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黃驊市官莊鄉孔韓莊中心校 邵長勝
雙減政策對于中小學階段的教育工作而言,不僅涵蓋課堂教學工作方面的改革要求,也強調學科作業設計工作新一輪的調整。學科作業設計與設置的目的在于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并通過進一步的作業練習實現深度學習。中小學階段作為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學科作業的設計質量對其學習觀念、理論積累與綜合學習能力培養等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現階段雙減政策的實施背景下,教師應在原有的作業設計基礎上進行理念創新和作業設計創新,通過多樣化、趣味性的學科作業設計,使學生可以在學科作業的練習與實踐中逐步提升自身的理論應用能力與學科思維。
從政策內容上看,雙減政策體現出的核心思想在于減量提質。所謂的“減量”是降低學生的學業負擔,使學生可以在課后擁有廣闊的自主成長空間;“提質”主要提高課堂教學工作水平與學科作業的設計質量。通過這兩方面的教學工作優化與創新,使學科教學工作可以實現新一輪發展。2021年,雙減政策經過全國人大的擬定與提議后明確入法,其核心內容為減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負擔。該項政策內容之所以提出和入法,其主要原因在于家長在現階段的家庭教育工作面臨學生的學業負擔重這一情況,其次為未成年子女沉迷網絡卻不知如何教育等問題。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誕生,呼吁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作業負擔與校外培訓負擔需要進行調整,雙減政策的提出強調學校、家庭與社會之間需要形成合力,通過相互配合的形式,使未成年人在學業負擔減輕的過程中,可以得到多方面教育機構的培養與管理。
從學科作業設計的角度上看,雙減政策所強調的主題之一為學業負擔減輕。教師在學科作業的設計工作上,需要探究提高作業設計質量與減少作業設置數量的有效措施。
“雙減”作為學科分配和課外培訓機構的政策內容,對以往的學科分配設計和分配模式提出了相關整改意見。由于需要通過減少學科政策下的作業數量來鞏固學科外的作業數量,因此需要通過減少學科政策下的作業數量來評估學生。從培養現代學科素養的角度來看,過多學科作業的設置不僅影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還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如果不控制和簡化學科作業的數量,很容易導致學生在當前的作業實踐中缺乏綜合素質的培養,而且在復雜的學科作業設計模式中具有高度的重復性,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也很難得到有效提高。學科作業設計優化主要是指作業考核項目具有針對性、全面性和多樣性,并具有數量上的簡化特點。隨著年級的提高,學生學科素養培養的內容也發生了變化,在以往的學科作業設計工作中,一些教師僅采用習題集、課后習題甚至模擬卷的方式,通過對同一、單一問題類型的訓練,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記憶。這種作業設計方法容易對學生的學科素養、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的培養產生負面影響,比如,會壓縮學生的獨立成長空間。作業設計優化是一項以數量簡化、考試內容深化和評價模式優化為導向的教學工作。通過多樣化的項目設計和數量投入,使學生在當前的作業實踐中有更好的學習積極性、綜合思維和理論實踐空間。
從國內目前整體的學科作業設計情況上看,雖然國內大部分地區的中小學已經能夠落實雙減政策的相關內容,但在細致的學科作業設計工作中還存在理念滯后、作業設計形式單一、作業設計忽視學生的綜合素養培育等情況。根據雙減政策的主要內容與主題思想,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工作時,應積極進行多角度優化和創新。現階段小學語文作業設計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缺乏多樣性,重復性強。
學科作業布置的目的是使學生在接受課程教學、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通過學科作業練習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本課程的理論知識,逐步提高運用本課程理論知識的能力。在學科作業的設置上,一些教師缺乏簡單化和質量化的意識,這使得語文作業的安排更加復雜,包括單元試卷和閱讀理解題。學生通過“題海戰術”建立特定的學習思維。從合理性和雙倍減量政策的角度來看,這種作業安排容易讓學習基礎好的學生“產能過剩”,也容易讓學習基礎差的學生負擔過重,導致學習效果適得其反。
其次,作業內容缺乏趣味性與實踐性。
雙減政策對學科作業和課外實踐活動安排的要求不僅體現在數量的簡化上,還體現在作業安排和課外實踐活動的趣味性和實用性要求上。作為一門跨文化的漢語課程,語文教師不僅要注重對學生基本語言知識的講解和練習,還要在作業環節突出作業的訓練質量和文化綜合性,從而在當前的作業銜接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思維能力和理論應用能力。在語文的編排上,有些老師只根據練習本和課例安排作業。學生只有結合教材案例和練習才能完成相應的科目作業,導致語文思維和學科綜合素質的培養還存在一些不足。學科作業雙減政策的工作要求,不僅要求教師根據學科理論的內容深化學生的作業,還要結合學科素養培養的要求,注重學科作業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最后,作業評價模式片面。
作業評價工作是教師向學生反饋作業完成情況、完成質量的后續流程。學生通過獲取教師的作業評價,反思自身完成學科作業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根據教師的作業評價確定學習目標。然而,部分教師在作業評價環節上,多數情況下僅核對學生的答題正確率,對于學生的實踐成果或者創新性思維等缺乏相應的評價引導,容易影響學生在后續作業練習中的積極性。對此,針對該種情況,教師在后續的學科作業設計工作中,還應轉變以往的作業評價模式,通過正向、積極且全面的作業評價模式,使學生可以在作業練習中基于作業評價引導提高作業實踐的積極性。
