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兵


編者按
學校特色課程是在具體實施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前提下,結合學校的傳統、優勢以及辦學理念,充分利用學校和地域課程資源,自主開發或選用的課程,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設特色課程是學校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的重要抓手,是學校德育的重要環節;構建特色課程,學校要在課程規劃和課程實踐中決策和生成,要在綜合利用多類資源中保障課程發展質量,并在教學實踐中充分落實。
[摘要] 如皋市實驗小學基于學校合文化進行腰鼓校本課程的實踐探尋。在此過程中,學校努力讓課程愿景追求的價值點合群,讓課程主題設計的現實點合情,讓課程內容策劃的出發點合趣,讓課程實施評價的落腳點合理,走出了校本特色+課程育人的適合教育之路。
[關鍵詞] 合文化;腰鼓課程;課程實踐
江蘇省如皋市實驗小學,是由主城區5所規模較小的學校整合組建而成的。在十余年辦學實踐中,我們找尋到一個“合”字,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合”既是中華文化所倡導的人生狀態,也是每一位實小人共同追求的目標。由“合”提煉而來的“合群”“合情”“合趣”“合理”,旨在達到和諧、協調的境界。“合”文化是一種凝心聚力的管理方式,合的是人心、能力、經驗、成長,最終走向適合。學校基于合文化基因,立足于腰鼓校本課程的研發,進行了有序、有益的實踐探尋。合歡鼓娃、合悅鼓舞、合美鼓韻等系列節目先后在省、市藝術節展演中獲獎;千人腰鼓參加了第20屆亞洲老將運動會,震撼全場,獲最優表演獎。此外,學校還榮獲項目特色學校、特色項目學校等稱號,腰鼓校本課程成為南通市優秀校本課程。
一、合群:課程愿景追求的價值點
兒童都是獨立的個體。個體之間各不相同,個性也因人而異,不同個性的兒童走進學校,面對的是一個群體。因此,從跨進學校大門的那一刻起,他們首先要做到的必然是“合群”。所謂“合群”,即要求全體師生人人養成“在集體中并為了集體”的行為素養和行為模式。簡而言之,就是人人要融合于集體,學會合作。
校本課程的設置,首先要追求的就是課程愿景與學校文化價值的高度契合,校本課程的目標理當與學校的辦學理念高度一致,從而讓校本課程成為學校文化的有效載體。基于此,我們選擇了腰鼓作為校本課程研發的內容。腰鼓是一種彰顯共性的集體活動,它的基本動作要求是兒童隨著節奏敲出一致的鼓點,最關鍵的要求是兒童在敲鼓的過程中,不僅要做好自己的動作,還要從集體角度出發,與集體保持協調一致,如此才能達到同頻共振的完美效果。所以說,腰鼓活動既能促進兒童之間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互相探討,又能提升兒童的合群意識,增強兒童的協同能力。
如三年級的一位男生,開學初由外校轉進,原來生性靦腆,不愿意與班上的孩子一起玩,見到外人總是怯怯的樣子。而在參加了腰鼓訓練一個月后,他由一開始的站姿不穩,經常將鼓槌打到自己的手上,逐漸變得動作流暢。兩個月后,他的腰鼓節奏已經能與同學們合拍了。看到了自己的這一變化,該生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可見,契合學校文化追求的腰鼓校本課程,能讓學生融合于集體,這正是課程愿景追求的價值點所在。
二、合情:課程主題設計的現實點
(一)基于校本課程生態追求
早在2009年7月學校成立之初,經過多方調研,我們從傳統文化中提煉出“合”,確立了以“合”為貴的辦學理念,開始了以合文化為核心的教育探索,校本課程的研發隨之同步開展。在設計腰鼓課程主題時,學校整合已有的教育資源,將腰鼓活動作為素質教育實施的抓手,將其列為體藝活動的重要項目,因地制宜,分層次、全方位地開展腰鼓活動,并且納入學校對外展示的活動板塊,作為學校對外展示獨具特色的窗口。
當然,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從特色活動到特色課程,它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必須經過不斷地優化和文化建構。根據學校整體發展規劃,我們提出了“兩年普及、三年提高、五年見效”的規劃目標,并將腰鼓活動和學校活動全面糅合,大力推動腰鼓校本課程向縱深行進。如每年的腰鼓節專題展演、每年藝術節的腰鼓師生同臺專項表演等,以多姿多彩的活動促進腰鼓校本課程的落地生根,從而實現校本課程的生態追求。
