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春玲
(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東湖實驗小學 福建泉州 362000)
小學體育教學對培養學生健康身心,具有重大意義,傳統時期體育教學主要以教師為主導,教師在課堂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個別教師為了盡快完成教學任務,一味地帶領學生訓練體育動作,忽略小學時期屬于小學生心理建設時期,致使學生產生巨大的體育學習壓力。小學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師的賞識與認可,因此教師應重視引入賞識教育手段,通過賞識教育培養學生體育學習意識與習慣,令學生主動學習體育知識。
在社會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賞識教育已逐步走進人們視野。賞識教育并非僅指鼓勵及表揚,而是賞識學生行為結果,強化學生行為,從而激活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興趣。學生最深切的渴望,在于在課堂上得到同伴及教師的認可,獲得教師的欣賞。然而,一些教師在使用賞識教育手段教學時,常出現一個誤區,認為賞識教育僅是表揚,不可批評。實質上,表揚僅屬于賞識教育的一種手段,通過賞識教學能令學生高效學習。所以,教師要善于挖掘賞識教育的含義,細心理解賞識教育內容,真正在課堂上將賞識教育觀念貫徹到底。
體育課堂上的賞識教學要求體育教師高度尊重學生,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下獲得來自教師的認可,進而加深自身對行為知識的客觀認知。學生得到充分尊重和重視后,即可迅速融入課堂,更好地吸收教師講解的各項知識,師生間的互動也會因此而變得更頻繁,從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體育課堂上,經常會出現一些學困生學習不積極的現象。所謂體育學困生,實則就是欠缺運動意識與習慣,運動量不足,且身體素質偏差的學生。這些學生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很難跟上教師教學進度。對于此類學生來講,他們通常很少有興趣與耐心參加體育鍛煉。為此,教師就應善于應用賞識教育手段,最大限度地鼓勵學生,增強學生自信,進而充分參與體育活動,全面調動學生積極性。
小學時期,學生生理及心理均不成熟,正處于急需教育的時機。為此,小學生需要得到教師的正確引導,在這一教育階段,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鍛煉意識,通過趣味教學方法,令其意識到鍛煉對自己的益處。在賞識教育模式下,教師充分鼓勵及肯定學生,增強學生學習體育的信心,加強學生體育學習積極性,令其感受到體育鍛煉的價值,這極其契合當代小學體育教學目標,可令學生形成終身學習體育的意識,端正學生體育學習態度,進而收獲理想的體育教學效果。
眾所周知,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多以田徑項目和球類項目為主,教師在教學時慣用“填鴨式”“講解示范式”教學方法,長期以來導致學生在刻板的學習氛圍下喪失了學習興趣,影響小學體育教學質量。比如,在展開田徑項目起跑技術教學時,大多數小學體育教師通常會為學生示范細節,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體育知識的狀態,教師要求學生生硬模仿,因個別學生體驗感較差,則無法充分掌握田徑技術動作。
隨著小學新課程改革工作的深化,針對小學體育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及標準。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小學體育教學應持續加入教改行列,體育教師要注重創新體育教學方法,改進教學內容[1]。然而,從現有結果來看,個別小學體育教師所應用的教學方法仍存在創新不及時以及落實不到位的問題,致使傳統教學方法和小學體育教學間出現嚴重的矛盾問題,無法保障小學體育教學實效性。為了緩解傳統體育教學方法及現代體育發展要求間的矛盾問題,則需要教師重視創新教學方式,應用賞識教育等手段持續增強學生體育學習的熱情及潛力。
體育學習不只是對現階段體育知識與體育實踐的積累,同樣對學生終身成長均有所助益。在新課標改革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師引導學生參加體育運動,帶領其參加體育運動設計活動,邀請其設計自己的體育運動活動,注重鼓勵學生的體育學習行為,這更易于增強其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從而提高集體學習積極性。為此,教師應格外注重訓練階段的指導,令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別樣情感,更有信心及精力參加體育項目,讓體育運動成為生活中的一種樂趣及習慣。例如,在指導學生參加籃球學習活動時,需要先向學生講解籃球學習技巧,專業知識教學后,使用三人組分組比賽或五人組分組比賽方式,在比賽前為學生預留充足時間,指導其討論比賽策略,并在比賽休息階段,令學生展開階段性總結,檢驗其在比賽中是否充分思考策略,必要之際積極轉變后續策略,以確保學生在休息時間能不斷反思自身在訓練過程中存在的不足,積極糾正訓練行為[2]。
學生有不同的興趣與愛好,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體育愛好、潛能“摸底排查”,正確引導學生,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把志同道合的學生劃分于同一組別,達到有效優化教學模式的目的。小學體育新課程標準改革之后,優化了小學體育教學要求,教師既要負責講解基礎體育內容和技巧,又要同步關注學生思想情況。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放低姿態,與學生親切溝通,全面了解學生實際狀況,致力于為體育課堂增添更多趣味。例如,有些學生非常熱愛羽毛球,教師便應將同樣喜愛羽毛球運動的學生劃分在同一小組,兩兩組成配對訓練。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運動知識時,應向其講清羽毛球知識與技巧,并搭配必要的模擬、演示。同時,準備充足的訓練時間,讓學生在小組范圍內,指導學生參加羽毛球“雙打”比賽,并謹慎記錄比賽結果。比賽后,針對學生表現及名次加以評價,對表現優異者適當給予獎勵。由此一來,在加強團隊意識基礎上,還強化了學生自主學體育的意識,讓小學體育課堂更具生機與活力。
