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萍
(青島日報社,山東 青島 266101)
日報文字審查工作從最初的校對模式走向現代化的審讀模式,整個過程是一個過渡的轉型,在當下時代發展的背景之下,對傳統的工作模式進行了有效的轉變。在未來發展當中審讀工作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在眾多的實踐經驗當中,日報工作體量會越來越大,更加追求工作的實效性,日報審讀要求也會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之下,逐漸提高工作的質量,并且還需要對重點內容進行全方位審讀。
審讀日報具有明顯的屬性,黨報需要為黨辦報為民辦報,自身肩負重大使命,在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當中要圍繞中心內容,服務大局,保障輿論的正確走向,成為黨和人民的重要喉舌。黨報需要與時俱進,對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進行有效宣傳,成為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橋梁。
日報的屬性會有明確的要求,審讀人員要將理論和實踐進行緊密結合,與此同時也需要和黨中央、省委、市委保持高度一致,明確自身的理論體系,避免在實際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出現差錯。比如,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主旨思想就是全面從嚴治黨,審讀工作人員需要明確本次會議的鮮明主題,對以往的會議思想進行回顧,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設定專題研究報告,明確從嚴治黨的核心要義,明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總體框架,對于其他內容進行逐步完善,審讀人員只有對理論進行系統性的學習,才可以有效把控審讀的質量。
日報審讀人員在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當中,如果理論體系較為混亂,對時間節點處于模糊不清的狀態,是無法保證后續審讀工作的質量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整體開展的過程當中也會涉及到一些專題教育,比如,后續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這些新的內容對審讀工作人員都會提出新的要求和指標,相關工作人員也需要對每一個概念進行精準把握,了解“三嚴三實”和“兩學一做”的具體意義,還要理清其中的時間節點和具體的順序,工作人員會有自己的審讀工作技巧,比如,在開展相關文件研討學習的過程當中,需要明確法規條例的制定時間和制定的背景[1]。了解我國的具體國情和黨情,明確制定新準則的具體內容,直面問題,形成新的制度,對后續的工作內容也需要進行及時的調整和優化。
屬于要聞類的新聞稿件,具有明確的新聞導向性,工作人員在審讀此類版面稿件的過程當中,要注意對新聞導向性進行有效把控,遵循政治家辦報的思想,牢牢地緊握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新聞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和義務,自身擔負著黨和國家的輿論喉舌使命,相關內容需要和黨的輿論導向保持一致,對黨的指導思想進行大力宣傳,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時代風范進行正確引領。審讀工作在當地開展的過程當中,要明確自身的指導思想和行為規范,用科學的理論進行武裝,明確正確的輿論方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審讀人員需要培養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比如,日報可以成為黨的主要宣傳陣地,審讀人員就需要學習有關黨的大政方針方面的內容,了解各項活動開展的具體需求,明確概念定義,對于讀懂政策,確保各項內容可以深入人心[2]。比如,黨的十八大以來所形成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需要深入了解全面戰略布局的理論體系,以便于后續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特定的專題教育,在整個過程當中要明確概念的內容,確??