展空間,擴大盤活業務范圍。經營企業積極對接運營企業,實地走訪、評估可開發利用資源,拿出開發項目方案。運營企業主動服務經營企業,協調聯動有關政府審批部門辦理手續,做好路域經濟開發工作。
①用好養護智能決策系統,加大預防性養護、集中養護比例,全面推廣使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加強大宗物資集中采購,養護機械“以租代購”、定額管理等措施,做好養護降本增效。②提高養護決策化水平,對全路網路橋隧進行定期檢測評定,實現重點路段、重點橋梁、重點隧道檢測全覆蓋,及時跟蹤研判道路運行動態,加大日常維修保養和預防性養護力度,最大限度地降低養護成本、最大限度地發揮養護資金投資效益。③充分應用養護新技術替代能耗高、費用高、成本高的作業方式和施工工藝,加大綠色環保養護材料研發與應用,不斷提升日常養護專業化、集約化水平,增進養護工作實效。④重點從路域環境整治、水毀處治恢復、交安設施完善、養護新技術普及應用、橋隧運營信息化監控等方面打造“樣板路”,力爭以點帶面推動日常養護管理工作水平整體提升。
①加快建立以提升競爭力為核心的科技創新模式。轉變以任務為導向的研發投入機制,扭轉成果轉化率偏低、經濟效益不明顯的情況,著力提升科技創新在營收、利潤方面的貢獻率。聚焦創新賦能,加快現代交通產業體系布局,更多依靠自身科技含量、依靠科技創新提升市場占有率與利潤率。鼓勵采取需求主導、多方合作、協同攻關的科技項目立項機制,配齊技術合作、研發、轉化直至產品化、產業化要素,加快將先進技術轉化為降本增效的現實生產力,有效提高科技創新創造價值的營收、利潤占比。②進一步聚焦“六新”突破。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快勘察設計、監測檢測、施工工藝、智能裝備、交通新材料等領域的技術成果轉化,推進科技成果產品化、產業化步伐,積極推廣高附加值技術服務,開拓交通運輸及相關高技術產品、服務市場,加快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③推進固廢利用、采空區處理、智慧交通等領域地方標準編制,持續推進交通強國試點項目建設,積極爭取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科技示范工程項目,擴大企業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