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林佳佳
傳統(tǒng)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是一個民族團結一心的重要紐帶,也是民族不斷進步發(fā)展的根與魂,傳承傳統(tǒng)文化是教育工作開展過程當中的首要問題,因為傳統(tǒng)文化凝結了古代先賢的智慧也記錄了民族的發(fā)展,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也是繼承精神塑造觀念的過程,而戲曲則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呈現(xiàn)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小學高學年段引入戲曲文化教學,強化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對于學生價值觀念塑造、藝術素養(yǎng)提升都可以起到較高的幫助和影響,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是就現(xiàn)階段在小學高年段戲曲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境,教師戲曲教學所能達成的效益和影響與預期的目標仍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引起關注。
戲曲文化尤其是現(xiàn)階段流傳的戲曲文化大多屬于成人的戲曲文化,因此現(xiàn)階段較為流行的戲曲大多屬于成人傳承,盡管在戲曲背后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彰顯著民族精神和當時人民生活的期望,但是從小學高學年段學生的角度來看,該部分學生仍舊無法把握戲曲文化的精髓,盡管小學音樂教材在編撰上經(jīng)過了相關教育專家的反復推敲、打磨、優(yōu)化,所設置的戲曲類教學素材較為契合于小學生,但是教材內容始終較為有限,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延伸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但是教師在講解和內容延伸的過程當中所設置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契合度是相對較低的,就小學音樂戲曲教學而言,其應當注重的并非是戲曲的傳承,而應當是發(fā)揮戲曲的啟蒙作用,即通過音樂教學的開展在學生的心里埋下戲曲的種子,靜待種子生根發(fā)芽,培養(yǎng)學生戲曲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意識到戲曲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樣才可以為學生后續(xù)的戲曲學習奠定基礎和保障,一味的注重傳承,而忽略了受教育主體的本質特征則導致了戲曲教學在實踐開展的過程中所能達成的效益和影響相對較低。
小學生的學齡特點是十分鮮明的,就小學生而言他們更加傾向具有趣味性較為刺激的內容,即便是在音樂學習的過程當中,小學學生也更加傾向于流行音樂,而戲曲流派較多且受到地域、唱腔、方言等因素的影響,導致了小學生在吸取學習的過程當中面臨著較多的困境。而小學學生本身的知識儲備和社會閱歷相對而言又較為欠缺,個人的情緒削減能力和情緒平衡能力又相對較弱,面臨較多困境時小學生往往會產(chǎn)生畏難心理,進而不愿意學習戲曲,導致教師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進一步降低。相較于戲曲,小學生往往更加傾向于節(jié)奏明快、語言生活化的流行音樂,而學生學習興趣相對較低,直接就導致了學生在戲曲學習的過程當中,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溜號,進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相對較低的情況出現(xiàn)。
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的一個直接影響因素則是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作為教學工作落實的途徑,教學方法會從很大程度上影響課堂的教學氛圍、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就現(xiàn)階段教師實踐教學而言,對于戲曲教學,大多數(shù)教師會采用音頻賞析、樂理知識講解等方式,課堂上教師講學生聽,極大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也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較低,學生不愿意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甚至慢慢的對于戲曲學習的厭惡心理越來越強,讓戲曲傳承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此外,戲曲教學不僅僅是藝術知識的教育,更是興趣的培養(yǎng)、能力的塑造和情感的教育,單一的教學方法并不能從根本上實現(xiàn)對于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能力塑造和情感引導,所起到的教學效益相對較低,對于學生的影響和幫助也相對較小,這也就導致了在戲曲實踐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所能達到的效益與預期目標仍舊存在差距,并沒有切實發(fā)揮戲曲教學的最大教育價值,需要做出相應的優(yōu)化和改良以實現(xiàn)更加綜合全面的培養(yǎng)。
首先,從受教育主體的角度來分析,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階段,在該階段小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價值觀念、興趣取向并沒有完全確立,因此可塑性相對較大,這時加強對于小學生的引導和教育可以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和保障,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高雅的興趣愛好。尤其是現(xiàn)階段網(wǎng)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普及推廣,讓小學生在實踐生活開展的過程當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誘惑,如果不加以引導和糾正,孩子們很容易會樹立錯誤的價值觀念和行為判斷準則,觀念態(tài)度一旦確立,再想更改難上加難,而戲曲藝術傳承可以讓學生在長期過程當中感受民族文化,了解民族精神,進而樹立起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審美情操的提升,除此之外,戲曲文化植根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戲曲文化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們更好地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民族凝聚力和愛國主義情懷,可以為學生的情感發(fā)展和人格發(fā)展提供更多的保障和引導。
除此之外,從立足于時代來看,現(xiàn)階段小學生多為家中的獨生子女,在家中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因此難免會形成不良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習慣以及價值判斷準則,藝術教育可以有效地落實人格培養(yǎng)和情感教育,實現(xiàn)價值引導,對于學生的態(tài)度轉變、觀念優(yōu)化都可以起到較高的幫助和影響,而教育又需要立足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需求,將戲曲文化融入到小學高學年段音樂教學當中可以為社會培育出更多態(tài)度積極的人才。