在小學體育訓練和教學中,教師應通過鼓勵及贊揚等方式,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并且有效啟迪及誘導學生了解教學語言,加大教學訓練力度,為學生學習新技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另外,在學習新技能時,小學體育教師應給予學生充足的練習時間,以保障學生能熟能生巧,在反復訓練過程中掌握體育技能。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不可應用一成不變的教學原理及方法教學,而是要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創新教學內容與方式,促使學生感受到體育訓練和學習的樂趣,最終將更多精力投入到體育訓練及相關活動中,不斷提高小學體育學習水平。以籃球運球技術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對一”或“一對二”訓練。在指導學生一對一訓練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兩兩劃分成一個小組,1 號同學從底線發球,2 號同學全程防守,可以通過自己的身體卡位,也可以伸出手臂干擾1 號同學,但不可推搡1 號同學。1 號同學通過各種腳步技巧擺脫2 號同學,上籃與投籃。訓練后,要求1 號同學及2 號同學互相轉換攻守位置,到另一個端線處。結束一組訓練后,由體育教師針對1 號同學及2 號同學表現加以評價。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一對一”練習時,技術方面有一定講究,需要進攻方的靈活與多變,防守同學要謹慎防守,而攻守同學要采取較為迅速的節奏,以便徹底碾壓對手[3]。
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任務,是科學展開小組合作教學的必要條件。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參照體育課堂內容、目標及學生身體素質,為學生選擇適宜的教學任務。通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令學生自主探究與實踐。例如,為了滿足學生迫切學習足球的需求,教師可在體育課堂上指導學生參加“8 人制”足球項目,先向學生講解傳球、帶球及射門技巧等,參照學生身體素質劃分成多個實力均衡的“8 人組”,以組為單位展開對抗賽。以學生能力為基礎劃分小組,既符合學生對體育項目的學習需求,又可促進不同小組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有所收獲,全面激活學生體育運動興趣,凸顯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首先,需要教師結合初中生接受能力以及身心發展規律,精準選擇體育游戲內容,以保障體育游戲既具有安全性,又對學生具有超強的吸引力,并且要在體育游戲中添加競爭環節。競技體育比賽具有一定靈活性,更易于調動學生的好勝心理。其次,由于體育與游戲過程比較復雜,每一名學生均具有自己的個性,所以教師需要充分考慮教學設施、游戲現場條件以及學生自身因素,合理安排體育游戲,全面發揮體育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在正式展開體育游戲前,教師應向學生講解體育游戲規則,令學生了解體育游戲名稱、意義、目的、方法、流程,并為學生做好演示工作,認真回答學生的疑惑,結合體育教學內容,安排不同類型的游戲[5]。在游戲時,可以組織學生組成不同小組,保障每一組具有相同數量的學生,且學生能力持平。在這一過程中,就要求體育教師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注重調動學生能動性和主動性,以保證體育游戲過程足夠公平、客觀,教師要及時抑制違反體育游戲規則行為的出現。在完成體育課程教學工作及結束體育游戲活動后,教師應針對學生表現加以評價,分析學生優缺點,針對平庸學生加以鼓勵,針對優異學生進行表揚,并告知學生在參加體育游戲活動時,要將安全放在第一位,遵守體育游戲紀律與規則,以便在體育游戲過程中形成優良品質[6]。
所有教學活動的落實,都需要不斷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小學體育教學更是如此。于小學生來講,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學習體育,能夠令學生的競爭意識得以發揮,但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評價方法,以便能有效增強學生的體育學習信心,并強化小組合作探究能動性。在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后,教師不可以學生最終表現為唯一評價標準,而是要著眼于學生參與情況,不斷挖掘學生閃光點,毫不吝嗇地給予學生鼓勵,強化其體育項目運動信心與動力[7]。例如,小學生普遍貪玩,且具有超強的好勝心,教師要能抓住這一特點,將各種小游戲帶入體育課堂,鼓勵學生在游戲時達到訓練目標。比如,在傳授學生跑步技巧時,即可通過“踩氣球”的方法推動訓練任務,指導學生合理分組,在腿上綁著氣球,小組與小組人員間相互追逐,促使各組學生互相比拼,以最終“消滅”的氣球數量定輸贏,這種活動即可全面調動學生參與體育學習的熱情,又可提高體育運動效率。
綜上所述,傳統小學體育教學方法較為滯后,為了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要求相關教師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保留傳統小學體育教學方法優勢,適當采用體育游戲教學以及專項技術教學等方式。全面革新小學體育教學模式,依托賞識教學等多種教學形式,為小學生帶來優良的體育學習體驗,促使其在體育學習方面得以進步,增強自身體育學習水平。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小學體育教師在應用賞識教學手段時,應適當和批評教育加以結合。賞識教育能調動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批評教育同樣可以發揮學生深入學習體育的作用,讓學生意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逐步增強其體育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從而有效提高體育學習素養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