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紅蓮
摘要:德育教育作為現代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小學語文學科教育發展的重要催化劑和目標。并且,對于小學生的成長發展而言,德育教育的滲透也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和價值。基于此,本文就從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入手,結合語文教材內容以及德育教育滲透的必要性分析,來具體談談如何更好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等環節中,實現德育教育的滲透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策略
引言:
近年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深入人心,在學校教育領域中,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越來越徹底。在此背景之下,傳統的教育思想理念等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現代化的小學語文教育體系也逐漸成熟起來,在德育教育滲透方面,也越來越重視。對此,本文就從德育教育的滲透教育展開探討。
一、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德育滲透對于小學生的生活發展有著指導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利用一些與小學生的生活接近的案例或者素材,能夠很好的解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不足的問題,提高小學生的理解感悟。同時,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更好的促使小學生從語文學習中,提高自己的生活應用能力,指導小學生的生活發展。
(二)塑造小學生的精神世界
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教育是本身包含在語文學科體系之內的,兩者的發展目標是不謀而合的。作為小學語文學科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教育更是小學生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塑造教育元素,不僅能夠促進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還能夠幫助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三)為祖國的未來發展奠基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德育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首要任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當前這個時代環境之下,小學生的德育素養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國家的未來發展。因此,作為培養祖國的下一代的重要法寶,我們必須要重視德育教育,在學校教育體系內實現德育教育的滲透,培養學生擁有較好的思想品德和優良的行為習慣和個人素養,以保證社會穩定和人才儲備。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深挖教材,將德育教學內容與教材內容進行結合
縱觀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不難發現其中課本篇章非常多,內容更是數不勝數。如愛國類《升國旗》(一年級上冊)、人生哲理類《落花生》(五年級上冊)、思想品質類《不懂就要問》(三年級上冊)、優秀品德滲透教育類《十六年前的回憶》《為人民服務》……對于小學德育教育來說,其語文教材中包含了非常繁多的德育元素,非常值得挖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一支善于發現的眼睛,不斷挖掘教材中的內容,挖掘德育教學元素。讓學生利用各種德育教學元素載體,一方面獲得更加輕松愉悅的課堂體驗,一方面更深刻的在課堂學習中,領會德育內涵,接受到正確的德育教育熏陶,促進小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的正確發展。其次,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下,能夠借助于豐富的德育教育內容素材,幫助小學生了解到更豐富的德育元素,給小學生一種置身于故事情境中的真切地感受和體驗,能夠有效的培養小學生的情感體驗力和思想創造力。
例如,教師在教學《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的時候,可以在課文講解中,向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在感悟雨來的精神品質的同時,引導學生了解學習先輩們的為國奮斗、愛國精神的偉大,貫徹落實愛國主義情懷教育。如果缺乏了課文中具體內容的鋪墊,缺乏具體的載體,如果是單純的愛國主義教育勸導,那么,其教育必然會淪為“泛泛之談”,缺乏真實的說服力。類似的課文還有很多,如《為人民服務》《金色的魚鉤》等等,在語文課文引入中,離小學生的現實生活比較遙遠的愛國主義教育變得更加具體,更加接地氣。在課堂上,雨來的形象躍然腦海里,一言一行,都是小學生的學習的榜樣,是小學生對愛國主義的形象的感知和理解的載體。德育教育看似并未直接點明,但是在點滴滲透里,小學生已然埋下了愛國的種子。
(二)結合教學內容適當安排課外活動作為教學補充
小學德育教育,除了與課內教材、課堂活動的結合之外,還可以從更為廣闊的社會生活實踐中尋找結合點,在小學語文課外教育活動中,適當設計一些德育教育活動,開展德育滲透教育。尤其是對于好奇心強、探究欲強的小學生,設計更為精彩有趣、意義深刻的課外活動,十分受到小學生的歡迎,也正因為課外活動本身的巨大吸引力,課外活動在德育滲透教育中的作用往往會十分有效,能夠“四兩撥千斤”,起到較好的德育教育效果。
例如,在教學完畢《為人民服務》一課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學校附近的環境,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實踐互動,帶領小學生前去敬老院,組織小學生真正的參與到“為人民服務”中,在服務中,激發小學生的敬老愛老、幫助他人的等的優秀品質。除此之外,還有如在每年的植樹節、清明節前后,學校可以組織小學生開展學雷鋒活動、烈士陵園祭掃活動、學雷鋒活動等,這些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德育滲透教育活動,對于培養小學生優秀的精神品質的作用十分突出。
(三)在教學中始終堅持教師的榜樣作用
要知道,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受限于自身的社會閱歷以及經驗認知等,導致小學生對與教師的依賴性較大。也正因如此,教師必須要適合保持自身的榜樣影響力,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時刻注意言傳身教的影響。在小學語文課堂互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榜樣的教育作用,利用小學生的不自覺模仿習慣,以自身高尚的德育道德水平和良好的個人素養,在互動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促使學生逐漸形成較好的個人品德行為習慣。
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首先必須要保證自己的專業水平,所謂文藝范,就是語文教師的最好的體現,學術素養、文學素養、語言功底等,都是語文教師需要擁有的優秀專業水平。除此之外,還包括語文教師的個人素養,包括溫文爾雅、談吐文明、風趣幽默、引經據典、出口成章等,都是語文教師應該盡可能達到的個人品德目標。為人師表,教師必須要時刻保持自己的一言一行的端莊,充分的將德育教育融入到自身的道德素養中,在潛移默化中,利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實現德育教育效果。
例如,在教學《紅樓春趣》一課中,如果教師能對《紅樓夢》有很深厚的了解和認知,其課堂教學而必然會十分有趣。從紅樓一干人等的來龍去脈到其背后所蘊含的復雜故事,吸引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既能夠勾起小學生的閱讀全書的興趣,又能夠帶給學生美好的課堂閱讀體驗和享受,讓學生深刻理解到閱讀的意義,從而促使學生形成更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育和德育教育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的,二者相互呼應,缺乏其中任意一個部分都是不完整的。對此,小學語文教育必須要重視德育滲透教育,保持科學的態度,在潛移默化中,關注語文教學發展和德育滲透教育,借助科學的教學方式的跟進,促使學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德才兼備的新世紀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黃晗卿. 關于如何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研究[J]. 文淵(中學版), 2019, 000(008):P.436.
[2]唐紅萍.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 學生·家長·社會:學校教育, 2020(5): P.1.
[3]于志賢. 新課改視野下如何加強小學語文德育教育[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20, 000(003): P.81.
[4]李家旺. 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語文 德育教育策略探究[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9(5): 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