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德剛
(四川師范大學附屬青臺山中學 四川成都 610101)
在我們實際的教學中,分層教學以因材施教為基本原則,即教學策略根據每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制定,從而實現分層教學推進全體學生的發展,這一教學理念充分體現了核心素養對于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但在實際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分層教學應用仍存在一定問題,這就導致了分層教學脫離了核心素養的教育觀念,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教育發展。對此,初中歷史老師要明確教學發展趨勢,結合當前教學現狀和學生學習情況,總結出科學的教學模式,并以核心素養為基礎推進教學方法的創新,從而構建更為成熟的分層教學模式,以促進達成教學目標。
初中階段學生的思想是變化無窮的,由于環境差異,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積累良莠不齊,具體體現在學生的成績大相徑庭,歷史作為學生直觀了解社會發展情況的直接學科,需要教師采取相應的教學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提升初中歷史整體教學水平,強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感悟。陶行知曾在對因材施教的解讀中提出了分層教學,后來廣泛應用于各學校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采取分層教學法對促進學生進步、提升學生歷史學習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每個學生的自我認知水平、思維方式、知識儲備和性格特點等諸多方面都存在差異,因此在實踐教學中,學生的歷史學習行為表現和成績也存在較大差異。相比傳統教學,分層教學更符合不同學生對學習難題的教學需求。由于學生面臨的教學難題高度不統一,對于理解能力強的同學更多需要引導除課本內容以外的升華知識,而對于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則更多關注課本重難點內容的分析與理解,在此情況下采用分層教學,給予學生對應的學習內容和指導,是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尊重,更充分體現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1.增強學生良好的學習意識
分層教學滿足了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進而整體強化實際教學效果。給予不同層次學生相應的教學任務,使每個學生提高對歷史課程的興趣,并積極探索學習。在初中歷史分層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歷史教學內容制定針對每個層次學生的學習任務和難度問題,這就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競爭性,并建立了深厚的學科核心素養。在此種激勵狀態下,學生將根據自身的學習任務不斷進行挑戰,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得到進步。
2.提升教師教學思維和能力
教學采用分層教學活動的前提是認識并了解分層教學,并積極轉變教學思維,創新教學方法,在本質上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特別是在核心素養發展背景下,初中歷史采用分層教學更能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這就促進了教師對學生學習狀態的把握,并根據學生學習現狀積極做出教學內容的調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思維不斷轉變發展,且教學能力也日益提升。
1.公平性原則
分層教學的本質是創造學生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并為每個學生制定科學的學習目標和方法,在分層教學引導下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獲,全面發展,保證教學的公平合理。在分層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基于正確地認識到學生們的學習差距,認真對待學生提出的各方面的多元學習訴求,從而在意識上樹立多個學生的平等的學習理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優良差異,并且能夠針對學生的優良差異性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以及在各方面滿足不同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用多元化的教學指引和不同的教學方法來彌補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不足,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是每個教師的責任。
2.因材施教原則
分層教學的重點是教師充分肯定學生的差異性,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差異性、多元化學習需求,從而努力探尋學生形成學習差異的根本原因,找到學生形成學習差距的根源而因材施教。其實,學生的學習差異總體上表現于智力差異、學習習慣的差異、學習資源的差距等。教師要從根本上探尋解決這些問題的路徑和方法,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彌補以上不足。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處理好學生個性學習需求與全班統一學習要求的關系,科學合理地解決集體教學和個別教學可能存在的各種問題,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從而實現因材施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均衡發展。
3.動態性原則
學生的學習差異性是由諸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的變化,影響學生學習的諸多因素發生動態變化。在學生的各個成長階段,有著他們更好奇的東西,比如現在的手機游戲和各種手機上的東西都會對學生產生不同危害,讓其產生對學習的排斥,隨著這些因素的變化,學生的學習表現出一些動態的變化。具體來說就是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思維方法等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呈現出不同的變化狀態,從而達到不同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教師深入學生中,了解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訴求、遇到的學習問題、面臨的生活困境和一系列學習中產生的排斥心理,進一步了解學生各學習要素的動態變化規律,從而根據班內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動態調整教學計劃、教學實施方案等,針對不同層次學生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變化,采取多元化的、持續更新的動態調整學習指導,更好地解決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表現出來的不同的學習問題、不同的學習難點和重點。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進步情況,適時調整班內學生的層次結構,以更好地鼓勵和激勵學習進步或退步的學生,促使每一個學生努力學習、積極進取。
