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婧
(團結出版社,北京 100010)
時代進步發展中,逐漸促進了現代科技的發展,傳統出版業不能很好滿足發展要求,且多數出版企業面臨的挑戰與困境較多。傳統出版的媒介載體較多,比如,書籍、光盤、磁帶等。多媒體、互聯網技術發展下,衍生出融合出版模式,即傳統出版、新興出版的融合。通過內容互補、技術創新、資源共享方式,促進傳統出版企業的現代化發展。
國民閱讀量增加。據新浪財經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21年國民綜合閱讀量呈現上升趨勢,綜合閱讀率達到81.6%。人均圖書、電子書的閱讀量增加,但是期刊、報紙卻不斷下降。經調查,國民年均閱讀的圖書數量為4.76 本,電子書為3.30 本。數字化閱讀的接觸率超過79.6%,且逐年上升。我國傳統紙質出版的利潤增長減緩,并且出現下降趨勢。圖書出版利潤總額為120.2 億元,報紙為75.3 億元。數字出版的利潤總額增加,每年的增長幅度超過30%,表明國民閱讀購買行為變化,數字產品的購買量增加。
分析出版大數據可知,針對全民閱讀立法、數字出版建設、出版人才培養,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出版產業也趨于融合式發展。數字出版的產值不斷增長,內容產業的發展速度比較快速。數字產品的消費增長,雖然傳統出版企業的技術措施、理念內容、經營模式存在缺陷,但是卻獲得了良好的機遇,能夠與數字出版深度融合。
傳統出版業的數字化轉型中,應當找尋符合自身需求的模式。比如《解放日報》,與騰訊網站建立合作關系,從而創辦大申網,有效融合了傳統報紙、網站運營管理的優勢,6 個月的收入值達到1 200 萬元。北京出版社、江蘇鳳凰出版社,開發在線、遠程教育模式;商務印書館開發在線工具書。然而受到技術限制、資金壓力、人員不足等限制,多數傳統出版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難度大。
紙質出版物,很難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也不能提供互動體驗。應用多元化融合出版模式,能夠有效彌補不良問題。大數據、云計算支持下,能夠實現內容生產,制作和存儲內容資源,優化分發流程。出版企業為了提升數據處理能力,要對紙質出版物、信息資源進行融合。
比如,人民衛生出版社提出創新型融合模式,涵蓋人員、思維、作者、平臺、產品的融合,無論是參考書,還是醫學教材,都融合了數字化資源,尤其是醫學影像圖書。醫學影像專業圖書,要突出基礎理論,為讀者傳授技術方法。傳統醫學影像圖書,以附有高清彩色圖片,然而因成本、版面的限制,無法全方位展示影像資料,也不能動態展示超聲圖像。面對上述問題,人民衛生出版社采用二維碼方式,將影像圖像、動畫、視頻整合到二維碼中,并且排版到紙質圖書中,立體化展示臨床資源,提升閱讀的直觀性。該出版社還修訂、更新了配套的數字內容,彌補傳統出版內容更新問題,滿足臨床醫學的要求。傳統出版企業,要立足于產品特點,優化設計融合產品,比如有音頻菜單、計時器的烹飪書;擁有導航功能的旅游書。
出版行業開始廣泛應用二維碼、多媒體印刷讀物、云計算技術,企業按照產品特點、經濟實力,選擇適宜的信息技術,實現多屏化的閱讀終端,為讀者提供多種內容表現形式、傳播形式。比如,內蒙古教育出版社,對外提供蒙文教材、對內提供漢文教材,通過多種技術,形成一站式服務。該出版社基于綜合內容建設數據庫、應用平臺,以數字化方式,對資料、圖書進行改造,建立多功能數據庫,用于存儲和管理數字化的圖文資料。
利用數據庫方式,能夠采集、編輯數字化信息,并且提供檢索、存儲、出版等服務,確保圖書編輯流程、信息溝通的高效性,縮短編輯、出版的時間。采用現代化編輯方式、一體化排版輸出,能夠實現一次制作、多次發布,整個流程的周期均比較短。
