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云 王濤




自蘇州軌交6號線開工建設以來,3年時間,姑蘇區白洋灣街道金筑社區的居民們與一線地鐵工人已建立起老朋友般的情誼。以黨建共建為橋梁紐帶,白洋灣街道金筑社區黨委與中鐵一局蘇州6號線2標項目部黨支部強化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不斷開展黨建共建系列活動,將其與社區和諧發展有機結合。
沉浸式“地下之旅”,讓青少年更了解軌交建設
“隧道是怎么挖出來的?”“軌交建造方法有明挖、暗挖、盾構等……”“盾構機又是怎么工作的?”中鐵一局蘇州6號線2標項目金儲街站施工現場,項目黨支部書記馬文浩正在為金筑社區的25名青少年仔細講解軌交建設知識。
青少年們在項目部安全員的幫助下戴好安全帽、做好防護措施,在工地安全體驗館通過問答的方式系統了解軌交施工現場的安全防范要求,體驗高空墜落、安全帶使用等模擬項目,切身感受不安全操作行為會給人身安全帶來哪些危害。
在馬文浩的帶領下,青少年們參觀了位于地下的金儲街站點的施工現場,“沉浸式”了解盾構設備的施工原理以及軌交施工流程,仔細觀察隧道內部結構。一個多小時的“地下之旅”,青少年們切身感受軌交施工過程的復雜、不易和艱辛,也對軌道交通的建設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我常常跟爸爸媽媽一起坐軌交,我不知道軌交是怎么建成的,也不知道內部是什么樣的,今天終于知道了。”軌交建設的真實場景給年紀最小、第一次到軌交施工一線參觀的六歲小朋友張潤熠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認領紅色責任墻,讓社區居民的生活更加安全
家住金筑家園的王炳泉對著小區煥然一新的圍墻贊不絕口:“從小區建成我就一直住這里,以前的圍墻都是塑料的,前一段時間又成了街坊鄰里看著都煩心的破爛墻,現在變成漂亮的青磚白墻,不僅美觀,小區里也更安全。”王炳泉口中的青磚白墻正是在中鐵一局蘇州6號線2標項目部黨支部的幫助下實現的。
金筑家園是個動遷安置房小區,建成至今9年,約870米長的小區塑料材質圍墻,經風吹日曬已經嚴重老化。為了進出小區便利,更有居民破壞圍墻直接穿過進出,以致小區進出人員混雜,對治安造成嚴重影響,居民也多次向社區反映圍墻改造修復翻新的問題。
為了改善圍墻現狀,消除安全隱患,金筑社區黨委充分發揮區域聯建的優勢,撬動共建單位資源力量,開展區域化黨建認領小區“紅色責任墻”工作。中鐵一局蘇州6號線2標項目部黨支部主動認領承擔了其中一段約250米的圍墻改造翻新工作。經實地勘察與多輪會議優化討論,圍墻改造設計方案審議確定,中鐵一局蘇州6號線2標項目部黨支部立即開始了施工建設。“目前,已經完成部分圍墻的翻新工作,剩余的圍墻認領部分正處于軌交6號線施工占用中,將在軌交施工完成后開展改造翻新工作。待全部改造完成后,金筑社區黨委還將聯合中鐵一局蘇州6號線2標項目部黨支部,對位于軌交口周邊的小區圍墻開展創意手繪主題活動,讓城市因景墻而異彩紛呈,文化因景墻而可感可觸。”金筑社區黨委副書記時玉蘭介紹。
三九寒冬送溫暖,讓地鐵工人的新年年味更濃
臘八節當天,軌交6號線金業街站施工現場飄起濃濃臘八粥香,金筑社區為中鐵一局蘇州6號線2標項目的地鐵工人送去精心制作的臘八粥,向寒冬里仍然奮戰一線的地鐵工人們致敬,感謝大家對白洋灣發展提升所做的貢獻以及對社區居民的支持幫助。
當天一早,金筑社區居民早早聚到社區活動室,將提前準備好的葡萄干、蓮子、核桃、桂圓干、蜜棗、紅豆等配料清洗干凈,開始熬制臘八粥。“大部分食材提前一天就浸泡在水中備用,早上8點開始熬制,一想到地鐵工人們還在嚴寒中辛勤勞動,我們能為他們送上一碗溫暖的臘八粥,什么疲憊都沒有了。”金筑社區的居民沈大妹端著剛出鍋的臘八粥高興地說道。
金業街站施工現場,地鐵工人管廣偉接過粥,如見到老朋友般滿含熱情與親切:“又喝到你們的粥了,我從金筑街站一直喝到金業街站,一口粥熱氣騰騰,我心里也暖洋洋的。”自2019年3月軌交6號線開工建設以來,每年臘八節沈大妹都會帶領社區居民一同熬制臘八粥慰問地鐵工人。事實上,金筑街站剛開始施工時,小區居民與軌交施工方之間矛盾重重。由于施工方對社區周邊進行圍擋和交通導改,同時24小時連續地連墻施工,居民生活受到嚴重干擾。為了緩解矛盾,金筑社區黨委與項目黨支部以黨建共建為橋梁紐帶,就施工減擾、安全出行等方面先后多次召開居民座談會、民情交流會、張貼安民告示等,向居民做好宣傳解釋工作,對居民反映突出的出行道路偏黑、夜晚噪音擾民等問題,項目部及時幫助安裝照明燈帶、調整施工時間等,盡全力將施工影響降至最低。項目部黨支部還定期走進社區,積極開展助殘幫困、便民利民、敬老愛老、垃圾分類等活動,逐步贏得居民們的理解與信任。“一次次的送溫暖與志愿服務,正是金筑社區與中鐵一局蘇州6號線2標項目部‘社企’互促互助、和諧共建的一個縮影。”金筑社區黨委書記陳迎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