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松 孫文靜
摘要:大學生是中國的未來,是推動我國社會發展的新生代力量。高校教師通過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可讓學生將個人的成長與民族大義相結合,使他們真正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個人的力量。為此,筆者認為在本文的論述中,筆者主要從新時期大學生愛國主義的意義、特點及策略三個角度論述。
關鍵詞:新時期;大學生;愛國主義;愛國思想
愛國主義思想是凝集無數中華兒女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得以不斷發展的重要思想之一。高校教師既要意識到培養當代大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重要性,而且還需真正結合現階段高校教學狀況,靈活開展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活動,真正讓學生意識到愛國的意義,并將愛國的精神落實到現實的生活、工作中,真正成為愛國主義思想傳承者、弘揚者。
一、新時期大學生愛國主義的意義
在新時期大學生愛國主義意義的論述中,筆者注重從如下三個角度進行論述:角度一,歷史角度。在我國處于無數次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有無數的愛國志士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的影響,真正地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富強,去拋頭顱,灑熱血,真正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中國并未被外國入侵,保存了中國領土的完整。與此同時,在新中國成立的歷程中,中國共產黨激發了各個階層的愛國主義精神,真正構建愛國主義戰線,抵御外部入侵,維護中華民族獨立,使中國真正屹立于世界的東方。角度二,社會發展角度。通過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教師可以通過展示對中國社會發展有貢獻人物的方式,真正讓學生了解中國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各個階層人物的努力和無私奉獻,真正讓學生融入為中國社會進步的洪流中,促進社會的發展。角度三,個人角度。通過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教師真正讓學生意識到個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社會的進步離不開個人。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引入相應的案例,比如引入一些鎮守邊疆士兵的案例,或是引入真正為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比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等,真正讓學生意識到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真正讓學生愛國的同時,真正感恩國家,并真正在和平的年代積極地做出個人的貢獻,讓學生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促進學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
二、新時期大學生愛國主義的特點
(一)愛國主義意識的淡化與高漲并存
愛國主義高漲主要體現在:我國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狀態,人們的生活水平與精神境界得到顯著提升。我們可以通過在大災大難之前當代大學生的表現,感受到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之情。比如,在2016年到2017年,宋璽是一位研究生。她曾在我國海軍陸戰隊服役,是此次執行護航任務的唯一一名女海軍。她參與了中國海軍第25批護航編隊富亞丁灣以及索馬里海域進行護航人物,并運用個人的行為真正為捍衛中國主權,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突出貢獻。她的事跡體現出“巾幗不讓須眉”的愛國精神,是當代大學生愛國精神的突出體現之一。但是,我們也應看到:隨著互聯網的沖擊,全球一體化的加深,部分大學生存在民族意識淡薄的狀況。比如,部分學生存在嚴重的哈韓、哈日風潮。出現這種顯現的原因是由于部分學生缺乏對中華文化的深入理解,導致他們存在嚴重從眾心理,造成部分學生愛國主義意識淡化的尷尬狀況。
(二)愛國主義熱情存在虛無性
大學生愛國主義熱情存在虛無性的表現:大學生社會經歷少,尚未形成穩定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易受到各種不良思想的影響,產生一些不正當的思想和做法。筆者簡要介紹兩種表現形式。形式一,私自主義思想。有些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存在嚴重的個人英雄主義,并未真正從集體的角度思考相應的問題,造成他們人際關系緊張的尷尬狀況。形式二,拜金主義思想。有些學生受到嚴重拜金主義思想的影響,并不注重提升個人的政治修養,即不注重從國家的角度思考相應的問題,導致部分學生認為愛國與個人無關的錯誤看法。
三、新時期大學生愛國主義的策略
(一)開展多種活動,促進學生愛國思想的形成
高校教師需要真正發揮高校在宣傳愛國主義的主戰場的作用,開展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活動,促進學生愛國思想的形成。在具體的實踐中,高校教師可借鑒如下幾種措施:
措施一,定期組織觀看愛國電影。高校教師定期組織學生觀看愛國電影,尤其是建國電影,比如《建國大業》,讓學生融入其中,感受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人民從建國、立國到強國的艱難歷程,感受到無數先人的付出,加深學生對祖國的深厚情感,促進他們愛國主義思想的形成。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思想交流的平臺,結合他們的觀后感,給予相應的指導,真正讓學生在與教師的交流過程中逐漸形成正確的愛國主義觀念。
措施二,開展老兵探訪。高校教師可以結合本校實際,定期組織學生進行老兵探訪活動。開展此項活動的目的是,教師可以讓學生與老兵的交流,讓學生受到老兵語言、態度以及情感的影響,更為加深建國、建黨歷程的認知,使他們受到老兵愛國思想和行為的感染,懂得感恩先烈,熱愛祖國,促進學生愛國精神的形成。
措施三,開展愛國宣講。教師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愛國宣講。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搜集愛國主義的素材,并進行整理。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宣講內容給予相應的指導,讓學生真正在深層次理解愛國主義思想的前提下,表達的更具有邏輯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以及他們愛國主義思想的形成。