(二)基于兒童成長生命需要
關于教育,葉瀾教授的觀點可謂精辟: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教育的使命,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讓學習者具備主動學習的意識,具有主動發展的能力,獲得生命成長的快樂。所以,唯有以兒童生命成長為需要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兒童在豐富的課程中獲得生命的體驗,成就更好的自己。
可以說,我們選擇腰鼓活動予以重點推進,其目的就是讓兒童在活動中邊跳邊敲,有張有弛,剛柔相濟,在彰顯個性的同時,提升他們的集體協作技能,形成合作品質。腰鼓課程是在腰鼓活動基礎上進行研發的,是落實素質教育的舉措。因此,發軔于學校合文化理念,脫胎于傳統精神文化的腰鼓課程,既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彰顯了特殊的育人功能——培育兒童對民俗文化的情感,激發他們傳承弘揚腰鼓文化的責任感、使命感。這樣,兒童通過打鼓學藝,養德益智,勵志健體,培養了終身發展的能力,以滿足生命成長的需要。
(三)基于兒童課程生活建構
課程的建構必須有生活的來源和環境。走進長壽之鄉如皋,隨處可見那些自發組建起來的腰鼓隊。人們跳著腰鼓舞,變換隊形,或行走在路上,或在一個場地里邊舞邊敲,音樂陣陣,歡聲陣陣。表演時,每人左腰挎一個圓形小鼓,雙手各拿一個系彩綢的鼓槌,多種擊鼓花樣,動作整齊劃一,和諧共生。這些腰鼓隊,少的十多人,多的數百人,彩綢飛舞,花樣翻新,鼓聲震天,蔚為壯觀。
正因為腰鼓有群眾性基礎,我們才順勢而為地選擇腰鼓作為校本課程,用喜聞樂見的腰鼓吸引兒童,順應兒童的天性,尊重兒童的個性,體現了課程的生活化建構取向。就這樣,腰鼓校本課程被賦予了時代鮮活的元素,能讓每一個兒童通過它成就最好的自己。
三、合趣:課程內容策劃的出發點
兒童的興趣是校本課程的生命力。腰鼓校本課程的研發要以兒童的學習需求為出發點,滿足兒童學習課程不斷生發的內在興趣,使兒童的學習力得以增強,促成兒童在校本課程的學習中有所收獲,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所以,在腰鼓校本課程內容策劃時,我們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興趣點,創設了不同的腰鼓活動課程。
(一)基礎腰鼓課程——鼓舞
一、二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年齡小、力氣小,對活動的興趣具有不穩定性,因而讓他們每人身上都背一個腰鼓,并且有節奏地敲出合拍的鼓點,是不太現實的事情。為此,我們主要對學生進行腰鼓基本動作訓練,并創編了腰鼓舞。實際上,腰鼓舞傳承傳統的腰鼓套路,依據腰鼓節奏歡快活潑的特點,將廣播操與腰鼓舞蹈有機整合,很受低年級學生歡迎。如一位小朋友寫了這樣的一首兒歌《幸福腰鼓舞》:
1234,你起立,
5678,我下跪;
你彎腰,我踢腿,
你前進,我后退;
你抬頭,我點頭,
你旋轉,我相隨;
身形輕,健如飛,
舞步相合多蹁躚,
歌聲笑聲多嘹亮,
校園生活多甜美。
一句“校園生活多甜美”真切體現了低年級學生的興趣所在。
(二)拓展腰鼓課程——鼓操
對于三、四年級的學生,我們在腰鼓課程內容策劃時聽取了部分學生的意見,選取了部分學生的建議,將中年級腰鼓課程創設成了腰鼓操。我們將鼓點節奏設計為四四拍,與體育課踏步口令“1、2、3、4”基本相似,這樣的有機結合讓學生學起來既輕松又興趣盎然。同時,我們還將腰鼓操基本動作的命名與合文化有機融合。比如,動作一,合而不獨(動作說明:出左腳,腳跟點地,重心轉移至右腳。兩手架鼓,敲擊鼓面。鼓點節奏:××︱××︱甩);動作五,起承轉合(動作說明:原地蹲馬步,膝蓋微微向外打開,雙手齊擊鼓面。鼓點節奏:××××︱×甩︱×甩︱)。
以下為四年級一位小朋友的《學打腰鼓》片段:
今天,我也去學打腰鼓。本以為很容易,可沒想到還真不簡單呢!先是學系腰帶,左一圈,右一繞,把我的頭都繞暈了。等教我的大姐姐走到一旁,我連忙復習了一下。嗯,記住了!正式學習開始了,我的眼睛緊緊盯著前面示范的同學,努力地跟上節拍。可是顧上手的動作,腳又踩錯了。唉,狼狽極了!一會兒工夫,我就累得腰酸背痛,我真正體會到了打腰鼓的不容易。
晚上回家,我和爸爸談起這件事。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喜歡的事情就要堅持下去,不要怕吃苦,要有恒心,堅持到底就是勝利!爸爸相信你一定能打好腰鼓!”聽了爸爸的話,我暗暗想:我一定要戰勝困難,打好腰鼓!