傳統紙質出版,很難實現跨行業發展,然而應用產品融合方式,遵循閱讀需求調整,實現跨行業合作。數字出版模式下,逐漸加深了跨行業融合力度,傳媒、出版、電子電信、網絡的發展邊界不再分明,內容行業也進入到服務領域,誕生出全新的商業模式。比如浙報傳媒集團,旗下運營《錢江晚報》《浙江日報》等多家媒體,讀者資源、平臺用戶數量非常大。浙報傳媒深入踐行全媒體發展戰略,采用多元化產業布局,與各行業建立合作關系,實現共贏機制。分析浙報傳媒的主營業務可知,其營業收入超過4 億元,包括在線游戲、廣告推廣、報刊發行、商品銷售等,游戲收入超過10 億元,同期增長14.7%。
傳統出版企業開展營銷活動時,很難跟蹤關注讀者的反饋信息,無法提供產品的終身化服務,也不能掌握讀者的需求。面對此種現狀,讀者出版集團開發“讀者網”平臺,涉及到網絡運營、新聞門戶、網民互動等,可以提供借閱、書目購買/下載、電子閱讀等服務。該出版集團通過數字化技術,對讀者的購買信息進行收集和記錄,從而預測讀者的購買習慣與偏好,發揮出融合營銷的效果。多數出版企業采用郵件、APP 方式,定期向讀者推送內容和產品,實現精準營銷。
30年過去了,我直到現在還是常常想起父親的話。與其不斷地想要拔去心中的“雜草”,不如學會珍惜眼前的風景。
為順應時代發展,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傳統出版企業必須摒棄傳統觀念,不斷推陳出新,加大應用現代化技術,積極探索融合出版模式,這可以從調整企業的管理制度、培養出版企業的新型人才、加大出版內容的創新力度、強化編輯與作者的融合思維、完善融合出版的各環節、利用銷售融合增加效益等方面入手。
融合出版模式使用時,要調整企業的管理制度,做好組織結構、功能的優化。企業實行扁平化管理,改變傳統的管理模式,從而滿足數字化的閱讀需求。按照核心內容,建設新的工作部門。企業要創新策劃、營銷、編輯結構,確保出版環境的適宜性。傳統出版企業要學習、借鑒先進經驗,搭建資源共享平臺。
針對新媒體的相關運營方式,采用相應的業務內容,融合傳統出版業務、新媒體業務。優化整合企業的內網信息,精簡各部門的工作人員,落實集中辦公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與質量?,F代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也要加強品牌意識,通過融合出版模式打造獨立品牌,并且自覺接受市場的檢驗與監督。傳統出版企業對管理制度進行調整,可以加大各部門的職能合作力度,實現企業的高效化發展。
人才對企業發展的影響非常大,傳統出版企業在應用融合出版模式時,要培養精專業、高素質的人才。信息技術支持下,要掌握新型信息技術,促進企業的現代化發展?;谌诤铣霭婺J剑钊胪诰蛉瞬排囵B模式,建立高素質團隊,從而加快企業的轉型速度。市場化需求的指導下,傳統出版企業應當探索新的出版規律,采用新的人才使用模式,不斷推動企業的信息化、現代化發展。采用部門輪崗、實習等方式,可以加強人才的綜合素質能力。數字化出版產品的發展,要求員工掌握新的流程與技術,能夠轉變傳統思想認知,確保產品策劃滿足讀者需求。企業也要建立激勵機制,提升人才的工作積極性。保證薪酬的合理化分配,分類管理不同員工的薪酬,為企業打造技術過硬、素質高的專業團隊。
融合出版模式實施中,要注重內容創新,強化創新思維與能力,為讀者提供優質的融合出版內容。傳統出版企業,注重現代文化產業的分析,基于思想文化引導挖掘內容,加大出版產權的保護力度,并且采用新媒體模式,全面呈現出版資源。通過融合出版方式,注重新出版內容的開發,確保產品的多樣性。采用現代傳播媒介,可以實現傳統出版物的可視化,為出版物、讀者提供互動機會。在內容創新中,也要做好技術創新工作,掌握新型出版模式,學習和掌握新的出版模式,立足于企業的實際情況,打造自生產內容。針對內容營銷來說,應當關注用戶的體驗,按照使用者反饋進行改變。融合出版模式,注重傳統媒體、新媒體的融合,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用戶喜好,從而提出精準服務,提升出版企業的經濟效益。
