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琳,謝乾豐,馮講琴
(中共吉安市委黨校,江西吉安 343000)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1-2]”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味著我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役已經取得完全勝利。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全國農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下一個奮斗目標就是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打贏“脫貧攻堅”戰,是確保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我們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基礎;推進“鄉村振興”,是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我們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基礎。如何確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關乎如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
2021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該《意見》是各地區各部門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就全國一般情況而言,要確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務必要考慮和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1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這是確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物質基礎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使全國農村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業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農民家庭收入上了新臺階,即我國“三農”工作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鄉村振興,是我國新時代農村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戰略決策和部署,是我國“三農”工作的更高層次的發展目標。從學理上考量,我國農村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鄉村振興是農村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的更高層次發展目標。這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因此,各地區各部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中,務必要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首位工作,確保已脫貧“摘帽”的戶、村、縣不返貧。如果出現個別返貧現象,務必要全力幫助相關對象進行再脫貧。唯有進一步夯實脫貧攻堅的基礎、全面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實現鄉村振興目標,才能行穩致遠,否則就會成為空中樓閣。“高質量的脫貧成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準備了必要的物質基礎。[3]”
1.2 延續脫貧攻堅政策,這是確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政策支撐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各地區各部門在中央相關決策部署的基礎上,都出臺了許多幫扶政策。這些幫扶政策,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異地搬遷政策,為廣大貧困戶解決了住房問題;各項兜底政策,為廣大貧困戶解決了生活、醫療、就學等問題;各項產業扶持政策,為貧困地區產業的健康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重要作用。正是在這些扶貧政策的基礎上,我國的脫貧攻堅工作才能取得全面勝利。就鄉村振興而言,不論是作為一項戰略抑或是作為一種奮斗目標,都少不了具體的政策支撐。這些政策,一方面是圍繞鄉村振興目標而需要重新制定的政策,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而需要延續原來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實踐中的幫扶政策。因此,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中,各地區各部門務必要把延續脫貧攻堅政策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這既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確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必要條件?!巴七M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保持扶持政策的穩定接續,加強對返貧人口與新增貧困人口的政策支持,構建防止返貧長效機制,是兩大戰略銜接的基本要求。[4]”
1.3 厘清鄉村振興目標,這是確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奮斗方向鄉村振興,作為我國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要戰略和偉大目標,總的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薄>臀覈撠毜臉藴识?,主要是“一、二、三”幾個主要指標,即“一”是指一個收入,2020年的標準是貧困人口年均收入超過4 000元;“二”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三”是“三保障”,義務教育有保障、基本醫療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脫貧的標準較之于鄉村振興的目標,相對較低。因此,各地區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首先要厘清鄉村振興的目標,并與現有的脫貧成果進行對比,在此基礎上,找出這兩者之間的差距,然后再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補短板、強基礎。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謀劃出鄉村振興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才能確保鄉村振興工作在現有脫貧攻堅的成果上接續前進?!半S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充分考慮鄉村振興的實際需求,尊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逐步對政策目標群體、政策內容和體制機制等做出調整,真正實現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體制、政策的有機銜接和效果的疊加效應。[5]”
1.4 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這是確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根本要求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歷時性較長的工程。根據中央的安排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分為三步走:一是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大進展,制度框架和制度體系基本形成;二是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形成;三是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6-7]。因此,作為一項歷時性較長的戰略,各地區各部門在謀劃鄉村振興以及實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務必要根據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制定出臺符合當地“三農”工作實際情況的鄉村振興具體措施。既要有長遠的規劃,也要有現實的奮斗目標和具體措施,唯有確保現實目標與長遠規劃科學結合、區域目標和整體布局科學結合,在不折不扣執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上,密切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全面落實鄉村振興各項戰略要求,才能確保本地區的鄉村振興能夠在現有發展成果的基礎上(特別是脫貧攻堅成果)有條不紊地得以有效實施。但在現實中,部分地區由于對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這兩大戰略的主旨理解得不深不透,致使在實踐中出現“兩張皮”現象。“在基層實踐中,既要警惕簡單地把脫貧攻堅理解為鄉村振興,盲目擴大精準扶貧的目標、內容和標準,導致扶貧不精準;又要預防把鄉村振興理解為可以完全覆蓋脫貧攻堅的所有要求,因而只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或者脫貧攻堅政策。[8-10]”
