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
摘 要:對于幼兒來說,良好的自信心,對于幼兒的各項能力的發展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能夠有效的推動幼兒的各項能力的提升發展,保證幼兒的思維活躍度,提高幼兒的思考、學習、發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以強大的內因保證,為幼兒的各項能力素養培養奠定基礎。基于此,本文就從自信心的培養角度來展開探討。
關鍵詞:幼兒教育;自信心培養;人際溝通;個體差異;獨立思考能力
引言:
由于幼兒的思維比較簡單,理解能力、實踐能力等比較弱,對于自信的真正含義,很多幼兒都無法很好的接受。因此,在幼兒教育體系內,需要教師積極引導,科學指導,幫助幼兒建立強大的自信心。
一、 當前我國幼兒教育中自信心培育的重要性
(一)幫助幼兒進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具體來說,當幼兒在教學中,只有感到對學習、對自己充滿信心,才會有足夠的勇氣、有足夠的動力繼續努力,配合教師安排的活動,取得較好的成績。因此,在幼兒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重視鼓勵的作用,重視幼兒的信心培養的重要性,以自信心培養的積極影響來推動幼兒的獨立思考能力的不斷發展。
(二)幫助幼兒進行高效的人際溝通
經兒童心理學研究,幼兒在與陌生人交往過程中,幼兒的性格是趨向于害羞和內向的,表現為很多幼兒在一開始是不敢與人主動交流,或者會躲藏在爸爸媽媽身后。在幼兒世界,消極的友誼觀會嚴重阻礙幼兒的人際溝通能力的發展。而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良好的自信心,會使幼更加大膽,更加陽光樂觀,更加開朗活潑,更加勇敢無畏,幼兒在強大的自信心的支撐下,會更大方的與人交流、溝通、互動,人際交往能力會在自信心的支撐下逐漸提升。
(三)幫助提升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盡管幼兒教育給更注重幼兒的素質全面發展,主要側重于幼兒的興趣、行為習慣、素質等的培養,但是,在幼兒學齡前教育階段,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為接下來的小學教育做準備,從簡單的文化知識學習角度,滲透部分文化知識內容,為小學識字教學、計算教學等奠基。對此,幼兒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需要關注幼兒的學習動態心理變化,尤其是面對幼兒的學習困難,要積極采取鼓勵措施,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并巧妙設計教學,使幼兒在不斷獲得成就感、喜悅感的過程中,激發幼兒的自信心,促使幼兒對學生產生積極的認知和心態意愿,促使幼兒展開主動學習。
二、 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策略
(一)正面引導,幫助實現幼兒的正面積極評價
教師在教學評價時,需要重視評價的影響力,多采用一些正面的、積極性的評價,給予幼兒積極性的心理影響,保護孩子的自尊,合理選擇評價語言,合理把握評價時的表情、動作、神態、語氣等,時刻反省并注意自己的言語舉止,密切關注幼兒的心理變化。對于教師來說,任何孩子的行為,都不是簡單的對錯就能夠界定的。對于幼兒的評價,需要教師刨根問底,以雙向型的思維來對待幼兒的行為,一方面要認同并稱贊孩子的正確行為,另一方面要在認可幼兒的積極行為的前提下,對待孩子的錯誤、問題,以科學的方式選擇處理方法,或和藹勸誡,或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對于孩子的錯誤或者問題,教師必須要嚴格杜絕嚴厲的批評或者毫無人情的指責、處罰,嚴格控制以幼兒的自尊心作為懲罰的教育指導思維。幼兒教師必須要科學認識到幼兒的問題動因所在,深入了解幼兒心理,應在對幼兒的想法、動機等有一個深刻的了解的前提下,然后判斷是非,開展專項指導教育,指導幼兒改正錯誤,積極進步。
(二)積極展開幼兒教育活動,培養幼兒的自我效能感
很多年幼的孩子乍一進入幼兒園,很容易因為陌生環境和人際關系的困擾,造成對教師比較依賴的現象。這種現象非常正常,也比較常見。對此,幼兒教師可以借助一系列的引導、教育、實踐等活動,來幫助幼兒適應園內生活,降低幼兒的依賴性心理,幫助提高幼兒的自信心。
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靈活設計教學,通過實踐等方式,給幼兒更多的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鼓勵幼兒獨立完成任務,教并對幼兒進行正面的評估,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對于實踐活動的設計,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心理情況和需求,循序漸進的設計實踐活動的難度。從簡單到困難,逐步通過活動來提高幼兒的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己整理個人物品,或者自己穿衣服、自己清理桌面衛生、自己動手制作模型玩具……盡可能的讓孩子獨立完成,教師在旁予以一定的簡單指導即可。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幼兒會逐漸形成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的概念,依賴性會逐漸降低,自主性會逐漸提高,自信心也會逐漸增長,自我效能感會得到更大的培養。
(三)家校合作,促進幼兒的自信、健康成長
在幼兒階段,由于幼兒本身年齡幼小,思維發育、語言發育等尚未成熟,對世界、社會的了解還比較淺,導致幼兒的世界認知、價值觀、人際交往等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更容易產生模仿的行為現象。對此,家庭教育觀念、學校教育理念等對幼兒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且非常深遠。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家長和老師的負面評價或者無意間的舉動,甚至有可能對幼兒的心靈造成巨大上海,影響幼兒的自信心,如對幼兒開玩笑、交際表情語言等,都有可能會給孩子的自信心產生巨大打擊。而自信心培養,能夠以積極的引導,促使幼兒形成積極的心理狀態,以保證幼兒的健康成長。
因此,在幼兒教育體系內,必須要聯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力量。一方面,家庭教育必須要注重對幼兒的科學教育,不可過度溺愛,要適當的讓幼兒學會承擔、學會自己處理問題、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學會自主思考等,尤其是要注重在家庭生活中,不能過度干涉幼兒的自主成長試錯過程,如對幼兒的一些錯誤,要采取科學的教育引導方法,不能大聲呵斥或者嚴厲懲罰。例如,幼兒吃飯摔碎了碗,或者幼兒打倒了牛奶,家長要平穩心態,要積極引導幼兒自主處理后果,自主清理或者自主思考解決方案。而不是在家長的嚴厲呵斥之后,家長自己收拾“爛攤子”,如此教育,幼兒將會不懂如何承擔后果,也不會形成正確的問題解決思維,更會給幼兒的心靈造成陰影,導致幼兒害怕犯錯,卻屢屢犯錯,久而久之,惡性循環,幼兒的心理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另一方面,學校教育必須要密切聯系家長,保證家校教育的一致性,避免出現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背離情況,從而導致孩子的內心出現糾結扭曲的現象,進而影響教育效果。
三、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幼兒教育來說,自信心作為誘餌的成長必備要素,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意義重大。教師在具體的教育工作中,需要高度關注并積極培養幼兒的自信心,開展自信心培養教育,以巧妙地教學設計、積極的教學評價和全方位的家校合作,促進幼兒的能力素養的綜合提升,使幼兒獲得更加穩定的自信心的素養提升效果,提高幼兒對自己、對社會、對人際關系等的自信心,使幼兒在自信心的推動下,不斷進步,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高倩穎. 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策略[J].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 2020, 000(002):P.120.
[2]陳士杰. 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策略分析[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9(37): P.1.
[3]陸俏虹. 淺談新時代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策略[J]. 山海經:教育前沿, 2020(6): P.1.
[4]張健英. 論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策略[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20(7): P.2.
[5]邊巴曲珍. 幼兒教育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策略分析[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9(40): 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