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燦
(攀枝花市圖書館,四川 攀枝花 617000)
隨著國民經濟不斷發展,公眾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豐富。在當下文旅融合理念逐漸普及,文旅融合的全新時代正在到來,這就對公共圖書館的生存發展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在當下,我國文化和旅游各領域的全面融合剛剛起步,還存在諸多問題,為更快更好地實現文旅融合的全面發展,公共圖書館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創新發展策略,從而加速文旅融合的發展。因此,研究思考公共圖書館在文旅融合時代下的發展方向是十分必要的[1]。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旅游產業及相關要素之間相互滲透、交叉重組,打破原有的產業界限和相關要素領域,使彼此逐漸交匯融合而形成新的產業形態的過程。其旨在通過文化手段來深化旅游體驗內涵,通過旅游體驗來傳播發展文化內容,從而實現文化和旅游產業協同發展。
1.1.1 促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文旅融合的發展將改善中國旅游產業的弊端。落實文旅融合政策,將促進旅游產業與文化創作服務的相互融合,為旅游產業的發展增添文化底蘊的一抹亮色,既能保證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又能夠促進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從而保障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1.2 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旅游活動的實質就是一種文化傳播活動。在實現文旅融合的過程中,根據市場需求,在旅游產品開發和服務設計中融入旅游目的地中可利用的文化資源、文化遺產以及文化傳統,以此來加快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和高品質的旅游活動之間的相互融合,使旅游活動充滿文化內涵,使文化產業擁有旅游的趣味性和體驗感,讓游客在游山玩水中感知不同的文化內涵。這樣既能推動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又能增加游客對于中華民族的文化感知,促進民族文化自信。
1.1.3 有利于促進文化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旅游行業的高質量發展為文化發展提供給了強有力的支撐,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全方位地拓寬了文化事業的發展,使文化事業的發展欣欣向榮。
1.1.4 有利于促進文化傳承與旅游產業的互利共生。用文化帶動旅游行業的發展,用旅游行業促進文化的進步,這是一個雙方互利共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利于兩大產業人員更加主動積極的推進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促進雙方的轉型升級,使之在新時代背景下得以發展共贏。
1.2.1 文旅融合發展具有整體性特征。文化和旅游的相互融合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即在旅游景點中增添文化產業,使游客在放松身心的過程中進一步獲得文化體驗。
1.2.2 文旅融合發展的契合性特征。在文旅融合發展過程中,文化既依托于旅游產業,又為旅游產業發展提供助力,而旅游行業的發展又為文化的傳承提供支撐,在雙方優勢得到有效整合后,兩者優勢互補,為文化的傳承發展及旅游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
隨著社會的全面發展,公共圖書館也隨之快速發展。公共圖書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應注重自身的轉型發展,在拉動當地旅游產業的同時,推廣全面閱讀,突破以往圖書館的管理模式和服務理念,打造特色新型圖書館,使旅游產業更具文化底蘊。文化與旅游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公共圖書館的發展既需要相應的旅游資源,也需要可鑒賞的文化內容,在突出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時,體現社會價值[2]。
在文旅融合發展的背景下,民眾在旅游過程中的體驗已經不再僅限于對山水風景的欣賞,更是在品味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內涵。因此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應該重新定位自身發展方向。
在文旅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肩負著傳承文化的歷史重任,應全面堅守文化陣地,并且重新審視自身在未來的發展定位,提高自身服務能力及業務水準。總之,現代圖書館若想得到全面的可持續發展,在堅守與文化陣地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綜合實力,強化市場競爭力,以促進公共圖書館的高質量發展。
公共圖書館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產物,是一個城市文明的集散地。一個城市文化底蘊的深厚與否,主要看這個城市的“三館”建設如何。所謂“三館”,即圖書館、博物館和展覽館。圖書館在“三館”中位列第一,可見公共圖書館對于文化傳承的作用是不容小覷的。在文旅融合發展的時代,旅游產業轉型發展需要以文化內涵為核心,保障旅游產業從粗放型到集約型轉變升級。利用公共圖書館的現有職能,帶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為文旅產業,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健全。通過旅游產品滿足人們對于文化的需求,加速文旅融合的發展進程。
