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楠
(長沙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長沙 410131)
在教育教學改革深入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對英語教學也表現出更高的期望。英語作為一項重要課程,在學生的未來發展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創新教學形式,將情境教學法運用到教學工作中。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夠鍛煉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對英語的運用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和創新技能。
為了培養學生在課堂和學校中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在教學中創造情境是非常必要的。教師應通過語言、肢體、實物等來為學生創設出具體的情境,使學生能夠在特定的情境中清楚知道應該運用怎樣的語言表達技巧及表達形式來正確抒發自己的情感及思想,讓學生能夠將語言與情境進行密切的聯系。在學習一個新的知識章節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在完整的交際語境中理解每個句子的含義,這樣學生才能理解句子的適當語境。這種學習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記憶力,讓學生在實際應用中理解語法結構的基本組成體系,并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創造出新的詞組,讓學生的語調及發音都更加自然流暢。
在英語課堂中應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時,教師首先要營造出良好而平等的師生關系,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同時,教師應和學生一起解決問題,一定不要用自己的權威來控制學生的思維,用自己的判斷標準來限制學生的活動,從而制約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師應幫助學生增強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并消除對英語學習的負擔和恐懼,對學生的需求進行及時的指導與幫助,營造和諧融洽的學習環境。最后,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在情境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熱愛英語學習,并引導學生養成科學的學習方法[1]。
學習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否引起學習興趣受制于以下幾個因素:首先是事物自身的屬性。任何相對濃烈的、持續變換的、新奇的和令人興奮的東西,都會激起人們的興趣。其次,某些事情雖不新奇,卻又和學生已掌握的新知識和經驗有關,能夠滿足或符合學生對新知識和新經歷的需要,所以就會產生興趣。第三,學生具有較強的情感認知。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得到他人的情感認同,就容易獲得積極的情感感受,從而保證了學生興趣的穩定性。以趣味性為準則,英語教師可以上課前組織學生演唱英文歌曲,讓學生在濃厚的學習氣氛下,接受英文的感染和陶冶,使學生以充沛、愉悅的情緒開始學習英語。教師還可以借助圖片、優美的肢體語言、簡單的繪畫、多媒體方式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教學環境下,加強對英語課堂活動的參與熱情與學習動力。
顯而易見,語言的社會性在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發揮著重要的溝通與交流作用。人們應該根據雙方共同的語言環境和身份,選擇適合特定場合、時間和主題的語言來進行交流,這是良好社交能力的體現。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交際能力。首先,教師需要借助現有教材中的語言素材,鍛煉學生圍繞相關主題開展情境對話的能力,讓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注意發音、語調及表情神態。其次,引導學生把握重要語句,重視日常用語的學習。簡單的模仿和枯燥的重復,不僅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口語能力,還會削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為學生創設出合乎語境的具體情境,借助課本中的材料拓展交際語境,培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口語交際能力。此外,教師應幫助學生了解國外的社會文化、風俗習慣,以提升學生在溝通時的準確性與科學性。在課堂上,英語教師應將文化知識融入語言技能的傳授中,同時將語言課程滲透到跨文化環境中,關注由文化差異造成的誤解和沖突,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科學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從英語課堂的教學情況來看,課堂氛圍呈現出較為沉悶的狀態。很多英語教師在教授英語知識時,運用的教學方法及手段都是十分枯燥機械的,無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在課堂內容十分枯燥的情況下,學生也很難融入英語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此外,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忽略了與學生的互動,降低了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感,讓學生處于英語課堂的被動位置,進一步加深了學習環境的枯燥與乏味。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高效英語課堂的養成,也無助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2]。
英語不僅是一門文學性課程,也是一門重視學生創新思維的綜合性課程。在英語課程中,包含了很多豐富的歷史文化與風俗習慣,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養成學生獨立思考的探究意識,加強學生的文化素養。然而在有些英語教師看來,英語知識只是一種灌輸式的學習課程,并沒有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造充分的時間與機會去進行反思和創造,這使得學生無法真正掌握英語知識的核心內容。
在進行英語課堂教學時,由于英語老師在教學中有著強大的主導功能和引導功能,所以英語老師的核心素質也在一定條件下決定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英語教師在專業技能上仍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英語教師的知識體系十分落后,教學方法也相對單一,已經不能適應現代英語教學事業發展。同時,有些教師對教學方法的認識也不夠全面,無法正確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嚴重阻礙了英語課堂教學的發展。
為了提升英語語言文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借助情境教學法的特點及優勢,創新教學手段,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英語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興趣愛好入手,借助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來開展情境教學。例如,在進行和運動有關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將當下備受矚目的冬奧會融入課堂教學中,并以提問的方式,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啟發學生進行思考,你最喜歡的奧運會是哪一屆?為什么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以此來引起學生們的回答興趣及學習熱情。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教材內容,讓學生將奧運盛會與新學習的詞匯聯系在一起,提升學生的表達技巧,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有關奧運會的主題歌曲,讓學生們在濃厚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奧林匹克精神,讓學生對英語知識有了更立體的認知與理解。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英語來分享自己喜歡的奧林匹克運動員,從該運動員擅長的運動項目、取得的成就、給你帶來的影響等方面進行簡單的描述。在此期間,教師要提供切實有效的指導,讓學生順利地完成表達。這樣的課堂活動不僅喚醒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增強了師生的互動,還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人翁地位,使學生掌握到實用的英語知識,增強了英語課堂的科學性[3]。