梢詫Ω拍钸M行核實,明確時間節點,這就需要審讀人員對要聞類的稿件進行明確的辨識。了解我國的具體國情和黨情,明確制定新準則的具體內容,直面問題,形成新的制度,對后續的工作內容也需要進行及時的調整和優化。新聞稿件編輯需要對自身的模式進行優化和調整的過程中,要放下以往所存在的獨有優勢,在轉型的過程中增加基礎功能,認清未來的發展形勢,加速角色的轉變,構建更加穩定的新聞采編工作模式,以便于可以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求。站在新的發展思維角度給采編工作的模式進行構建,針對媒體未來的發展進行精準定位,在多元化的媒體環境下,通過精準定位可以實現角色的快速轉換,無論是中央報紙還是地方的報紙,都應該積極地去應對融媒體發展環境下新的挑戰,加大力度地進行角色轉換。面對新環境的挑戰,審讀人員需要對自身的發展定位進行轉變,形成更加具有成效的轉型工作,明確在未來發展當中所扮演的角色,以便于可以對審讀工作進行創新。對于一些負面的新聞要進行及時處理,比如,有一些內容較為復雜,不宜見報,對于這些內容也需要進行及時的糾正和處理,以便于可以對新聞的信息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判斷和有效的把握,審讀人員也需要及時和編輯進行協調和溝通,向當事人進行核實,后續還要開展一系列的處理,比如,修改或者是刪除,確保工作萬無一失。
審讀人員需要對版面的全局性進行合理把握,這項工作對審讀人員也會提出比較高的要求,審讀人員在向優秀的文字專家發展的過程當中,也需要學習更多的內容,豐富自己的知識見聞,成為編輯的參謀和助手。針對比較復雜的稿件在進行審讀的過程當中,如果單一的從文字的角度分析不會存在任何問題,但是如果將整篇內容放在同一的格局當中進行深度考量,就會發現其中存在問題,只有可能是因為模糊了具體的概念所導致的,沒有站在統一的宏觀角度對內容進行思考。比如,城市的建設面積寫成了建成區面積擴至570萬平方公里,正確的定義應該是570 平方公里,在這篇內容當中就會存在著明顯的數據誤差。某篇報紙引用了一位專家所說的話,XX 市已被確定為國家第五個直轄市,其中也存在著明顯的錯誤,這些錯誤主要是由于審讀人員在開展相關工作時不夠嚴謹,記者在采寫稿件時也會存在以上問題,審讀人員需要對稿件的內容進行全面的檢查,確保慎之又慎,在審讀相關內容的過程當中,也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考驗,確??梢詫㈠e誤及時的找出并進行糾正。比如,有的內容就會將人大常委會主任寫成人大常委會主席,在這里是混淆了政協和人大的概念,隨著稿件的質量越來越高,地方類的重大事件稿件由于出現時間比較緊迫,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差錯,工作人員針對此類稿件在進行審讀的過程當中,要明確領導人的姓名和現任職務,對于會議的數字要仔細進行核實,這也是審讀工作人員需要著重關注的內容[3]。針對一些重大的財經類稿件,容易在數據上存在錯誤,工作人員在審讀這些數據的過程當中,需要耐心的做數學題,對每一項數據進行仔細核實,針對提出疑問的地方要進行反復核對,將差錯消滅在搖籃之中。比如,在采寫經濟類稿件的過程當中,經常會將數據倒置,針對差錯情況都需要和編輯進行多次的協調和溝通,確保內容不會存在任何的問題。
審讀工作在整體開展的過程當中,根據總局的要求需要學習相關的出版管理條例,加強對我國領土主權、港澳臺、法律、國際關系、社會生活類別、民族宗教等相關的新聞稿件進行熟知,以便于后續對相關內容進行更加精準的審讀。審讀人員在審核日報時政新聞類的稿件時,需要了解多媒體融合時代的發展背景,在此過程當中開展工作也會承擔著比較大的壓力,網絡新聞的時效性比較強,更新速度非常快,很容易被新生代的受眾所接受。日報的時政新聞內容由于受到版面的限制,既要包含世界的熱點內容,也需要突出整體的發展動態趨勢,這就需要審讀人員后期的大力配合,既要從大的方向著手,關乎國家的利益和國際關系,又要學會對具有爭議的問題進行妥善的處理,比如,在處理一些有爭議的領土問題時,需要著重注意對領土的稱謂。又如,對俄羅斯和日本具有爭議的領土,就是南千島群島和北方四島,而韓國和日本具有爭議的領土就是竹島和獨島[4]。新聞內容在涉及到其他國家或者是地區的政治局勢時,審讀工作人員要保持頭腦清晰,對常識性的國際時政知識進行充分了解,尤其是外國政要的名字、職務、國家的首都和地理位置,除此之外,還需要了解各黨派的稱謂??偠灾褪且獙Ω鞣矫娴男畔⑦M行全面的了解,必要的時候還需要詢問新華社有沒有最終改稿,體現出自身的勇氣和魄力,避免存在疑問的稿件泄露出去,也不要讓有疑問的審讀稿件從自己的手中簽發。比如,在處理中東局勢新聞稿件的過程當中,審讀人員要確保文字和圖片保持一致,考慮到地圖的準確性,避免引發歧義,比較容易出現錯誤的就是總統和總理的職務,每一個國家的稱謂不同,審讀人員在處理此類錯誤的過程當中要進行及時的糾正。