諸如此類,學生不僅習得了腰鼓的技能,還養成了不怕困難的優秀品質,再次體現了腰鼓課程的價值。
(三)花樣腰鼓課程——鼓韻
對于五、六年級的學生,有了腰鼓舞、腰鼓操的基礎,我們將其腰鼓課程內容設定為花樣腰鼓。比如,在基礎課程鼓舞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合美鼓韻”之流水潺潺:翻滾的鼓綢,如水波蕩漾,寓意著中華傳統藝術似流水潺潺,一代一代往下傳。在方陣基礎上,自左或自右每四拍兩縱隊翻動鼓綢蹲跪。又如,在拓展課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合美鼓韻”之常鼓長壽:如皋如歌,常來長壽。擊鼓健身,常鼓長壽。“長壽”二字是在方陣基礎上變化的字圖,字上的敲鼓者站立,其他敲鼓者跪蹲。此外,我們還會順應時勢,不定期添加“合美鼓韻”系列內容,如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我們就創編了“合美鼓韻”之常鼓黨慶,“黨徽”“五角星”“100”字樣等元素展現在鼓韻之中,為中國共產黨一百年慶獻禮。
四、合理:課程實施評價的落腳點
為充分調動兒童積極參與腰鼓系列活動、樂于參與達標活動,要對評價提供必要的保障。腰鼓課程實施評價機制,目的是通過評價讓兒童感知成長的快樂,獲得成功的體驗。當然,技能標準的實施應考慮到兒童的情感態度、學習取向等方面表現,力求簡明易行,體現激勵機制,促進兒童對腰鼓課程的關注,并使他們終身受益。為此,我們構建了如下評價體系:
1.訓練+考級。為了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腰鼓,我們把贊娃吉祥物與腰鼓訓練巧妙地結合起來,設計了“點贊鼓星”的贊娃卡通形象,并做成實體章,讓孩子通過刻苦訓練和勇敢展示來獲得贊娃。“點贊鼓星”從掌握內容、參與態度、訓練達成三維目標進行考核,分年段有具體不同的要求。比如,一年級就要做到興趣濃厚、勤學好練;訓練刻苦、獨立展示。每學年,我們還按年級、分班級進行考級,如一年級所有學生必須達到贊娃一星級,其中贊娃二星級占班級總人數的10%;四年級所有學生必須達到贊娃三星級,其中贊娃四星級占班級總人數的50%,贊娃五星級占班級總人數的20%;六年級所有學生必須達到贊娃四星級,其中贊娃五星級占班級總人數的40%。孩子們為了達到自己滿意的星級而付出努力,體驗到了成功,鍛煉了他們的意志力。
2.個人+集體。腰鼓課程最終要實現學生人人“合群”,于是,構建“個人+集體”評價體系必不可少。我們在評價上采取本人現場表演、集體表演等方式,視學生在表演中的個人獨立表現、與他人合作等諸多方面給予綜合評價。待學生獲得項目認定后,可由學校在成績冊中設有的2+1項目認定專欄中加以評定。具體考核標準如表1所示。
以上考核評價表注重群體的考量,真正讓學生做到“在集體中并為了集體”,體現了評價的合理性。
在合文化視域下的腰鼓校本課程實踐中,如皋市實驗小學有力地創造了頗具特色的課程樣態,體現了校本課程的真實價值,增強了學校合文化的吸引力,探索出校本特色+課程育人的適合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