英語教材中不僅包含了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蘊含了多元化的風俗習慣以及世界各地的風景名勝。如果僅依靠單調的課本知識及教師的板書教學來呈現英語課程的魅力,那顯然是遠遠不夠的,也無法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英語知識的內涵。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的優勢來創設情境,以豐富課堂內容,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體驗感。例如,在進行與旅游相關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在課堂中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有關旅游的視頻短片或是國內外有名旅游景點的介紹,讓學生可以通過大熒幕上豐富多彩的影像資料領略到旅游的魅力。觀看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享自己有趣的旅游經歷以及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物,如當地的美食、熱情好客的人們、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麗風光等。討論結束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踴躍發表自己的想法及經驗,并在學習之后引導學生寫一篇有關旅游的小文章。由于多媒體含有豐富的聲音、圖片及視頻等多元化素材,因此通過這些生動的素材可以有效刺激學生的大腦,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深刻的學習印象,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能夠及時回憶起視頻中的內容,從而增強學生的寫作靈感與寫作思路,讓學生可以寫出更加生動豐富且具有創造性與人情味的文章。
英語是一門語言邏輯很強的學科,在英語課堂上,既要保證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又要努力提升學生對英語的應用表達能力。因此,教師需要更深入地思考碎片化教學方法,利用科技的便捷來充實課堂內容和教學方法。微課教學最大的好處是充分利用了的時間,使學生可以在需要時隨時打開微課進行英語學習。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提升學習效率,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還能夠拓展學生的眼界,使學生接觸到外面更廣闊的英語學習素材。例如,在進行聽力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構建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迅速選擇正確的聽力答案。上課前,教師可以播放一段聽力內容,并要求學生選出答案,之后將聽力內容循環播放兩次,然后由教師公布正確答案。當學生已經對聽力材料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聽到的內容進行復述。這樣做的好處是,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感。最后,教師可以將聽力原文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掌握聽力材料的一些基本規律。在聽力課堂中運用微課進行教學,不僅可以大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鍛煉,充分發揮了情境教學在英語語言文學教學中的價值[4]。
在傳統教育模式背景下,部分學生已經適應了在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接受知識的教學形式。因此,為了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學習效率,英語教師應改變傳統的填鴨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模式。例如,英語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采取小組學習的形式,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與高效性。首先,在進行小組學習之前,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英語水平的差異,對學生進行有機分組。之后,圍繞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在小組中積極交流與討論,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此外,小組合作學習不應只體現在英語課堂中,還應拓展到學生的課外生活。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學習機會,教師可以在課后舉辦一些小組討論活動或者主題辯論賽,通過多樣的教學形式,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拓寬學生的視野。例如,在完成有關飲食與健康的學習內容之后,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圍繞飲食健康這一主題,向學生布置家庭作業。具體的要求是,首先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互相交流自己喜好的食物以及飲食習慣,之后在課堂上與其他小組的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通過這種形式,不僅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還能幫助學生養成健康合理的飲食習慣,使英語學習真正滲透到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從而實現英語課堂的真正價值。
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更好的應用,英語教學也是如此。教師應引導學生細心觀察身邊事物,并將其與英語學習聯系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升學生的英語技能,為學生的未來學習與發展提供重要支持。教師可以從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校園生活入手,利用現實生活為學生創設情境。例如,在進行英語寫作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學生對英語語言文學的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校園為視角,寫一篇有關校園的介紹短文。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如果有新同學想要了解有關我們學校的情況,你想要從哪些方面來介紹學校的自然環境及人文環境呢?通過有效的問題可以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真實的校園生活進行聯想,并在頭腦中形成初步的內容體系。在學生進行回答之后,教師可以圍繞學生的觀點進行評價,并針對學生表達過程中出現的詞匯或語法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在學習課文之后,教師可以圍繞“我的校園”為題,鼓勵學生寫一篇文章,以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校園文化。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不僅可以提升寫作技能,還能夠對身邊的事物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認知,這對于提升學生英語語言文學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
總之,在開展英語語言文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情境教學法的優勢,豐富教學內容,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以推動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