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恨炎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木瀆實驗中學 江蘇蘇州 215101)
依托于多媒體設施開展的微課堂,已經漸漸獲得廣大師生的認可,它可以幫助學生更為具象化地去理解一些復雜難懂的物理知識點,展現了其在教學上的優勢。微課程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為學生創設了豐富多彩的情景,學生學習更加投入,學習熱情高漲,同時也打開了學生的視界延伸了思維面,在一定程度上幫學生減少了學習負擔,其優異的功能性可見一斑。因此,我們還應繼續研究和探尋微課程更多的優勢,使課堂教學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需求。
微課程主要是以短視頻的形式來呈現教學內容,針對書本中一些特定的知識點,尤其是較難理解的重難點、易錯點,進行深度剖析和細致講解,從而生動展現出整個學習的過程。
微課程的指向性很明確,把教學中出現的復雜知識,通過視頻的形式進行形象講演,突出幾個重要的知識點進行詳細解析、探究,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螺旋式遞進。微課程的視頻可反復播放以及暫停,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和提問,逐步感受知識的學習過程,深度理解知識中蘊含的原理,讓學生改變原有的思維定式,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起完整的、系統的知識框架。“微”課,質不微。一些重點知識的深度解析,讓學生積跬步,行千里,使學生的知識河流終將匯聚成汪洋大海[1]。
微課程里的教學內容較為精煉,視頻時間通常在10分鐘左右,主要針對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進行詳細分解。微課程不僅含有短視頻,還包含教學課件、隨堂測試、結果評價等,但設置內容都較為少量。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微課程還并沒有大范圍地普及到初中的物理教學課堂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提高其對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高效學習。通過微課程就能實現這一目的。微課程可以直觀地去展示出物理課堂上實驗過程和理論原理,也解決了一些教師難以設置實驗的問題,大大改善了初中物理教學的質量。以力學知識的講解為例,微課的視頻中可以呈現小車的運動畫面,讓學生直觀感受其內在的知識原理,學習相關力學定律的知識。同時教師也可以將牛頓定律分解為幾個知識點,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掌握這些知識,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可以在微課的視頻中獲得答案[2]。
基于實用和可理解的原則,就中學物理微課程定義如下:在原有課程基礎上,通過將新型數字化課程分解成內容短小、目標單一、以視頻為載體等資源。微課程的主要使用者是學生,主要用于學生自學或教師組織下學生的半自主學習,是傳統課堂教學資源的補充和拓展[3]。
課前預習對每一個學科來說都很重要,初中物理更是如此。傳統教學中對學生的預習目標沒有做明確的要求,學生大多數只是盲目復習,并沒有達到預習的目的。微課則是對所學知識的重點內容進行精簡,通過微課進行的預習可以使學生清晰地了解接下來所要學習的重點,帶著問題去預習可以讓學生對新知識更加有探索欲和針對性。如在講授“聲的傳播”時,教師可以錄制微課短視頻,主要內容是對聲音、聲音傳播介質、聲的傳播速度等內容進行介紹,之后提出問題,如“聲音在哪種介質中傳播速度最快?”發聲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利用回聲測距?”讓學生在觀看視頻學習的同時找尋這些問題的答案。
首先,課程導入。例如,在講解“物態變化”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短視頻將生活中常見的物態變化直觀地展現,并加上旁白文字介紹,這樣通過短視頻的導入方式,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模擬實驗。初中的物理知識有些復雜難懂,學生單靠教師的講解很難有一個具象的理解,尤其是物理實驗。而在以往的教學中,整個實驗過程大多都是由教師來完成演示,學生只能觀看,甚至有些學生因為座位靠后無法觀看到全部的實驗細節,對于實驗的重點內容掌握不到位。但有了微課上的實驗演示,可以使每個人都能生動具體地了解整個過程,而且可以反復觀看實驗細節,繼而充分掌握相應的知識點。再次,解決難點。由于每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不同,所以在學習物理知識時所出現的問題也各不相同。教師并不能在一節課的時間內回答所有學生的問題,這時就需要學生自己在微課的視頻中找尋問題的答案。教師可以把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和難點制作成短視頻進行答疑,讓學生在視頻中找到自己所需的答案。另外,微課程還能幫助學生對相關理論原理進行深化。初中物理知識中涵蓋較多的定式和定理,長期的微課教學可以不斷深化學生對概念公式的記憶,達到長期記憶的效果[4]。
課程結束后,教師要叮囑學生及時對所學內容進行復習和回顧。課后再通過微課進行鞏固學習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如在學習過“機械能、內能”知識后,學生的學習程度還不夠深,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對微課上提及的核心要點進行反復觀看,通過微課這種簡單易懂、清晰明了的學習方式不斷拓展物理的相關知識。
微課程的核心內容是建立在整個初中物理知識教學基礎上的。微課程雖有著其獨到的優勢和特點,但它始終是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的一個教學載體,如果違背了這些核心知識點或教學內容就會失去它本質上的意義。所以微課程的設計和應用應符合初中物理教學的實際目標和要求,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的實際能力,以整個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體系進行全局設計,使微課程無縫銜接到初中物理教學中來,成為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來使用。如根據初中物理教學標準,細分到每一章節的知識點,確定每一節微課的主題[5]。