旅游可以讓人在觀光瀏覽中陶冶情操,文化能夠讓旅游景點提升內涵,匯聚人氣。在當下,文化旅游成為共同體,基于此背景,公共圖書館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了解文旅融合產業的動態變化及發展方向,保持對各大網絡平臺、主流媒體所公布信息的敏感性,不斷探索公眾對于文化的需求,掌握時政方針,緊跟時代步伐,從而保證公共圖書館的發展與時代緊密結合,為其尋求更多的發展契機。
文化和旅游部的建立是為了強化和凸顯文化自信,統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和旅游資源開發,在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的同時,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行業的進一步融合發展。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對于文化的傳承和旅游行業的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在相關政策下發時,公共圖書館會在第一時間對政策進行解讀落實,滿足社會公眾對于知識文化的需求,以公共文化服務推動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不單是形式上的整合,更是行業屬性的融合。公共圖書館多隸屬于政府機構,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是文化和旅游行業的跨界合作,需要明確的是公益性與市場性。公共圖書館在經營發展中,其工作內容必然會涉及公益性與市場性交集,在此過程中,需要根據相關規定合理的確定邊界,清楚自身定位,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源,輔以社會手段,為公共圖書館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3]。
文旅融合是文化和旅游的相互配合、共同進步的發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政府占據主導位置,把握公共圖書館發展方向,輔助圖書館整合資源,促進圖書館行業與旅游行業的雙向融合。圖書館行業應主動與旅游行業建立聯系,共同搭建資源共享、交流合作的雙向發展平臺。政府主導方向,為公共圖書館和旅游行業發展提供助力,公共圖書館創新工作體制,推進全面閱讀,加速公共圖書館轉型升級,推廣文明旅游,提升服務效率,助力圖書館與旅游業的共同進步,雙向發展。
政府為當地圖書館和旅游企業的合作搭建平臺:①對于當地圖書館進行外觀的修繕維護以及內在的陳設布置,將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書籍陳列在顯著位置,意在凸顯當地的文化特色;②圖書館應與旅游行業溝通協作,在當地旅游景點中挑選合適位置,建立旅游圖書專柜,介紹當地特色文化、景區景點以及旅游資源等相關內容。
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旅游需求日益增加,公共圖書館影響范圍日益擴大,然而文化創意同質化、旅游市場混亂化等問題層出不求。公共圖書館中存放著大量的文獻資料,這些文獻資料不僅反映出社會的風土人情,更凸顯時代特色,利用這些文獻資料,圖書館可以挖掘整合各類社會資源,開發符合公眾需求的文化旅游產品。與此同時,圖書館可以結合地方特色設計符合當地文化的文創旅游路線,并將這些文創旅游路線等信息上傳至網絡平臺,推廣和發展當地旅游特色。此外,還應建立健全旅游行業相關的服務規范,設立監督機制,保障服務質量,從而發展高質量的文化旅游業。
大數據時代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利用大數據進行市場調查和資源分析,可以有效推動產品研發及行業創新,為日后發展牢固基礎。公共圖書館的大數據主要來源于圖書館的建設和日常經營服務中,這些數據有利于圖書館和旅游行業的發展,具有潛在價值,對于圖書館的科學決策、平衡發展、優化服務設計等方面具有積極影響。
建立特色文化旅游數字資源,收集整理當地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制作數字資源庫、紀錄片以及短視頻等利用圖書館數字平臺、政府網站等微信公眾號進行推廣,以文化特色帶動當地旅游業的發展。
公共圖書館的未來是館藏資源數字化的未來,是服務移動化的未來。游客和讀者有對于文化資源和旅游市場信息能快速獲取的需求,而圖書館則積累了豐富的文獻資料和旅游信息,利用大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可以向讀者和游客提供快速借閱和精準的信息服務。此外,利用移動新媒體和客戶端實現數據共享,使政府、圖書館和用戶群體更好地了解文化動態和旅游信息,精準掌握文化資源和旅游市場的協作配合,利用公共圖書館和旅游行業數據推動創新發展。
圖書館的基本職能就是圖書的借閱。隨著旅游行業的發展,帶來大量游客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外來讀者,原有的借閱模式是當地借、當地還,嚴重限制了游客對于旅游地點的文化體驗。隨著信息時代和信用時代的到來,這一限制逐漸被消解。公共圖書館利用信息技術實現資源共享,根據游客的信用情況,使游客與圖書館建立信任關系,加深信用聯系,而游客則可以當地借異地還,打破地域限制,方便游客和讀者的同時,促進圖書館實現文化的傳播共享[4]。
公共圖書館是文化繼承和傳播的基地,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圖書館應進行轉型發展,根據自身特色及當地旅游行業的實際情況,打造特色的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路線,利用信息技術打破原有的地域限制,推動文化傳播,帶動旅游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