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發布關于面向中小學生違規競賽問題查處情況的通報,點名“奧林匹克英語大賽”“希望數學”“JEAChina”違規辦賽。通報指出,2018年以來,教育部持續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連續4年公布通過審核的競賽清單,取消了學前教育階段各類競賽和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競賽,大幅削減了競賽數量,基本斬斷了競賽與招生、考試、培訓掛鉤的利益鏈,有效遏制了競賽橫生的亂象。但受利益驅使,違規競賽仍時有發生,這些違規競賽擾亂了教育教學秩序,加重了學生和家長負擔,嚴重侵害了群眾利益。近期,教育部指導地方接連查處了多起違規競賽,并發布有關情況通報。
經查,廣州龍靈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違規舉辦的“奧林匹克英語大賽”、慧星海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他企業違規舉辦的“希望數學巔峰對決國際精英挑戰”以及上海解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無遠科技教育有限公司等企業違規舉辦的“JEAChina”均未經合法注冊,所辦競賽活動違反《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管理辦法》,目前均已被依法依規取締。
除上述違規競賽外,數學花園探秘、華數之星、五羊杯、走美杯、美國大聯盟、卓越360統測、全英賽、世奧賽等均未列入教育部公布的“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均屬違規競賽。
教育部鄭重提示,有關市場主體要合法合規經營,不要違規舉辦面向中小學生的競賽活動,對于違規競賽活動,教育部門將會同市場監管等部門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廣大學生和家長要擦亮眼睛,凡是未列入“面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的均是違規競賽,名單內沒有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競賽,所有競賽均不得向學生和家長收取任何費用,競賽及競賽產生的結果均不作為中小學招生入學的依據,也不作為高考加分項目;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加強政策宣傳和提醒,引導廣大家長、學生理性看待各類競賽活動,自覺抵制違規競賽。
近日,按照中央宣傳部文娛領域治理有關工作部署,市場監管總局、中央網信辦、文化和旅游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明星廣告代言活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企業不得選用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作為廣告代言人,不得發布面向中小學(含幼兒園)校外培訓廣告等要求。
近年來,文娛行業在滿足群眾多樣化文化需求、推動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明星廣告代言“翻車”事件頻發,嚴重破壞了市場秩序,污染了社會風氣,亟待切實整治。
對此,《指導意見》提出,要嚴格遵守禁止性規定。企業不得選用不滿十周歲的未成年人作為廣告代言人,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及直播營銷管理相關規定對廣告代言人年齡限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從事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等行業的企業不得利用廣告代言人進行廣告宣傳。不得發布面向中小學(含幼兒園)校外培訓廣告,從事其他教育、培訓行業的企業不得利用專業人士或者受益人開展廣告代言活動。
《指導意見》明確,要依法誠信代言。明星應當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做到依法、依規、誠信開展廣告代言活動。不得為煙草及煙草制品(含電子煙)、校外培訓、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進行廣告代言等。
近日,寧夏智慧教育平臺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上線。寧夏智慧教育平臺覆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就業服務等多元化應用場景,匯聚同步課程、數字教材、智慧作業、虛擬實訓等特色化優質資源,面向全國開放共享,支撐構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
寧夏智慧教育平臺全面融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體系,與國家平臺域名統一、認證統一、監測統一,資源融通、數據聯通、應用貫通,集成寧夏中小學智慧教育、寧夏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寧夏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寧夏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4個子平臺,接入寧夏數字學校、德育學堂、社區教育、大國工匠等18個系統,匯聚特色數字資源3.2萬余件,全面支撐學生學習、教師教研、家校交流、課后服務、就業創業、決策管理等應用需求,為廣大學校、師生、家長提供專業化、精品化、體系化的教育資源和綜合服務。
