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以最江南,君到姑蘇見。位于古城東北一隅的平江歷史街區,歷經千年依然保存著“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以及姑蘇“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的獨特風貌。近日,作為大運河蘇州段七個遺產點之一的它成功入選了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公示名單。
2021年以來,姑蘇區平江街道圍繞姑蘇區“一中心、兩高地、一典范”的發展總定位,堅持“保護為先”的原則,以為民服務為核心,以大運河文化品牌建設為著力點,按照保持古城格局、展現傳統風貌、美化環境景觀、傳承歷史文化的基本要求,以修舊如舊、活化利用、文化惠民、文旅融合為抓手,深入挖掘古巷吳韻漢風、水韻書香姑蘇文化深厚底蘊和獨特稟賦。
修舊如舊,以存其真,
古巷騰起鮮活生氣
這兩年,平江路邊的中張家巷人氣飛漲。2020年,中張家巷河道恢復工程項目完成,使其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蘇州市恢復的第一條河道。2021年以來,平江街道開展拆除違法建筑、提升廣告店招、增補景觀綠化等一系列工作,又進一步改善中張家巷河道沿線整體風貌。同時還在道路西段修建了供游客休憩的涼亭,還原古城街巷的傳統風貌。
中張家巷29號也為古建老宅招商引資、活化利用提供了樣本和示范。近年來,平江街道充分利用古建老宅的優勢特點,將古建老宅納入招商載體資源,加強對古建老宅的盤活利用。據了解,懸橋巷47號方嘉謨故居、邾長巷7號潔園等總部企業招商項目正穩步推進,街道還將推動建新巷30號、懸橋巷25號等多處老宅完成改造活化,在還原傳統蘇式民居格局的同時,展現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
活化利用的基礎,是對老宅的保護。平江歷史文化街區上連片的民居建筑,是姑蘇古城風貌的集中體現處,其中的古建老宅更是不可復制的文化遺產。近年來,平江街道圍繞平江古巷河道風貌修復、老宅院落保護修繕、古宅活化利用開發等方面持續發力,做優做美運河文化最精華的部分。2021年以來,平江街道加快老宅院落保護修繕,針對已完成收儲的20座院落,按計劃推進修繕進度,同時開展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綜合演練、文物安全檢查,成立古城墻巡查隊伍,完成名人記憶延續項目和21-22、28-30號街坊歷史建筑信息采集項目。
靚麗升級,文化傳遞,
古巷居民幸福升溫
細心的人會發現,平江路邊的居住環境也在發生變化。懸橋巷60號更新,東板橋弄、楚春巷等街巷內的老舊樓院改造提升……平江街道以“提升風貌、展示底蘊、突出特色”為工作主線,對古巷內部分“老舊大院”展開環境改造提升,同時啟動“古巷新顏”環境大提升行動,舉辦“百變旮旯”創意設計節等,打造了丁香巷、大儒巷等多條特色街巷,推行“街巷長”責任制,在扮靚街巷“顏值”的同時,厚植文化內涵,深挖街巷歷史底蘊,以“一街一特色、一巷一品牌”的思路,著力打造“最江南”的吳地水鄉特色街巷。
近日,平江街道針對古城公共無主花壇,推出“海棠花匠”花壇改造黨建項目,梳理平江路景區公共無主花壇清單,通過黨建共建單位實名認領掛牌花壇的形式,改造了8處“紅悅花壇”并進行長效維護。去年以來,在平江街道第二網格片成立了“十全”護巷隊、打造了“啄木鳥”行動支部聯動群,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解決了窨井蓋噪音等一系列問題。此外選取志恒里、中張家巷2號等有特色的點位,打造了一批“鄰里紅韻”黨建陣地,建起9處“海棠議事亭”,投放“海棠百寶箱”,串點成線、聯結成片,構建“15分鐘服務圈”,提供了暖心的便民服務,筑起了流動的“紅港灣”,加速平江古巷的幸福升溫。
“立冬暢飲麒麟閣,繡襦小雪詠詩篇?!敝祚R交橋上傳來的蘇州評彈總能吸引游客駐足。吳地文化的魅力不僅蘊藏在街巷古宅中,更體現在歲時節序的風物流轉中。2021年以來,平江街道結合觀前、大儒巷等多個社區特色,配套推出“蘇式生活周末匯”系列活動,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讓游客沉浸式體驗本地傳統文化,為群眾打開了一個體驗蘇式典范生活與江南文化的全新窗口。
文旅融合,玩轉“潮流”,
古巷文化也“時髦”
體驗傳統慢生活,實踐時尚“繽紛色”。對于蘇州古城而言,在保護中傳承的同時還需要做好古城的更新?!坝啦环质帧笔緪蹓?、“執子之手”繪畫墻……近年來,東升里借助一場“我畫蘇州”活動,從古城姑蘇一條名不見經傳的小巷,成為每日游客量突破萬人的古城新晉“打卡地”。
“雖然第一次來蘇州,但是我已經胸有成竹,先去觀前街碧鳳坊吃點好吃的,下午去東升里打卡,再去探花書房逛一逛?!?021年上半年,平江街道推出以平江、觀前兩大街區為場景進行聯動、銜接的“邂逅平江”手繪攻略地圖,共打造了4條精品活動路線,將兩條老街的歷史、文化等串聯成完整的路線,融合展示一站式享受賞、閱、吃、購的全方位體驗,打造出一個更大、更新、更全面、更有內涵、更有品位的蘇式生活休閑體驗示范區。
“南顯子巷:李鴻章在巷子里開過party”“獅林寺巷:有個‘真愛粉’叫乾隆”“大儒巷:在這里,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平江街道更是開啟“有聲平江·萬巷更新”項目,從100多條巷子里精選30條進行首批推廣。由街道文化站、城建處、城管處、各社區、文史學者及志愿者組建的工作小組推出《有聲平江·萬巷更新》音頻專輯,介紹平江古巷及周邊30條街巷的人文逸事,讓這些古巷有了自己的“配音”,更讓游客通過聲音穿梭在“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的街巷中,“聲”臨其境,感受平江獨特的味道。不僅如此,街道還推出古巷實體二維碼,可以邊走邊聽、邊看邊學,將散落在平江古巷的“寶藏”串起來,讓姑蘇故事、江南文化傳播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