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申畢力格
摘要:我國高度關注地方文化的傳承,蒙古語言文學是重要的地方文化內容,在推動地方文化發展中起到促進作用。在新發展形勢下,蒙古語言文化教學中逐漸暴露出教學形式單一等問題,導致實際教學效果低于預期。對此,應結合蒙古語言文學教學現狀,進行教學改革嘗試。本文結合蒙古語言文學教學實踐分析,針對教學改革提出了建議,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蒙古語言文學;改革;嘗試
語言文學是民族文化的載體,蒙古語言文學融合了民族精神、思想內涵等,充分體現了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在發展新形勢下,我國注重推動民族文化教育改革,其中促進蒙古語言文學改革發展是重要內容。在我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蒙古語言文學是重要組成部分,在延續傳統文化中發揮價值。為切實提高蒙古語言文學教學質量,應嘗試進行改革創新,主要是改進教學方法、調整教材內容等。
一、概述我國蒙古語言文學
蒙古語言文學是指系統性的蒙古語言文學知識,展現出較高的文藝理論素養、文化內涵等。蒙古語言文學屬于文學賞析課程,主要是要求學生學習與賞析蒙古語言文學,其中包含理論思想、歷史發展、道德要求等內容,涵蓋了語言學與文學的專業學科知識。在我國文化發展中,蒙古語言文化具有特殊性,其中包含蒙古特色文化。蒙古語言經歷長時間的演變與發展,逐漸形成較為獨特的蒙古語言體系,很多學者都在探索蒙古語言。在學習蒙古語言文學過程中,人們能從蒙古語言文字中感受創作者的情感思想、情緒變化及意境等,領略獨特蒙古語言文化的魅力。
二、當前蒙古語言文學教學中常見問題
(一)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不適合
蒙古語言文學課程有較為獨特的教學特征,和專業學科課程有很大差異,如數理化課程能實施量化教學。但蒙古語言文學有比較繁雜的語言及文學知識,對應的教學內容比較抽象,理解難度較大。同時,蒙古語言文學也區別于經濟等專業教學,教師在講解經濟等知識時,可借助生活真實案例輔助講解,而蒙古語言文學教學需要直接講解。因此,在蒙古語言教學中,會出現蒙古文學知識脫離生活的情況。并且在蒙古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所采用單一灌輸式教學方法,并未利用信息技術等實施教學,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學生理解蒙古語言文化知識,導致很多學生難以掌握真實意思等。部分教師在蒙古語言文學教學中,只重視講述蒙語語言知識,沒有了解學生的學習感受,導致學生對蒙語語言文學的學習熱情明顯下降。
(二)學生無法牢固掌握蒙古語言基礎知識
蒙古語言文學學習中,學生應具備較強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等,要掌握蒙古語言基礎知識,并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蒙古語言文學包含蒙古語言知識,學生若不能牢固掌握相應的基礎知識,將無法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但部分教師卻不注重培養學生文學素養,對蒙古語言基礎知識的講解不全面,使得學生無法克服學習中的難題,學習蒙古語言文化時不積極。
三、蒙古語言文學教學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掌握蒙古語言文學教學特征,豐富現有教學資源
對于蒙古語言文學教學工作,學校應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院校教學資源等,分析社會對蒙語語言文學教學要求等,基于蒙古語言文學教學改進人才培養策略。學校應組織開展蒙古語言文學的創作比賽等,讓學生將所學文學理論等知識付諸實踐中,使學生提高對學習蒙古語言基礎知識等的重視。學校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有關蒙古語言文學的實踐活動,提供有關蒙古民族的經濟發展、民俗風情等內容,使學生深入了解蒙古語言文學相關知識,提高學生蒙古語言文學的學習質量。學校能為社會輸送更多地了解蒙古文化的高素質人才,為推動蒙古語言文學的發展貢獻力量。學校實施蒙古語言文學教學改革,應讓學生將所學內容應用與生活實踐中,幫助學生突破傳統理論學習的限制,使學生能對蒙古語言文學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科學調整蒙古語言文學教學內容,切實提升教學質量
蒙古語言文學教學涉及非常繁雜的文化內容,相應的學習難度較大。因此,教師在蒙古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既要講述相應的理論基礎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分析,了解學生學習蒙古語言文化的感受。這就要求教師適當調整蒙古語言文學教學內容,可采用合作教學模式,也能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實施個性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蒙古語言文化,促進學生的文學素養、理解思考能力提高。同時,教師應依據社會人才需求等,對教學形式進行科學改進,實現蒙古語言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采用多元教學方法,合理布置探究性任務
在蒙古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分析學生的學習反饋、教學效果等,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讓學生學習蒙古語言文學中提高自主性,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蒙古語言知識,更好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教師應科學調整教學評價方式,讓學生通過自評與互評全面了解蒙古語學習中的不足,促使學生盡快改進自身學習方法等。教師可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引導小組成員共同學習蒙古語言文學知識,指導學生圍繞蒙古語言問題等進行探究思考,使學生在學習蒙古語言文學時保持高漲的熱情。同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將所掌握的蒙古語言文學知識應用于生活中,讓學生認識到蒙古語言學習的重要價值。教師可圍繞蒙古語言文學知識點,設計多道探究性問題,讓小組學生針對問題進行討論思考,使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自主解決問題,促使學生逐步提高學習蒙古文學語言知識的效率。
(四)創新設計蒙古語言文學課程,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在蒙古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點講解蒙古民族區域的文化知識,對課程進行創新設計,引導學生加強對傳統文化知識內容的學習,引入更多實踐性文化知識。教師應先引導學生理解蒙古語言文學的理論知識,再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應用,使學生能做到高效學習蒙古語言文學,促進學生提高文學素養。
總結
綜上,在蒙古語言文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掌握蒙古語言文學教學特征,合理運用豐富的教學資源,對蒙古語言文學教學內容進行調整,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布置探究性任務,并對課程教學進行創新設計,促進蒙古語言文學教學效果提高。
參考文獻
[1]米彥青. 時代變局中的中華民族文學書寫——以道咸同時代蒙古文學思潮為視角[J]. 民族文學研究,2019,37(01):126-137.
[2]額爾敦哈達. 巴·布林貝赫蒙古文學教學與蒙古詩學研究述評[J]. 民族文學研究,2019,37(01):172-173.
[3]米彥青. 清代八旗安養制度下的駐防蒙古文學[J]. 民族文學研究,2020,38(05):13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