2020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統籌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11-12]”作為江西省乃至全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先進地區,吉安市針對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問題,立足全市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戰略實際,早謀劃早部署,確保全市范圍內脫貧攻堅工作與鄉村振興工作有效銜接。
2.1 制定出臺制度,為做好有效銜接工作提供依據吉安市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深刻認識到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效銜接的重要性緊迫性,要求建立健全脫貧攻堅成果提升長效工程,并把該工程列為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六大工程”之一。為此,2018年8月,吉安市制定出臺了《關于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的意見》。該《意見》明確要求建立健全“六大全覆蓋機制”,即扶貧對象動態管理全覆蓋機制、貧困群眾素質提升全覆蓋機制、產業扶貧全覆蓋機制、貧困村服務管理提升全覆蓋機制、持續投入保障全覆蓋機制、政策落實保障全覆蓋機制。同時,對各項全覆蓋機制進行科學細化和落實,并且明確牽頭單位與責任單位,確保這六大全覆蓋機制項項有人抓、款款有落實。
2.2 深化問題整改,為做好有效銜接工作夯實基礎毋庸諱言,由于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時間緊、任務重,吉安市各縣(市、區)的脫貧攻堅工作及其成效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勢必會影響脫貧攻堅的成效,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對此,吉安市一是通過市本級的暗訪督查方式查找問題并進行整改。2020年,全市共查找出問題307個、不完善的措施742條。二是根據上級部門暗訪督導反饋的問題進行整改。2020年,江西省第一期暗訪督導反饋問題35個。在科學分類、歸項和認領的基礎上,各有關部門立即行動、積極整改。截至2021年5月20日,各縣(市、區)和市本級所認領的“問題”與“不完善的措施”都已經完成整改工作。通過對問題的進一步整改和完善措施,全市進一步夯實了脫貧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的基礎,提升和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效,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2.3 健全幫扶機制,為做好有效銜接工作掃除盲區“返貧”和“遇困”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效,以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現象。針對這一問題,吉安市一是建立健全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從監測對象識別和分類分層幫扶兩個維度,建立遇困對象立即發現、立即救助、立即幫扶的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與致貧。2021年以來,各地各部門累計開展防止返貧監測摸排89次,覆蓋農戶55.1萬戶共計207萬人。二是建立健全“遇困即扶”機制。針對遇困對象,各縣(市、區)立即啟動臨時救助、防貧保險、生產幫扶等應急救助和后續幫扶措施,及時補齊“兩不愁三保障”短板,消除返貧風險。同時,堅持保留每縣1 000萬元的“遇困即扶”專項資金,專門解決突發性問題,彌補行業資金的政策“盲點”,提高幫扶效率。
2.4 狠抓資金管理,為做好有效銜接工作奠定保障吉安市嚴格落實中央所要求的5年過渡期和“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等“四個不摘”政策措施,狠抓脫貧項目規劃和入庫工作。2020年,中央、省下達吉安市扶貧資金10.53億元,入庫項目8 883個,項目預算總投入28.3億元,已實施項目7 788個,實施金額22.3億元。在項目庫運用方面,督促各地做好2021年度資金項目入庫工作,提升項目數據錄入時效和質量,確保所有項目來源于項目庫,未入庫項目不得組織實施。截至2021年7月,中央、省下達吉安市2021年銜接資金6.64億元;2021年已入庫項目5 936個,項目預算總投入24.9億元。其中產業項目2 309個,資金14.31億元;村基礎設施項目3 404個,資金8.9億元;生活條件改善項目84個,資金2 364.62萬元;就業扶貧項目32個,資金750.48萬元;教育扶貧項目79個,資金2 005.17萬元;綜合保障性扶貧項目2個,資金1.1億元;其他項目26個,資金458.34萬元。通過對入庫項目及其資金的有效比對、管理和調配使用,一方面進一步鞏固和拓展了全市脫貧攻堅成果,另一方面也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奠定了堅實的金融基礎。
2.5 構建支撐體系,為做好有效銜接工作提供保障針對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在組織領導、工作隊伍、項目建設和支持政策等方面的連續性和延續性,吉安市狠抓上述各方面體制機制的銜接工作,確保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與拓展工作和鄉村振興工作平穩過渡、有效銜接。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的銜接工作。充分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進一步健全“市縣抓落實、鄉鎮抓推進和實施”的工作機制,構建責任清晰、各負其責、執行有力的鄉村振興領導體制,構筑黨政主導、部門齊抓、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實現市縣鄉村4級書記抓脫貧攻堅向抓鄉村振興過渡。二是加強資金投入的銜接工作。進一步強化資金整合,確保資金投入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相匹配,建立健全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任務相適應的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持續推進脫貧人口小額信貸工作,2021年新增放貸1.97億元,放貸總額達27.1億元,脫貧人口人均放貸余額居全省第一位。三是加強工作隊伍的銜接工作。平穩有序地做好各級扶貧機構職能的調整優化,2021年5月底,吉安市扶貧辦在全省率先重組為市鄉村振興局;6月10日前,縣級扶貧辦公室全部重組到位,同時鄉鎮兩級扶貧工作站(室)轉為鄉村振興工作站(室),脫貧攻堅專職信息員轉變為鄉村振興信息員。繼續加強對脫貧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村(社區)繼續選派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選擇一批鄉村振興任務重的村,選派第一書記或工作隊,確保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確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全面推進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和前提。只有扎實做好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拓展和提升等工作,并且厘清脫貧攻堅工作與鄉村振興工作之間的辯證關系,即這兩項工作的延續性和差異性,保持延續性工作平穩過渡、差異性工作穩步推進,在確保兩者之間有效銜接、平穩過渡的基礎上,鄉村振興工作才能篤定前行。
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具有很強的內在聯系和承接關系。脫貧攻堅是基礎,鄉村振興是深化和保障。推動脫貧攻堅平穩轉入鄉村振興,是當前研究“三農”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