措施四,開展文藝匯演。高校教師可以結合不同的節日,開展針對性的愛國主義文藝匯演。比如,針對國慶,教師可以組織本校的文藝社團,進行愛國主義文藝匯演活動,真正社團通過文戲匯演的形式,加深對祖國的了解,促進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形成。與此同時,教師可以讓其他學生在觀賞文藝匯演節目的過程中加深對祖國的了解,促進學生愛國觀念的形成。
(二)立足實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進行愛國精神的培養過程中,教師既讓學業上更要落實在思想上,更應使他們落實在實際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可從培養應注重從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入手,開展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形成。具體言之,教師可以借鑒如下方式。方式一,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讓學生在工作中為社會、祖國做貢獻,凸顯學生的愛國精神。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專業,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融合實訓活動,讓學生真正懂得付出,獲得綜合素質的提升,使他們真正掌握更為專業的技能,為更好地融入社會,為社會做貢獻,打下堅實的基礎。方式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教師可組織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真正融入社會中,從社會的維度思考相應的問題,加深對社會的理解,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促進學生正確責任觀念的形成,使他們真正從社會的維度愛國。在實際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中,教師可以借鑒如下三種實踐活動。活動一,開展環境保護實踐活動。在實際活動的執行過程前,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在資源總量上具有較強的優勢,但是在人均資源擁有量上具有明顯的不足,讓學生真正樹立環保意識。在此之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環境保護宣傳活動,比如組織學生進行環境污染的調研活動,真正讓他們了解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并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工作中約束個人的行為,并真正從社會的維度要求個人的行為,使學生通過小小的行動,彰顯愛國的精神。活動二,開展幫扶活動。教師可以開展兩種形式的幫扶活動。形式一,為敬老院老人服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定期為敬老院老人服務,讓他們真正在活動的過程中,擺脫傳統的以個人為中心的思維,真正從社會的角度思考問題,思考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思考個人與祖國的關系,使學生真正跳出個人視野,從國家的角度思考問題,促進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形成。形式二,開展捐助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為邊遠的山區孩子舉行捐助活動,并定期開展“山區活動一日行”活動,真正讓學生在奉獻的過程中意識到助人為樂的意義,并在實際的實踐過程中逐漸擺脫拜金主義思想,真正形成正確的責任意識,并真正運用個人的行動愛國。
(三)構建愛國網站,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高校教師可利用互聯網,構建愛國主義網站,從不同多角度闡述我國的逐漸走向強大的過程,促進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形成。在實際的網站構建中,教師可借鑒如下幾點進行網站的建設。第一,引入愛國案例。教師可以引入愛國實例,比如,鄧稼先、焦裕祿等等的生平事跡,讓學生在觀看上述內容中受到愛國思想的熏陶,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第二,引入熱點實踐。教師可將一些熱點事件發布到此網站上,讓學生積極討論,并結合學生的觀點和思想進行正確的指導。以“一帶一路相關新聞”為例,可延展此部分內容,比如張賽出使西域、中國古代的陸上絲綢之路及海上絲綢之路等等,讓學生在觀看視頻中,感受到做祖國的強大,促進學生愛國思想的形成。第三,引入中國文化。教師可以在此網站上引入相應的中國文化,比如古代四大發明、文學典籍等等,讓學生真正在了解這些內容的同時,讓他們逐漸樹立民族文化自信,促進他們愛國精神的形成。總之,通過進行愛國網站的構建,教師一方面讓學生更為全面地認識中國,認識中國的文化,另一方面也讓學生逐漸樹立民族自信,促進他們民族自豪感的形成,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
總而言之,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得以生存的重要因素。高校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此種精神,真正讓學生從歷史、社會及個人發展的角度加深對愛國主義思想的認知,并讓他們通過個人的實際行動,去愛國。更為重要的是,高校教師需深入了解各種訊息,并將其引入愛國教學中,適時地引導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更為理性的愛國。
參考文獻:
[1]吳婷婷.論新時代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現狀與建議[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02).
[2]白錦川.新時代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研究[J].中國報業,2021(06).
本文系廣西壯族自治區2019年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項目新時期大學生政治價值觀現狀及其教育對策研究(編號:2019SZ073)的最終成果。
作者簡介:孫文靜(1989-),女,河南周口市沈丘縣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