企業探索多元化的經營模式,目的在于拓展新發展領域,深度挖掘盈利點,從而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傳統出版企業長期受到行政管理限制,盡管注重市場化改革,然而轉體改革的產業結構單一,市場活力不足,缺乏先進的運營模式。當受到新媒體沖擊后,則會產生發展滯后問題,無法保障經濟收入,所以多元化的經營模式對出版企業的幫助非常大。比如,安徽出版社,采用立體化產業結構,對用戶內容資源實行IP 化改造,并且和旗下圖書、期刊、影視相融合,從而促進衍生產品的發展。
比如,“時光流影”產品,融合了數據庫、計算機網絡、印刷技術,優化整合內容創作、編輯排版、印刷配送的資源,實現產業鏈的協同式發展。出版社實行多元化的經營模式,優化整合技術、內容、設備、人才等資源,基于IP 內容核心,打造產業價值鏈,能夠為內容產業爭取較多的空間,實現可持續發展。
傳統出版企業的編輯人才較多,預測觀察能力、文字編輯能力均比較強,可以從選題策劃、編輯校對環節,保障圖書產品的質量,然而數字化技術知識的掌握度不足。融合出版模式,既要掌握計算機技術,還要具備編輯加工能力,因此企業要對在職編輯人員實行系統化培訓,從而提升數字化出版知識的掌握度。傳統出版企業的作者資源優質,融合出版模式也要求作者的參與,所以也要加強作者的素質化思維。采用教育與培訓方式,可以使作者了解數字化技術,準確選擇和應用產品的數字化創作方法,與出版企業配合完成創作。
1.加強品牌意識
出版企業為了讓行業所認知,應當強化品牌意識,做好品牌的建設與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大力宣傳企業品牌,可選擇參加公益活動、媒體宣傳、相關產業投入等方式,擴大品牌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2.優化生產流程
出版企業為了實現全方位、多部門的融合生產。在選題策劃環節,要求企業按照選題題材,深度挖掘數字出版相關選題,突出內容的重要性,從而為選題定制相應的數字內容。作者編寫過程中,出版企業要構思和編排數字化內容,通過數字化內容優勢,在互聯網平臺上進行前期宣傳和預熱。在設計與制作過程中,要同時開展數字產品、紙質產品的設計,要求數字技術人員參與到全過程中,提出數字產品的設計要求。按照數字制作內容的要求,由作者制作、企業協助方式完成,但是要區別稿酬和版權的支付。在后期宣傳中,出版企業可以通過網站、多媒體平臺宣傳推廣,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宣傳。在售后環節,企業應當提供終身維護服務,并且為讀者提供交流渠道,注重服務內容與方式的完善,使讀者獲得優質的閱讀體驗。
傳統出版企業在銷售融合產品時,可以將所有紙質圖紙進行數字化改造,有償轉讓電子版權;也可以將部分紙質圖紙進行數字化改造,捆綁銷售數字化內容。比如人民衛生出版社,為院校教育、繼續教育、畢業后教育提供醫學教育方案,推出融合教材形式,將紙質版教材作為載體,注重與互聯網平臺的融合,從而推出立體化教材,提供全新的服務模式,可以為不同學科、不同專業提供終身教育方案。
此外,該出版社為教材提供配套的數字化產品,比如數字教材、光盤、資源庫、網絡增值服務等,從而為融合教材設計提供參考,可以通過提升教材定價實現捆綁銷售,增加經濟效益。此外,為了獲取經濟效益,還可以應用數據庫、全媒體、手機閱讀、在線學習方式。出版企業可以按照融合產品特點、實力水平,選擇相應的銷售融合方式。
綜上所述,時代發展要求下,傳統出版企業要探索融合出版模式,加大創新力度、改革力度,推廣應用現代化技術措施,才能掌握用戶的需求信息,實現精準營銷服務。同時,企業要注重現代化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充分發揮出現有資源的價值和作用,共享企業內部的各項資源信息,同時要制定出版管理制度,強化編輯與作者的融合思維、培養出版企業的新型人才,加大出版內容的創新力度,利用銷售融合增加效益,從而形成全新的產業化發展格局,實現傳統出版企業的長久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