由于微課程的課程時間在10分鐘左右,所以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去選取知識點作為核心素材。如在“壓強”的學習中,教師要根據所授課的內容來設計導入環節,以此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微課程中體現出知識的脈絡,讓學生快速熟悉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舉個例子,如設置以下問題:壓強是什么?壓強如何去計算?增大壓強的方法是什么?教師以此引導出與壓強相關的知識點的內在聯系,使知識點和重難點清晰明了。
微課程的設計要圍繞學生當前階段所要學習的重難點來進行。從教學角度上講,微課程要突出對知識的前瞻性。教師可以通過相應的測試和評價來確定學生對知識掌握的不足之處。一切從學生出發,只有根據學生的真實情況設計出的微課程才能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一般來說,對學生提出的難度較低的問題可以當堂解答,而針對一些有深度值得探究的問題則可以放進微課程的教學內容中,再統一進行講解。
微觀課程的設計和發展作為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重要橋梁,對于確保微觀課程的良性發展至關重要。現有的微型課程設計理論,或由于其對象獨特、價值取向和應用環境而開發的微型課程資源,只能在設計和開發自己的微型課程時采取參考態度,不能完全接受。作為中學的一線教師,筆者致力于用微課來解決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進而促進中學物理學生的學習。本文旨在分析中學物理微課設計與發展的方面和原則。
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物理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課程包括科學研究和科學內容,其中實驗是其主要表現形式,物理概念和法律是科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教學一方面注重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另一方面也注重培養學生對學習、研究能力和科學素養的興趣,使學生體驗實驗研究過程,掌握科學知識。
中學物理可以分為聲音、光、熱、力、電五大主題。教師可以在熊老師的指導下,綜合了我的資深同事的意見,推進了教師主導的微課設計開發模式,選擇讓學生參與微課的設計開發,然后選擇中學物理力學概念、規律、習題等典型案例,從微課選題、設計到視頻制作,詳細介紹微課設計開發過程。
微課的設計和開發通常要經過“選題→設計→生產”三個步驟。現在,讓我們簡要總結一下關鍵環節的注意事項。
選題是微觀課程設計發展的關鍵一步,決定了微型課程的總價值。從整個物理課程體系和學生需求的角度推進教材內容的分析、分割與重組,注重教學、學習中的難點等主題。選擇主題時可以側重于基本概念、公式,也可以側重于實驗主題,但必須以學生的實際需要為基礎。
設計是微課的靈魂,影響到微課的制作和應用。筆者在實踐中發現,只有在設計中注重創造學習情境,把握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注重內容的呈現方式,深刻地反映學生的實際生活中的知識,才能更好地實現微課教學效果。
生產是將想法變為現實的關鍵。微課創造者必須不斷提高教育信息能力,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征和自身的長處。按照簡單經濟的原則,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選擇了開發微課的適當工具,使微課開發的投入和成果實現了高回報。實踐表明,PPT屏幕錄制和現場錄制這兩種形式是很好的選擇。其中PPT制作的PPT屏幕錄制樣式有一定的要求,如字體、大小、顏色和總體布置;注意運動和運動、圖形和圖形的組合。考慮到應展示各個方面,并應在實地對各種過程(例如,物理操作標準或實驗性現象)進行微觀評估,一段800多萬像素的手機基本上可以滿足要求。不管選擇哪種開發工具,它都側重于微課信息傳遞的價值,而不是刻意追求奢侈的方式。
一切為所有學生開發,只有符合學生知覺和需求的微課才是真正好的微課。在微課的設計和開發過程中,學生們全程參與微課設計,重視分析學生的需求和認知特征,以發展實用和有意義的微觀課程。
物理概念和規律的學習必須在適當的情況下進行。借助強化的記憶學習高度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往往只能產生倍增效應。作為一種微型壓力概念,在兩端用指壓住兩個指標,制作一支筆,體驗食指的感覺,活動設備可用,即時真實的體驗,有利于學生了解壓強。
物理微課涉及應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進行物理學習。例如,在一次關于力量概念的微課中,借用魯智畫水鮭魚的電視形象,激發學生的興趣;雞蛋的傳遞和腳板引入微壓力課,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感官沖擊,激發學習的欲望。
教師在設計物理的微課時,要注意問題能夠適時地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以學習者而非欣賞者的角色觀看微課。
物理學是一門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學生根據對現象的初步觀察、分析或假設(實驗性或野外性)和實驗性證據構建物理知識的科學體。因此,物理微課應注重物理現象的可視化、物理過程,以幫助學生建立理論與現實之間的聯系。在描述物理計算或過程時,我們經常使用數學手段,如推斷公式、使用圖像描述物理概念或過程變化趨勢,包括豐富的思維和推理過程。因此,在物理微課的設計和開發過程中,設計人員可以充分利用視頻的連續、動態和可控特性,有效地展示物理過程。與“力圖”微課一樣,圖式的點、段和方向一個接一個地顯示出來,并附有老師的文字和說明,學生們在繪制力圖時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何找到運動點以及如何確定方向。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微課程的應用范圍已經逐漸擴大。初中階段的物理課更是要緊跟步伐,充分發揮微課程在教學中的優勢,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物理實驗的樂趣,使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中愛上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