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 周珊



位于保護區、姑蘇區西部的金閶街道,是一個集旅游、商貿、健身、醫療、居住為一體的城區中心街道。立足“首善”定位,優化營商環境,致力古城保護、強化基層治理、活化文化傳承,2021年街道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決戰決勝的姿態在古城全面振興大潮中刮出“金閶旋風”。
跑出經濟發展的“金閶速度”
位于西環路科技產業帶的“星輝1976產業園”于2021年9月正式開園,同期揭牌姑蘇區首個“鄰里紅韻”黨群服務驛站,為產業園定制黨員學習課堂,選派專業化“惠企專員”進駐產業園,常態化開展黨群服務、政務服務、志愿服務等三大類服務。
有效利用載體資源,聚焦特色化發展,已成為提升古城產業能級的一項重要舉措。2021年以來,金閶街道以“黨建+產業”雙輪驅動,積極打造“科技西環、品質石路、創意桃塢”三大產業聚集地。
在石路商圈,由33家優質企業組成的石路商圈發展振興聯盟和黨建共治聯盟,創新制定“金閶18條”經濟發展措施,成立街道、載體、機構3支“先鋒招商隊伍”和石路地區綜合管理服務中心,積極履行區域管理、商圈服務和文化發展三大職能,服務“頂級地標”蘇州華貿中心項目建設。
在桃花塢歷史文化片區,突出“唐寅”“文創”“非遺”三大亮點,發揮閶門飯店文化創意園、演藝中心等文化載體內生吸引力,集聚優質文化項目,聚攏優秀文化人才,開展劇場表演、文化展覽等文化活動,助推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以“海棠耀園區,五星增活力”為服務品牌,以“紅星映初心、惠星促發展、行星筑堡壘、新星激活力、恒星聚能量”為工作法,金閶街道正持續推進黨建引領產業園建設,推動經濟發展跑出“金閶加速度”。
探索古城保護的“金閶模式”
桃花塢一期工程閶門西街文化區3.4萬平方米建設完成;費仲琛故居、宣州會館2處古建老宅的修繕和曹滄洲故居、元寧公所、武安會館3處古宅的騰遷完成。保護為先、修舊如舊,既注重保留了古城風貌,又賡續了古城文脈。金閶街道辦事處主任韓曉慶介紹道:“盤活古建老宅資源,吸引更多活力人群來古城生活、創業,方能實現‘活態’保護。”
2021年,金閶街道著力對轄區370條背街小巷開展環境整治行動,全力配合區綠化工程指揮部做好5條重要道路綠色景觀改造提升,以及創元公園等8處口袋公園建設保障工作,實現“推窗見綠”。
在此基礎上,整合、盤活街巷現有空間、閑置空地,增設停車位、建設集中充電樁;補植綠化,打造景觀小品,建設鬧中取靜的“街心公園”;根據轄區自身特色,逐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著力推進“兩橫兩縱”交通體系建設,同時打造“海棠花開·巷里巷外”項目、“巷·管家”環境改造提升項目、“巷·引領”先鋒黨員培育項目,讓居民真正地體驗到“悠然巷生活”。
強化基層治理的“金閶范式”
聚焦“周末社區”建設,打造“商圈+居住區”融合型金閶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石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悅享彩香·公園里”綜合為老型彩香二村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形成“5分鐘”全覆蓋的共享黨建陣地。
著眼于基層治理的“急難愁盼”,金閶街道內共鍛造、深化29個社區“金相鄰”品牌,同時由10個區域網格分別組團,確定多個 “10分鐘金相鄰服務圈”主題。線上優化“你好石路”社區服務小程序功能,完善石路商圈黨建聯盟制度建設,加強商區互動;線下健全“1+10+N”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組織觸角,優選多元群體加入“海棠管家”隊伍,開展常態化志愿服務活動——“便民石路小市集”,服務基層治理,解決居民心頭“憂心事”。
針對“開放街區”“老舊小區”兩大治理難題,街道以中街路“五街十巷”為試點,開創“行政執法資源+市場專業化力量+群眾廣泛參與”的多元聯動機制。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根系工程”,引入社會化資本參與物業管理,“政府主導、企業運作、社區協調、居民參與”的形式實現了交通序化、環境優化、治安強化,“行動支部”聯動多方力量重點“攻堅”基層治理難點問題,形成為民服務一張網“兜底”全覆蓋。
暑假,姑蘇區首個社區老年大學和14家面向未成年人的“家門口的暑托班”,更充分展示了“紅色堡壘”的民生溫度。
擦亮大運河文化“金閶名片”
2021年,金閶街道黨工委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主線,充分挖掘具有金閶特質的文化地標資源,創新不斷提升文化服務惠民水平,助力“文化強區”建設。
“大運河姑蘇民俗文化旅游節·軋神仙”活動中,高質量的黨建引領帶來了紅色生機,“江南文化”的金閶韻味淋漓盡現。散落在古城街巷的名人事跡典故和古建古宅故事被以有聲形式娓娓道來,“江南文化”內涵隨著新潮傳播越傳越寬廣。
文化惠民是文藝為人民服務最生動的注腳,101支金閶文藝團隊,真正達成“百支文藝團隊”的強大規模。“全民閱讀”讓文化自信更堅定、更有底氣,“運河綿延 書潤金閶”,閱讀節系列活動貫穿線上線下,總計25萬人次參與其中。而位于街巷、老新村中的“讀者小站·江南書房”和石路商圈中的24小時城市書房,更成為新時代引領有意味的生活方式與高品質文化風尚的公共文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