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廣濟學校 王璐璐
以往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中,教師常采用單方面傳授學科知識的教學形式,致使學生在學習期間,往往處于極為被動的狀態,整體教學活動存在散亂、隨意等問題。針對這一情況,小學語文教師應創新教育教學方式,開展項目式學習,將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標準作為依據,以項目任務為載體,引導學生能夠在實踐中獲得相應知識,培養學生主動探究意識與能力,從而落實加強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教育教學目標。
開展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在實踐環節將多個學科中的知識進行綜合并靈活運用,以此完成教師制定的項目任務。項目式學習更強調學習小組成員中的合作關系,根據教師提出的項目目標,進行深入的分析和交流。開展的項目式學習,能夠幫助學生不斷鞏固語文基礎知識和相應技能,加強學生在學習語文期間的體驗感,引導學生不斷積累相關實踐活動經驗,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指導學生能夠站在不同的角度上,通過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學習語文這一學科,深刻感受到語文學科的魅力所在。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落實項目式教學法期間,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創新創造思維和能力,增強學生主動學習語文這一學科的動力。然而,項目式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式,教師在實踐環節仍存在諸多挑戰,要求教師要針對班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包括學習能力、語文基礎等多個方面,并針對學科教學內容進行整理和補充,從而高質量落實項目式教學法,將以往重視結果的教學模式轉變為重視教學過程。
在新一輪課程教學改革要求下,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是教育工作者現階段的重要任務,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更是要重視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通過開展多樣化且綜合性強的教學活動,實現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實際要求。因此,無論是學校方面還是語文教師都應重視對各種教育資源的利用,充分挖掘學生生活當中的教學資源,并將其與教育教學工作充分結合。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對教學資源的分析,逐步提升自身職業素養和專業素養,力求設計出高效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項目式學習不僅具備一般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還在教學方式和教學理論上有所創新。我國各個發展階段都制定過不同的課程教學標準或教學參考大綱,每一次改革教學標準和優化大綱設計,都代表著我國對教育事業的重視,期望通過實際國情與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有效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筆者嘗試針對小學中高年級階段設計并落實項目式教學方法,探索項目式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實施的效果,力求進一步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優化與改革。
在時代發展的背景下,信息技術不斷優化創新,教育理念也隨之變化,所以,相關教育工作者應注重教育領域的改革工作。為促進學生更好地適應時代社會的發展,積極回應并反饋社會用人要求,彌補傳統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學校不僅要注重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和相應技能的掌握,還要著重培養學生創造性和創新性思維,加強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的意識和能力。一線語文教師,想要有效落實項目式教學法,需要優先了解這一教學模式的相關概念,并在了解教學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主動觀察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圍繞新時代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的要求,結合實際學情,不斷優化調整教學方法。比如,語文教師要考慮到課堂教學環節是否構建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的環境,再依據學生實際課堂表現情況,對項目式教學的流程進行不斷完善和優化。鼓勵學生能夠在項目式學習的過程中,主動表達自己的感受和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從而形成自主學習、探究的習慣。
通過筆者對相關文獻資料和新課程教學改革標準的分析,開展小學語文項目式學習需要立足于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語文閱讀素養以及信息技術素養這三個角度,深入探究與項目式學習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和課堂教學工作,不斷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的提升與發展。設計項目式學習的小學語文課堂模式期間,教師可從項目啟動、項目探究、學習成果展示與教學評價這幾個環節著手,構建完善的項目式學習機制和體系,在此之中,項目探究是開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的核心。
落實項目式學習期間,可從以下七個環節出發,即教學知識點重組、教學驅動設置、項目主題頭腦風暴、學習小組分工合作、實踐落實項目任務、教學評價鞏固、進一步完善教學架構,這也是項目式學習最常用的教學方式。與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式相比,項目式學習具備更明顯的優勢。教師在利用項目式學習模式設計課堂教學工作期間,可以有效豐富學生學習資源,讓學生能夠脫離課本再一次鞏固學習知識,將課堂教學環節與學生實際生活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學習動力和熱情的提升。項目式學習著重強調學習小組之間成員的相互合作,并依據教師提出的項目任務進行分析和探究,這對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的提升。此外,項目式學習的課堂教學評價,由以往的單一性逐漸轉變為多元性,極大程度地保障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教師想要開展高質量的項目式學習,就要優先重視選擇并確立合適的主題。針對小學三四年級段的教育教學,教師嘗試開展項目式學習時,可將“綜合性語文學習”視為設置項目式學習的依據,有效為學生延伸教學內容。筆者依據自身經驗,結合教學目標,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式學習”作為相關教學工作的主題,并對項目教學做以下設計。
