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瑾 李國清





“阿婆最近身體怎么樣?有什么需要幫忙的您盡管說,或者發現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告訴我們一聲。假日期間,如果外出的話記得要鎖好門窗,注意安全啊。”南環第三社區網格長徐嘉蕾對轄區老人尤為上心,常常抽空去看望、問候有困難的老人。
小社區、大社會,小網格、大作為,一張“網”裝的是老百姓柴米油鹽的“雞毛小事”,眾多“格”記錄的是每個居民的所需、所想、所盼。網格員們常常身兼多職,一員多能,干著微小平凡卻與民生利益息息相關的事兒。日前,姑蘇區吳門橋街道評出2021年度十佳“最美網格員”,推動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美好向上,萌生新氣象。
“網”中走,“格”中辦
早晨九點,在吳門橋街道各個社區,網格員們開始一天的工作,開晨會總結匯報前一天各自網格內存在的問題,梳理當天工作,晨會結束,便又回到網格,各自忙碌起來。
施益是友聯一社區網格長。轄區居民劉國華的母親是位九旬高齡老人,因母親腿腳不便,劉國華多次向施益求助,請他幫忙一起將母親從1樓抬至3樓住處。雖然老人身體瘦弱,但要將一個幾十斤的成年人搬至3樓也要耗費不小的氣力,而施益每次都毫不猶豫地答應,從未推辭。友聯三社區網格長趙云華,身上有著滿滿的愛心和正能量,在網格工作中深受居民信任。疫情防控期間,他“一人變多員”,連軸轉,不停歇:他是“宣傳員”,宣傳防疫知識;他是“守門員”,讓網格保持零疫情;他是“信息員”,及時掌握動態信息;他也是“跑腿員”,提供上門服務、代辦服務……長欣苑的一戶居民,在居家隔離期間,家中廚房的下水道漏水,打電話向社區求助。趙云華和友聯三社區“夕陽愛暖”行動支部的支部書記楊春生得知此事后,在做好自身防護的情況下,一同前往居民家里幫忙維修,讓居民在家安心隔離。
南環第三社區網格長徐嘉蕾入職時間不長,不論是網格巡查、入戶走訪、服務居民,都能看到她穿著“藍馬甲”的身影。轄區內的老新村,居住的大多是老年人,有部分老人年紀大了,子女不能常陪在身邊。徐嘉蕾隔一段時間就到老人家里,關心老人的生活情況。在平常巡查中碰到問題或遇到居民反映問題,她都耐心傾聽,及時處理、上報,盡快為居民解憂。她還定期給網格員培訓,指導網格員正確操作和使用網格手機,讓信息報送更便捷。在與徐嘉蕾交談中,她說:“我是一個新時代青年,對未來有著美好期待,正是因為有所期待,才會奮進。我堅信在網格天地里有我的詩和遠方。”雙橋社區網格長沈依雯,從成為網格員的那天起,義不容辭地為居民做好服務,是她的準則,堅持做好每一件小事,是她的信念。轄區內有位90歲高齡的老人,年輕時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終身未婚,目前一人住在鳳凰胥岸小區,得知此事,沈依雯和同事經常上門看望老人,詢問生活所需,為老人檢查屋內安全隱患,讓老人感受社區實實在在的關愛。
內馬路社區共有13個網格,住戶4267戶。社區網格長陸穎每天巡查走訪,多次化解了居民間的矛盾隱患,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面對疫情,她走街串巷,帶領網格員深入居民樓棟,普及防疫知識,全面摸排轄區居民外出情況,了解居民健康狀況、接觸人員情況等。她把心思、精力、時間都給了網格內的居民。郁劍瑛是金塘社區的網格長,在社區防疫工作中,積極參與電話排查工作,仔細詢問排查人員身份、居住和流動信息,并做好筆頭記錄、將資料上傳系統。忙的時候一天要打上50多個排查電話,下班時喉嚨都已嘶啞。夏季臺風來襲之時,她帶著副網格長和兼職網格員,每周堅持去巡查外露管道和積水道路,檢查自來水管道,宣傳安全防護,確保不出安全問題。
2020年7月,梅亭社區網格長萬琪開始接手網格工作。梅亭社區流動人口多,因此居民防范和戒備心理強,管理難度大。萬琪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是巡查自己所負責的地區,查看是否有安全隱患,是否有未經過登記的流動人員出入;查看小區環境衛生狀況,垃圾是否日產日清;查看是否有無證無照經營及違章搭建,與居民溝通搜集社情民意等。丁寶根是潤達社區的一名退休返聘網格長,曾獲蘇州市“能手網格員”、吳門橋街道“防疫先進個人”等榮譽。2021年,丁寶根接到一通求助電話,家住友新新村的老人因家庭矛盾撥打120和110,醫護和警務人員到達現場后,發現老人并無緊急情況又不說具體緣由,工作人員只能在樓下等待,鄰居看見此景立馬想到找社區網格員幫忙,于是拿著網格聯系卡撥打丁寶根電話,丁寶根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對老人耐心調解,并妥善解決了這場家庭矛盾。
基層社區網格員,是居民生活的“百事通”、社區平安的“千里眼”、化解矛盾的“萬能鑰匙”。在深入推進網格化治理工作中,吳門橋街道涌現出大批在基層崗位上執著堅守,在服務群眾中默默奉獻,在攻堅克難中勇往直前的優秀網格長,他們把平凡事做細,把普通事做實,把民生事做暖。
吳門人的“小確幸”
網格內的一樁樁小事,匯聚一起就是為民服務的好項目。2021年,吳門橋街道共推出87個為民服務項目,街道遴選出29個由社會組織承接的優秀為民服務項目。
南環第一社區“睦鄰家園——便民衛士”,解決長久以來群租戶擾民等不文明現象;盤溪第一社區“美好社區——共建盤一”,依托“吳門茶館”小巷紅韻陣地,幫助社區志愿者向社區“達人”轉型,組建居民身邊的“海棠”服務隊伍;解放社區“安心解放”,圍繞老、中、青居民不同需求,推動社區提供“全時段”服務;福運社區“以福為樂·共建共治”以講好“運河文化故事”為題,開展手工團扇制作、健步走等活動,讓運河基因融入血脈。同時,成立“福運先鋒聯盟”志愿服務隊,吸引有能力和特長的居民參與到發揚傳統文化行動中來。網格雖小,民生很大,服務真誠,作為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