而從文化的角度來分析,文化需要繼承、發(fā)揚才可以進步和提升,戲曲藝術作為藝術的一種呈現(xiàn)形式,想要不斷地煥發(fā)生命力就需要繼承、創(chuàng)新、發(fā)揚,而從小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來看,繼承是首要前提,將戲曲文化的種子埋入到小孩子們心中靜待種子生根發(fā)芽,可以為戲曲藝術的活力和生命力提供更多的保障。
最后,從音樂教學和學科特征來分析,音樂教學在展開的過程當中需要讓學生們掌握一定的樂理知識,并且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而樹立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戲曲文化作為中國音樂文化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需要學習并有效落實與教學實踐當中的,這對于學生音樂素養(yǎng)提升可以起到較高的幫助和影響,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
就小學生的學齡特點和性格特點來看,如果一味的以戲曲傳承為目標對學生進行教育,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厭煩心理,讓學生對戲曲學習的興趣越來越低,不僅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壓抑了學生戲曲學習的欲望,學生以后對于戲曲學習研究的興趣也會變得越來越低,這時教師則需要考量學生的興趣特點,將流行音樂與戲曲教學相融合,以此為基礎,強化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藝術創(chuàng)作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現(xiàn)階段越來越多的國風音樂走進了人們的視野當中,這些國風音樂不僅包含較為輕快明朗的節(jié)奏,同時也會融入一些戲曲元素,受到人們的廣泛追捧,教師則可以利用這些曲目,結合教學內容,讓戲曲教學與流行音樂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例如在講述《蘇三起解》這一曲目時,教師還可以引入陶喆的《蘇三說》,通過流行音樂,讓學生們感受蘇三的故事,并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加上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對于《蘇三起解》這一曲目有較高的探究欲望,以此為基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這樣的現(xiàn)代流行音樂并不在少數(shù)。例如屠洪剛的《中國功夫》、零點音樂的《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李玉剛的《新貴妃醉酒》、周杰倫的《龍拳》都在兼顧流行特色的同時引入了一些戲曲元素,相較于傳統(tǒng)的戲曲元素這些流行音樂或是在音樂當中穿插戲曲旋律,或是在伴奏中引入戲曲元素,亦或是通過背景音樂、唱法調整的方式讓戲曲以新的面貌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這種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音樂的碰撞所摩擦出來的火花是最為絢爛的,也最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根據(jù)實踐教學內容做出有效的考量和選擇,有效地引入流行音樂,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如果說小學高年級的學生興趣特點有一個共性特征,那么就是對于動漫的熱衷和喜愛,大多數(shù)小學生對于動漫的喜愛程度是相對較高的,動漫以夸張、幽默、形象擬人化的特征深受學生喜愛,而當教師發(fā)揮動漫的優(yōu)勢,利用動漫與戲曲相結合的方式對小學音樂教學作出有效調整之后,戲曲學習可能會成為孩子們最喜歡的一項學習內容。例如,教師可以將生、旦、凈、末、丑戲曲人物動漫化,讓學生們來分析不同角色人物的造型特點。再例如,將唱、念、做、打轉變?yōu)閯勇鼍埃瑥娀瘜W生對于不同戲曲程式的了解,教師也可以在戲曲教學正式展開之前,先向學生們播放動漫,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接下來的學習打好基礎。例如在講述《劉大哥講話理太偏》這一曲目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前先向學生們播放一個《花木蘭》的片段,讓學生們通過片段賞析來了解《花木蘭》當中各個人物的人物形象特點。然后學習戲曲常識,必要的時候可以將動漫中的某些臺詞轉變?yōu)閼蚯枋觯赃@種方式,讓學生們了解戲曲背后的劇情、對白、唱詞、人物形象、音樂設計等等。同時也可以較好地拉進戲曲文化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更愿意學習戲曲文化,更愿意主動探索戲曲文化。讓民族文化精粹穿上學生們鐘愛的外衣,成為學生們的朋友。
五育并舉五育融合的理念是現(xiàn)階段教育主流,主張在教育展開的過程當中打破學科壁壘,實現(xiàn)對于學生更加綜合全面的培育,就音樂教育而言,它與美術教育有著較多的共通性。教師可以利用戲曲和美術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對課堂教學進一步重構,引入一些實踐活動,小學學生的動手操作欲望是相對較強的,在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學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對于教師所講解的內容關注度更高。
例如生、旦、凈、末、丑臉譜的不同,決定著角色的不同,教師在講述角色特點的時候,可以先讓學生們通過繪畫或剪紙等多種方式來了解不同角色的圖案、線條、色彩。然后帶領學生們分析不同圖案、線條、色彩背后所代表的本質特征和象征意義,也可以通過制作道具或制作戲服等多種方法,再讓學生們來分析戲曲當中的美術元素的同時強化學生對于戲曲的理解,感受戲曲的魅力和戲曲的博大精深。
在前文中也有所提及,戲曲的呈現(xiàn)形式、所采用的唱腔、方言往往會受到地方民族文化的影響,戲曲不僅僅傳承著藝術和精神更蘊含著地域文化和地域特點,通過對于戲曲的分析,可以有效地了解不同地域之間的人民生活特征以及不同地域人們的生活情況、民族文化、民風民俗等等。教師也可以利用這一特征,挖掘本地區(qū)的教育資源,搜索和本地區(qū)聯(lián)系相對較高的戲曲曲目,一方面立足于本地區(qū)的歷史文化搜尋相對應的歷史曲目,可以進一步拉近戲曲學習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在戲曲學習的過程當中讓學生們產(chǎn)生民族自豪感、民族榮譽感和歷史使命感。同時立足于本地文化所選擇的曲目,學生在理解學習的過程當中所面對的困境和問題更少,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讓學生們確立戲曲學習的自信。
戲曲學習是民族文化傳承過程當中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對于學生的品性塑造、知識儲備擴充、情感引導都可以起到較高的幫助和影響,需要引起關注和重視,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當中可以通過與流行音樂相結合、與動漫相結合、與美術相結合、與本地地域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戲曲教學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進而有效地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