首先,教師將教材內容進行整理和歸納,找出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教學內容和單元教學目標。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語文園地”涉及到傳統文化“剪紙”的相關內容,其中的語文教學要素是引導學生在閱讀時關注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感受寫作的樂趣;第六單元的教學要求學生關注農歷時節,了解傳統節氣和習俗,其語文要素是要求學生借助關鍵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在寫作時也能緊緊圍繞一個主題。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中,第三單元的“語文園地”為學生簡單講解了“泥塑”這一手工活動,單元整體目標要求學生了解課文如何圍繞一個意思,將一段話寫清楚,并鼓勵學生自主收集傳統節日的相關資料,學生之間相互交流風俗習慣,并詳細寫出過節過程。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的第七單元中《梅蘭芳蓄須》涉及到傳統文化京劇,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文章中主要人物和事件,學習寫書信;而第八單元中《扁鵲治病》一文則涉及到中醫這一話題,教學目標為簡要復述課文,注意寫作的詳略與順序。四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中有《鄉下人家》一課,描述當地特有的廟會場景,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表達,并學會寫出自己喜愛的某個場景和地方等。
其次,教師在教授相關課程期間,要針對文章中涉及到的傳統文化或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延伸,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關注,使其進一步領略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而后,針對學生興趣點設計相應的項目式學習方案。比如,教師講解《梅蘭芳蓄須》一課時,可針對京劇這一傳統文化向學生拓展一些課外知識,加強學生對京劇的了解,為學生制定“國粹京劇”的項目學習任務,一方面提高學生對京劇的認知和興趣,感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有效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動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式學習主題,不僅可以與教材中的“學習園地”“語文要素”相結合,還可以與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相結合,具有開放性的項目主題,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寬闊的學習空間,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最后,將項目式學習與學生生活實際有機結合。對學習主題的設置不僅要考慮到學生實際學習過程和教學內容,還要保障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關聯。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和教學要求,依據學生學習能力為其安排適當的學習任務,制定完善的項目式學習策略,以此保障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項目式學習能夠保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語文知識,了解教學內容相關的背景資料,并提升自身發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充分彰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教學原則。小學語文教師開展日常語文教學工作期間,設計項目式學習時,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針對項目要求,進行實踐規劃設計、角色分工,互相配合等,以此促進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的提升。處于小學語文第三學段的五年級,每一個單元導語中都明確了相關的語文教育要素,教師要著重強化這些語文要素,加強學生對相應內容的理解和內化,輔以項目式學習,以此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以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材上冊第四單元為例,這一單元的教學主旨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完成這一單元的教學工作之后,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國家未來發展”的項目式學習,深化學生愛國情懷,引導學生能夠感知現在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首先,教師安排教材古詩情懷探索和我國現代發展兩個版塊,前者的項目學習內容是自主探究古詩詞作者的中心思想,深入挖掘寫作背景,并利用網絡平臺或其他教學資源,找出與教材古詩詞主題相近的古詩,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和探討,進一步感受作者奉獻、愛國等精神,以此培養學生綜合素養;后者的項目學習內容則是基于對教材文章的理解或其他學習資料的擴展,鼓勵學生以“奉獻”“崛起”等學生自己對單元內容的理解和感悟為主題,設計制作作品,可以是剪貼畫也可以是手抄報等。
開展多維評價學習,可以引導學生進一步發現學習的趣味所在,促進學生逐步嘗試個性化表達,進而推動學生個性化發展。教師的教學評價不僅要關注到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還要了解到學生實際學習過程。開展項目式學習期間,教師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學習語文基礎文本內容后,嘗試采用多樣化的形式展示學習成果,比如組織情景演示、班級匯報等帶有互動性的教學活動。學生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會不斷學習和內化教材當中的教學知識,鞏固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相關語文技能。在評價設計環節,教師要依據研究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工,明確每一位學生在項目學習環節的具體工作,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都可以作為評價內容,如參與積極性、參與時長等。教師可以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項目學習評價表,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應完成的實踐任務和學習目標。項目式學習中教師還要做到鼓勵個性化評價,站在思考、探究、協作等方面設計評價教學環節,制定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師生互評的評價方式,保障評價內容和標準的公正與客觀。
綜上所述,項目式學習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引入項目式學習時,要優先注重對項目式學習設計流程、教育意義的分析,充分結合學生學情與教材教學內容,有意識地為學生豐富教學內容,積累學生實踐經驗,進而引導學生內化知識、增強技能的同時提升其綜合素養。一方面加強教育教學工作質量,另一方面推動教育改革工作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