小學語文課程的內容更貼近現實生活,如作文寫作內容、記錄現實生活的課文內容等。從興趣培養的角度來看,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性別差異、個性差異、理解能力差異和思維差異,通過轉變作業設計模式,使學生逐漸對作業設計系統產生更好的興趣,為深化素質教育提供有力的幫助。從內容性質和分類來看,語文學科涉及的對象和要素很多,需要通過相應的作業設計理念來滿足當前教學發展減負、提質的需要。在合作模式下的作業問題設計中,主要遵循作業設計的趣味性和真實性原則,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思考和完成作業。在重視作文寫作技能和寫作理論知識教育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拓展語文作業的實踐形式,如分組完成相關作文寫作、閱讀任務和練習任務。如,在關于口語交際的學科作業設計工作上,教師可基于學生分組,使小組成員以合作實踐的方式共同完成某項學習任務。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考驗學生的合作能力、溝通能力與學習能力等。該方面的學科作業設計形式可從預習階段或者課后階段進行設置,在預習階段,教師可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完成課文的初讀、生字詞標注與課文主題思想探究等學習任務,該環節、該種模式的作業設計模式,一般考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小組為單位,作業數量上可由成員自行分配,通過分工的形式,使學生合作完成綜合類型的學科作業,以此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理論應用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等。其次,在課后階段的合作類型作業中,教師可基于課文閱讀的拓展性研究,使學生之間在課后通過合作探究、閱讀交流與相互討論等方式對所學課文內容進行深度學習。如,在關于古詩文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在課后可設計“挖掘同類型古詩文”的作業內容,使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外閱讀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相同類型的古詩文。在數量上,教師應確保每位小組成員能夠獨自完成兩至三首的古詩文查找任務。通過該種作業設計模式與組織模式,使學生可以在學科作業精簡、綜合性打造的學習、探究與實踐過程中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如果語文作業內容和考試形式單一,內容組合固定,容易使學生缺乏良好的完成積極性。學生可能會更加注意在短時間內完成家庭作業,也很容易降低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耐心和主動性。同時,這種作業模式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在作業設計方面,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基本學習情況進一步優化作業內容和類型的設計。
例如,在介紹家鄉或者景物刻畫的課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數據擴展的方式,一方面拓展學生對課文內容學習的視野,另一方面設計觀察類的語文作業,使學生在課后通過觀察現實生活中的人或者物,完成文字記錄類型的語文作業。此外,在關于學生作文習作方面的作業練習中,教師在該項目的學科作業設計工作中,可引入現實生活情境的相關內容,使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或者相關體驗,思考如何通過作文寫作的方式進行生動表述。除了書面作業以外,教師還可結合線上作業的形式,使學生通過制作短片+文字說明的方式,鍛煉觀察能力與寫作能力。多樣性的學科作業設計模式,可以整合多項能力培養,使學生在綜合性強的學科作業練習中訓練多項學習能力。
在以往的語文作業設計工作中,一些教師主要根據教材中的章節安排課后作業。學生對這種作業模式的興趣相對較低。有些學生甚至不愿意完成語文作業,認為答案在教科書里,根本不需要思考。因此,在當前的作業設計工作中,除了增加作業的多樣性、減輕負擔外,教師還應注意作業設計的質量。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語文知識點安排相應的課后訓練任務,使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結合學科的理論內容和作業的相關要求,完成課外閱讀練習。
語文實踐作業的設計可以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在課外實踐活動中所學的理論知識,不斷提高實踐能力和理論應用能力。例如,通過語文作業設計的電影觀看模式,一方面,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理論知識,以書面形式表達電影中的情節內容和感受,另一方面,他們可以在這種理論內容轉換模式中逐步建立起更好的學習熱情。
在觀影模式的個性化作業設計中,教師應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語文素養的積累,并通過選擇合適的語文主題電影,讓學生根據觀看電影的感受完成相應的作業問題。例如,教師可以介紹著名作品《草船借箭》,它改編自羅貫中作品《三國演義》,讓學生在觀看電影的基礎上完成相應的問題,如:“諸葛亮的外貌特點是什么?”“通過這些人物的表演,可以看出諸葛亮具有哪些性格特征?”
從“雙減”政策的角度來看,這種作業設計模式體現了數量上的簡化特征。主體部分的考試知識點也可以根據電影內容和學生的理論基礎進行適當調整,從而實現更好的個性化作業設計模式。學生將語文理論知識運用到觀看電影的過程中。在后續的教學指導和作業考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適當深化知識點,使學生在這種個性化作業模式的培養中逐步提高理論應用能力。
綜上,根據現階段實行的雙減政策,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方向與評價模式,需要教師在原有的作業設計理念、思維與方法上進行相應的革新,以此確保學生可以在當前的課程理論學習與學科作業實踐中,得到較為全面的教學培養。另外,根據學科素養的教育要求,教師在學科作業的設計工作上還應從不同角度、不同類型的習題訓練中,培育學生的理論應用能力、創新思維與文化素養等。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綜合素養,要求教師從理論應用、自主學習、思維拓展與創新意識等方面,結合雙減政策的要求,使學科作業的整體模式可以滿足學生全面成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