審讀人員在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當中要注意細枝末節,對于時政類的稿件,許多外國的人名和地名都需要進行翻譯,而且很多稿件的新聞圖片當中也需要進行著重的翻譯,圖片出現的概率也是比較大的,審讀人員要確保前后保持一致,圖片和文字也要相互匹配。比如,稿件當中涉及到外國人的名字出現的是史蒂夫,但是圖片當中所顯示的人名就是斯蒂夫,這也是比較常見的錯誤之一,審圖人員對此也需要進行及時的糾正。針對一些突發事件,比如,學崩、恐怖襲擊、地震,稿件當中的人員生活數字隨時都會發生變化,由于記者在收集信息時間不同,數據也會發生明顯的差異,審讀人員對于這些數據要勇于提出疑問,后期還需要進行一系列的核對,確保數據無誤之后才可以簽發[5]。時政方面的稿件會出現一版兩版的要文轉稿,審讀人員在進行轉稿的過程當中要確保之間的銜接準確性,對于日報而言,轉稿事情每天都會發生,而且不僅僅是一篇稿子,多則會出現五六篇稿件同時出現轉稿,并且所需版面還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審讀人員需要對這些轉稿的內容進行仔細核對,保證每一篇內容的準確性,加強內容上的銜接性,避免出現問題。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副刊審讀工作在整體開展的過程當中,古典詩詞和古漢語是重要的作者內容,在這些稿件當中經常會存在著文字陷阱,尤其是成語典故。審讀人員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要求,成為一名“文學家”,對于稿件當中的錯誤要具有較強的辨別能力,這就需要審讀人員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比如,昨日黃花,其實應該是明日黃花,“明日黃花”出自宋朝蘇軾的《九日次韻王鞏》:“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绷硗?,宋朝的胡繼宗在《書言故事·花木類》中,也有“過時之物,曰明日黃花”之說[6]。早在宋代,“明日黃花”被比喻過時之物,而在大多數的稿件當中經常會被錯寫為“昨日”,這也主要是因為作者在寫作的過程當中沒有搞清兩者之間的含義。我國成語非常之多,隨著流傳的時間比較漫長,經常會出現歧義,甚至是被錯誤的引用,傳來傳去就導致最初的真實含義已經被遺忘,后續寫作的過程當中也經常被用錯。比如,以德報怨,何以報直?傳到今天經常被誤傳為以德報怨,自動忽略后一句,整句話的意思被曲解,所要表達的含義也大不相同。比如,重陽節菊花盛開,蘇軾曾經寫下了著名的詩篇,應用明日黃花來比喻事物的過時是非成自然,也是非常的合理,而昨日黃花既扭曲了之前的意思,在稿件當中也是非常突兀。類似的錯誤和例子有很多,比如,白虹會被誤解為長虹貫日,勾魂攝魄被寫為鉤魂懾魄,對于這些問題的糾正,審讀人員需要慎之又慎,既需要審讀時的細心和耐心,也需要自身具有非常豐厚的文化底蘊,了解成語和古詩詞的文化原意,以便于后續對存在疑問的稿件內容進行及時糾正。
隨著網絡詞語的大量出現,在日報的副刊當中也會有所顯現,工作人員在審讀此類稿件的過程當中,也需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把握未來內容的風向標。網絡熱詞當中比較火的是腦洞大開、剁手黨、獲得感、絕絕子、吃瓜群眾、工匠精神、洪荒之力、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等,對于這些網絡熱詞既需要了解其內在含義,也需要合理的對這些網絡熱詞進行運用[7]。審讀人員在開展相關工作的過程當中,如果無法明確網絡熱詞的出處,在后續審讀的過程當中也會存在一定的困擾,降低審讀的效率,在長期的工作積累之下,審讀人員積累的網絡熱詞也會越來越多,更加有利于開展今后的審讀工作。
綜上所述,審讀工作在進行日報轉型的過程當中,也需要通過多次的實踐和探索,尋找到符合自己特點的發展路徑。審讀工作在長期積累和不斷嘗試之后,每一次的挑戰都是對審讀工作提升的重要機會,審讀人員在多次的工作磨練當中,需要強化自己的工作精神,不斷磨礪自身,培養自身對重大行為事件的政治敏銳感,消除自身存在的知識盲點,夯實業務技能,加強自身在日報編審系統當中中流砥柱的作用,推動審讀工作穩定可持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