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丹丹
摘要:鄉村教育是我國教育藍圖不可或缺的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鄉村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這一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如經費不足,撤點并校的爭議,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農村師資問題等,筆者就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討論,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鄉村教育,問題,解決對策
一、教育藍圖不可或缺的部分:底層關懷、鄉村教育
(一)教育藍圖更需要關懷作為形而下的群體與個體
教育藍圖不應該只是作為形而上學的口號,更重要的是它應折射出鄉村教育有待進一步改善的地方,真正的教育藍圖應警惕由于底層的人微言輕而導致的教育藍圖僅僅成為一個口號。教育藍圖是否真正實現的衡量主體在底層,在鄉村教育,同時我們想真正了解鄉村學校,鄉村教育,我們應該下落到對底層具體生活情境的微觀深層研究之中。
(二)教育公平真正實現的核心和關鍵在社會底層在鄉村教育
教育藍圖真正實現與否的衡量對象在底層,顯然在教育藍圖的語境下,我們不得不高度重視,底層人群,鄉村教育的問題,因為只有當這些底層社會中的每個個體都認同這份藍圖時,教育藍圖才能真正得以實現,否則如果僅僅是部分人的藍圖,而底層社會,農村學校并未感到公平時,我們不得不懷疑教育藍圖的意義和價值。
二、鄉村教育存在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的鄉村教育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鄉村教育中存在一些問題。
(一)城鎮化對鄉村教育的影響
城鎮化過程促使農村人口向城鎮流動,帶來了城市的繁榮,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更多的農村人口能夠得到更多的就業機會,教育的社會流動功能能夠得以充分發揮但同時,城鎮化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1鄉村教育邊緣化,人們更多的將目光聚焦于城鎮,城鎮學校的發展迅速,而當地的鄉村教育卻被忽視了,2部分鄉村人口是被趕著進城鎮的,而學區房,異地高考等將是他們所面臨的一大難題,3城鎮人口多重視教育,培訓機構等屢見不鮮,而那些家庭條件一般或貧困的農村孩子只能在他們微小的教室中惶惶不可終日。
(二)鄉村教育主要問題
鄉村教育所存在的問題并不是這個時代所特有的問題,它是一個長期而漫長的累積的結果,而城鎮化使得這些問題更加突出。
1.經費投入的不足
我國鄉村教育發展嚴峻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經費投入不足,單就政府對農村教育的投入來說每一年的增長幅度都很大,但相對于城鎮而言,鄉村教育投入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國家審計局曾對中西部部分地方農村教育經費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如下問題經費的保障不夠到位,經費的使用管理上存在問題,農村義務教育債務負擔沉重,所以經費困難是鄉村教育面臨的一大問題。
2.撤點并校的爭議
撤點并校,學校向鄉縣集中,直接后果是城鎮出現巨型學校而農村學校則所剩無幾,學校集中于城鎮上也給農村學生的上學帶來不便,路途遙遠,多數家庭選擇寄宿制,而大部分學校的宿舍遠未達到學校宿舍的標準,再者學生早早遠離父母,獨立生活導致親子關系疏遠,這樣對學生的生理,心理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更深層的撤點并校會帶來鄉村文化的斷裂和鄉土認同的迷失。
3.鄉村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
鄉村進城務工人員留村子女的教育問題,父母進城務工而子女留在農村,長期的單親監護或隔代監護使留守兒童無法在童年少年時期得到完整的關愛,可能或多或少會產生一些問題,而家長對這些孩子在學習方面的幫助減少,監督減少,孩子會產生厭學,逃學,輟學的現象,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顯示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及初中教育的在學率都低于正常家庭的兒童。同時,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在縣城也會受到一些政策的阻授如學區房等。
4.鄉村師資問題
鄉村編制較少,而編制對每一位老師來說不僅是一種認同,更可以給老師歸屬感。而鄉村老師的待遇相對于城市教師而言很底,而與迅速增長的物價,老師的工資更讓人難以啟齒,同時許多農村寄宿制學校,農村教師扮演著父母的角色,包攬學生的一切生活起居,農村教師身心俱疲,自我價值被否定。同時在城市里受過高等教育的學子,來到偏遠的農村,他們的內心熱情就如同潑了一盆冷水一般,所以大學生畢業后很少選擇在農村工作。部分學校的老師承受不了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壓力,紛紛離開教育崗位,造成了農村教師的大量流失。
三、我國農村教育發展的對策
(一)完善教育經費投入體制,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政府應加大投入,解決農村教育中的基礎設施問題如校舍,課桌椅,投影儀,困難學生的補貼,教育工作者的補貼等。同時應盡快想辦法解決各地教育負債和繼續負債及資金缺口問題,增強農村教育的經濟基礎,以避免產生新的債務,提高其償還債務的能力,建立債務約束機制。還可以通過提倡和鼓勵社會各界人士投資辦學等拓寬經費來源渠道。在增加經費投入的同時,還應提高經費使用效益,嚴禁一些部門對農村學校和教師的經費亂攤的情況。對每一筆經費的使用情況都應有記錄,堅決杜絕亂用的情況。
(二)政府和學校應多一些人文關懷
撤點并校后,許多學生寄宿在學校中這些學生或多或少的會缺失關愛,學校應盡量考慮到學生的各種需求,除了提供一些必要的硬件物質條件外,還應該組織一些活動,讓學生心理上有所滿足,同時對于一些農村的留守兒童教師應該給予更多的關心,學校不僅是知識傳授的地方,它更應該是學生心靈的寄托。
(三)提高教師的素養
鄉村教育的發展離不開教師,教師在鄉村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可能是學生能接觸到的最有學識的人,鄉村教師的待遇與城鎮相比有待進一步提高。同時應給予鄉村教師更多的進修的機會,讓他們的知識儲備量進一步提升,城鎮學校與農校建立伙伴關系,鼓勵城鎮有豐富經驗的老師到農村學校進行指導交流,但這種交流要避免城鎮教師為晉升到農村到農村走過場。另外一些榮譽,獎勵等應向農村教師傾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一些優秀、經驗豐富的老師轉正機會。
行文至此,不禁回憶起筆者2016年在陽泉市小河學校支教的場面,大學畢業后在東部一個城市任教,但那一排排窄窄的教室,還有那群可愛的學生總是會出現在睡夢里。如果說教育是一個事業,那么鄉村教育就是一項有情懷有溫度的事業,鄉村教師他們雖然默默無聞但他們是那群應該被時代記載的英雄。那些村小斑駁的磚瓦,是一代又代人生命的起點與畢生的回憶。
參考文獻:
[1]秦玉友,曾文婧.新時代我國農村教育主要矛盾與戰略抉擇. [J]中國教育學刊, 2018. 08 :47-49.
[2]廖其發.多元一體: 中國農村教育的價值取向.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1期,2015.0 2:106-108.
[3]凡勇昆, 鄔志輝.論我國新農村建設與農村教育布局調整. [J]教育研究,2013,07:28-30.
[4]秦玉友,鄔志輝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狀況與未來發展思路.東北師大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 2017年第 3 期:1-3.11025FDB-1557-401F-97AD-44821EF710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