寧夏自獲批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整省試點以來,充分發揮“互聯網+教育”示范區建設的制度優勢、技術優勢和規模優勢,調整自治區教育廳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成立試點工作專班,印發《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寧夏整省試點實施方案》,有序推進平臺門戶設計、域名注冊備案、數據接口對接、安全測試評估、應用技能培訓等工作,國家平臺對接工作走在試點前列。
《河南省中小學教師中高級職稱評價標準》日前發布,首次把家庭教育指導作為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條件。
《標準》規定,高級教師的評審條件之一是積極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和家庭教育講座;教師每學年至少講授過一次班級以上家校共育公開課;校長(副校長)推進開辦家長學校,本人每學期至少參加一次家校共育活動。正高級教師的評審條件之一是積極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教師每學年至少講授家長學校公開課一次;校長(副校長)辦好家長學校,每學年至少參加兩次家校共育活動等。
河南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人事處處長楊光表示,2021年10月,全國人大通過了家庭教育促進法,對教育系統的家教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列為中小學教師晉升高級職稱的條件之一,是河南省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的一個舉措,也是貫徹“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要求的具體行動。
河南省實驗小學黨委書記、校長王獻甫認為,新頒布的教師職稱評定文件中還強調并列出了“家校共育效果”等量化指標。這是引導廣大教師切實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的“信號燈”和“指揮棒”,為進一步提升廣大教師“育人工作”專項素養提供了鮮明導向。
近日,寧夏教育廳發布《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寧夏整省試點實施方案》,明確試點工作目標、重點任務和進度安排,遴選試點學校,建立任務清單,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統籌全區“一盤棋”,融通兩級“一朵云”,加快構建上下聯動、橫縱互促的工作格局,確保試點工作扎實起步、進展順利。
寧夏要求,構建國家、自治區、市、縣(區)、校五級貫通聯動的智慧教育平臺體系。試點工作圍繞支撐基礎教育優質均衡、職業教育提質培優、高等教育振興發展、就業創業提質增效等7個方面,按照試點先行、全面推廣、鞏固提升的“三步走”思路,有序推進國家和寧夏平臺技術對接、資源融通、應用拓展、模式創新、效益評價等工作,優化資源供給模式,創新平臺應用機制,服務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改進教學、鄉村教育振興、教育高效管理、家校協同育人,擴大平臺倍增效應和溢出效應,助力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形成省域應用特色,為全國提供寧夏范例、貢獻寧夏智慧。
“學校領導和老師每天都值班護送學生過馬路,我也非常榮幸作為一名家長志愿者,協助老師維持秩序,護送學生安全乘車和過馬路。”日前,湖南省永州市冷水灘區富強小學家長志愿者胡秋英在參加護學崗活動中說道。
去年以來,永州市創新推行局長、校長、年級部長、班長(班主任)、家長“五長”安全責任清單管理制度,切實將安全教育和管理融入到學校和家庭日常各個環節,將安全責任逐條細化,分解落實到每個人員、每項工作、每個環節,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學生安全工作責任體系,確保組織到位、責任到位、任務到位、措施到位、問責到位。
全市“五長”擔責于身、履責于行,始終把學生安全作為頭等大事抓緊抓好。全面推行學生安全防范49條措施,創新實施安全教育“五個一”行動,大力開展安全隱患“三查三改”行動,校園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學校幼兒園專職保安配備率、一鍵式報警器和視頻監控系統與公安系統聯網率、“護學崗”設置率均達到100%。校車監控4G平臺全域實時聯網監控率100%,全部實行封閉式管理。今年來,全市學生安全事件比去年同期下降47.7%,有效保障了師生學習和工作環境的平安穩定。
記者日前從青海省“雙減”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獲悉,截至目前,全省5個市(州)18個縣(市、區、行委)的127家在全國監管平臺內的校外培訓機構,全部實現監管賬戶100%通過核驗,資金支付渠道100%開通成功,達到了在全國監管平臺對校外培訓機構全方位、全流程監管的工作目標。
青海省、市(州)、縣(市、區、行委)三級“雙減”工作協調機制辦公室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積極協調科技、文旅、體育等相關成員單位和銀行機構共同推進校外培訓機構全流程監管工作。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積極作為、分類推動,重點聚焦預收費監管,不斷加快推進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資質從嚴審核工作,為實現全國平臺內的校外培訓機構全流程監管奠定了堅實基礎。