4.適用性原則
就像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指紋一樣,學生之間本身存在著學習上的客觀差異,這是不可否認的現實。分層教學主張選取并采用適合學生的教法,其適用性原則是行得通的。要充分發揮分層教學的效能,首先,教育者務必全面認識到學生的學情,然后依據各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原則精心地完善教學設計,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用。分層教學為的是不讓一個學生掉隊,縮小他們之間的學習水平差異。為了卓有成效地促使學生發展變化,單憑恨鐵不成鋼的主觀愿望是難以奏效的。其次,學生的進步也要循序漸進,每個學生的基礎和自身素養不同,不可能短時間內達到同一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一項素質工程,我們要在學生這片土地上讓他們建造出他們自己的知識大廈,這里需要的是矢志不渝和鍥而不舍地推進。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分層教育實施的基礎是對學生科學有效分層。首先初中歷史老師要熟悉把控自身班級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水平、潛力方向等,在全面了解和分析班級學生學習狀態的基礎上,對所有學生進行全面分層,可分為甲、乙、丙三個層次,甲層次對應的學生歷史知識儲備豐富、思維活躍且學習能力較強;乙層次對應的學生歷史知識儲備較好、學習態度良好且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丙層次對應的學生歷史知識儲備淺薄,思維較落后且學習能力較差。在完成學生分層后方可進行相應的分層教學管理,針對以上學生分層的安排必須根據學生實際的成績表現進行動態調整,學生分層呈現周期性變動,保證實時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學習課程《文藝復興運動》時,首先本節課程正式開始前,歷史老師對學生進行一次學習能力水平的摸底測試,可在開課時通過提問的方式,觀察學生對于本節課歷史知識的理解,并對學生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分甲、乙、丙三個層次,甲層次學生對《文藝復興運動》課程內容分析明確,且能夠有自己的總結看法;乙層次學生能夠根據課程學習理解《文藝復興運動》的基本內容,并在教師引導下掌握文藝復興的發生背景、環境、社會生產能力和文化的影響以及宗旨意義;丙層次學生則對于課程內容理解有一定難度。通過對學生的分層,以便接下來的授課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分層教學,這也是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學觀念。
目標是行為的導向,在做好學生分層基礎上,還要為其制定合理的層次目標,并引導每個層次學生根據目標要求進行學習,從而實現具體的層次教學。這就要求初中歷史老師深入研讀新課程標準,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教學目標,實現差異化教學。另外為保證教學目標的層次化和整體化相統一,必須保證分層教學的目標結合每個學生的實際知識量、情感表達和學習能力三個方面進行設定,為教學行為開展提供高效指引保障。
例如,在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課時,由于本課時的內容較多且復雜,涉及的戰爭名稱、國家和時間容易混淆,以學生學習能力水平為準,教師需要制定不用層次的探究任務。首先給學生布置不同難度的探究任務,并給予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在課時結束后,如對于學習能力強的部分同學要求熟記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生的各大戰役背景、發展、意義和順序等,對于學習能力中等的同學要求熟練掌握重點戰役的發展背景和意義,并熟練掌握戰役進行次序,對于學習能力較落后的同學,則要求根據老師提示,熟記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基礎知識。在完成本課時的知識目標后,再進一步提升各個學生的目標,最終完成共同的課程教學目標。
教學評價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直接反饋,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促進素質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采用科學的分層教學評價,能夠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和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質的發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做好綜合分層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杜絕成績的單一評價形式。在評價實踐,初中歷史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建立不同的評價標準,保證對每一位學生的評價都公平合理,并激勵學生不斷進取。合理的分層評價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成就感,進而增強學生自信心,給予學生更大的學習動力,縮短學生間差距,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授“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部分歷史時,教師先組織學生獨立學習,由學生自主學習分析課程的內容,要求學生找出歷史中重要的“百家”代表以及主要思想內容。在學生自主學習完成后,教師開始檢查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默背自學任務成果,并在此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進而可以起到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增強知識印象的作用。在對學生的分層評價教學中,每個學生都獲得了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肯定,與此同時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成果給予合理建議和指導,讓學生更積極地接受和改進。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要做到結合實際和深入研究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關注并尊重學生的成長和學習,實現學生積極探索和教師主動引導相統一,才能搭建高效歷史課堂。綜合以上分析,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分層教學是教育改革的必然發展趨勢,積極落實分層教學對于促進素質教育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初中歷史分層教學中,要結合學生學習現狀,有步驟有目的地展開教學,構建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分層教學模式,讓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夠得到提升和發展,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