全省各類校外培訓機構主管部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繼續狠抓校外培訓機構平臺監管和線下治理,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廣大學生家長通過全國校外培訓機構APP家長端進行選課、繳費、消課、退費,切實保障校外培訓資金安全,維護學生和家長合法權益。
《陜西省“十四五”縣域普通高中發展提升行動計劃》日前發布,明確到2025年,縣中辦學水平顯著提升,市域內縣中與城區普通高中協調發展;全省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成果持續擴大,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超過98%。
陜西提出,深化招生管理改革,全面推進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考試招生錄取模式。到2024年,除承擔國家特殊人才培養任務的招生項目外,全面取消跨區域招生,扭轉縣中生源過度流失現象。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校長教師專業水平,促進優秀人才合理流動,嚴禁縣中教師違規流動,防止縣中優秀人才流失;加大縣中教師補充力度,有效解決結構性缺員問題;加強教師培訓,不斷提升縣中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切實保障教師工資待遇,激發教師隊伍活力。
改善基礎保障條件,加強縣中標準化建設,全面消除大班額,嚴格控制大規模學校。新入學年級班額不得超過50人;嚴禁隨意撤并縣中,新建學校規模不得超過3000人。加快提升縣中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水平,推進區域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共建共享。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施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大力推廣應用優秀教育教學成果,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不斷促進育人方式轉變;強化學校內部管理,推進完善選課走班、綜合素質評價和學生發展指導,充分挖掘和利用屬地教育資源,加強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近日,寧夏出臺《關于實施教育質量提升行動的意見》,提出9項任務,明確到2027年,基本建成高質量教育體系,學前教育更加普惠優質,義務教育更加優質均衡,普通高中教育更加多樣化有特色,職業教育適應性明顯增強,高等教育影響力明顯提升,教育數字化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全區教育主要發展指標和質量水平位居西部地區前列。
在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方面,寧夏將新建、改擴建幼兒園60所,新增學位2.1萬個,培育20個自治區級特色優質教育集團,培育自治區級特色高中20所。推動特殊教育向學前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延伸,促進醫療康復與特殊教育深度融合。
職業教育將推進“引企入教”改革,建設培育50家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認定15個自治區級職業教育集團,培育5個國家級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建成3個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10個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加快推動高等教育振興發展。重點支持建設寧夏大學化學工程與技術國家一流學科,加強臨床醫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等20個學科建設。實施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整省試點,升級擴容寧夏智慧教育平臺。建成100所智慧校園示范校。
日前,由上海市托幼協會、上海市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主辦的上海市首屆托幼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市級決賽舉行。該賽事列入上海市人社局2022年職業技能競賽活動計劃,旨在通過示范引領,以賽促訓,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保育人員隊伍。
為積極推進學齡前兒童善育民心工程,提升保育人員隊伍的職業素養和工作能力,本次大賽面向全市近2000所幼兒園和托育機構的保育員、營養員,經過激烈的區級初賽角逐,共有16個區的212名選手進入市級決賽。
為穩妥辦賽、科學防疫,大賽采用分項目、分批次、分區域的方式開展。在保育員組的賽事中,152名參賽選手根據現場抽題內容,向評委展示衛生保健、保教操作和情景講述等實操技能。在營養員組的比賽中,60位選手需要在3小時內獨立完成花式冷盤、三道指定菜肴和一道自選菜肴制作。和普通烹飪賽事不同的是,營養員要充分掌握幼兒營養膳食知識,更加注重菜品的營養性、色彩搭配的美觀性和食物品種的豐富性。
選手們表示,技能大賽的舉辦,不僅讓他們得到了與同行切磋的機會,在比賽過程中提升了綜合素養,也讓他們增強了職業獲得感和榮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