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雀屏
摘要:本文作者通過調查和相關訪談,對班主任班級情緒管理方面的現狀進行了實地調研。通過統計分析的基礎上,歸納并概括、分析出當前小學班主任于班級情緒管理項目所存在之不足及原因。重點據此針對性地提出了提高此類管理的一些策略。
關鍵詞:小學生班主任;班級;情緒管理策略;分析探究
引言:
如今,提升小學班主任之班級情緒管理策略能力,是一大必然舉措。策略運用的恰當與否,直接影響到學生們的身心健康。故要求每一位小學教育工作班主任,均需運用積極的管理策略,使每位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得以健康成長。
一、小學班級情緒管理的意義
(一)可調節班級學生之間的矛盾
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正是貪玩、愛鬧的年紀,其思想簡單、情緒波動頻繁;學生之間的相處也總是充滿矛盾卻又特別容易化解。對此我們不能從自身的角度出發去評價小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相反,我們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加以引導和管理,用溫和的方法影響其情緒。
(二)可提升同學們學習質量
小學生擁有著天真爛漫的性情,對于任何事情都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所以其無法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中去,適當的對其行為進行規范,讓其從心底里對“對”與“錯”有明確的界限,并且讓其養成良好的自律品格,可使同學們得以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與狀態,集中其注意力,并對課堂產生興趣。
(三)可增加班級之凝聚力
班級是一個整體,惟有這一整體具有凝聚力,才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班級情緒管理通過管控、調節學生情緒,并通過班集體文化建設,可增強班級之凝聚力。
故此一研究,對提升班主任班級情緒管理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愉悅等,意義重大[1]。
二、小學班級情緒管理策略現狀
在以往的班級管理中,我們往往忽視了學生的情緒管理,對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來的不正常的情緒缺乏相應的管理和疏導,也因此導致大量的情緒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解決,而給我們的班級管理帶來隱患。所以,在“以人為本”的今天,我們不能任這種錯誤蔓延。
三、提高小學班級情緒管理能力的策略
(一)樹立崇高的職業道德理想
目前而言,班主任必須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觀念,增強自身職業責任感,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良性發展,從自身實踐出發改善教管方式,進而建設良好班風環境,于潛移默化中,使同學們形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及相應的優秀品質。
(二)用愛作基石,鑄造情緒管理之魂
如今的班級情緒化管理,就是在實踐中從人性角度出發,踐行博愛和厚愛。博愛,就是要心胸開闊,努力用仁愛來感染、鼓舞,公正評價所有學生,真誠溝通;厚愛就是,注意把握對應獎罰程度,并采取花樣懲措,如表演力所能及的節目,且避免批評唾罵、體罰等。
(三)小學班主任要培養良好的情緒調控能力
小學班主任于其工作、生活上難免遇到困境,若不能及時有效的調控制好,必定會影響日常教學管理,易導致班級管理之偏差。而面對小學生情緒變化,首先班主任要控制好自我情緒,特別當面對孩子們因情緒失控所致之失范現象時,務必保持冷靜;要深入真知此年齡段的孩子特點——其情緒變化事出必有因,并耐心傾聽,設法讓他們表達出來。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創設良好的情緒氛圍
日常班級管理中,可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豐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互相地幫助、監督,這樣既可鍛煉他們的團結協作意識和配套能力,學會互助,還能增強其自主管理情緒的能力。此類活動要確保做到如下幾點:
其一,結合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活動計劃方案和其措施。班主任可利用班會課或設計其他活動,給學生普及情緒管理的心理健康知識。一至三年級的班主任讓學生了解“什么是情緒”“情緒的作用”以及“小學生情緒管理的方法”等內容;四至六年級的班主任可圍繞“什么是情緒”“小學生情緒情感特點”以及“如何進行情緒管理”等內容展開。
其二,內容要符合孩子們年齡特點,滿足其身心成長所需,能調動其參與熱情,自發加入,如情景劇表演、知識競賽等形式就勝于干巴巴的說教。
其三,活動需突出它的目的性,給予學生更多自我情緒管理機會,讓同學們可從活動充分鍛煉。
在此過程中,班主任務必循循善誘,引導、告訴學生活動之意義,教導他們既要競爭亦需團結,培養良好的團隊情緒意識。
(五)加強對學生的情緒控制和引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須知,并非所有情緒表現都是屬正常。因此,班主任應讓學生學會分辨各種情緒,做到因人、地、時的不同變化合適表達。要讓其學會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合理發泄情緒,并學會用自我暗示、深呼吸等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促進其個人提高情商、以及增強調控情緒的能力。
進而,若不良情緒持續時間過長,也不利于班級發展。這時班主任要及時引導班級情緒,個別溝通,引導換位思考,才有利于增強相互理解與高質溝通,鼓勵他們通過自身的理智實踐活動來使情緒走向成熟。
最后,要讓學生能感受到班級的期待。我們教師要善于用某種觀點,做到客觀、中肯地分析各個學生,并充分發揮人類情感所具之與人交互生長、互相感染的優質特性,進而對其未來成才表示多種美好期望,且讓其盡快洞悉,而這會讓青少年心理上產生正面、積極的發展定勢[2]。
同時在期待中,亦針對性提出對其不同時期的正能量情緒期望,讓同學們在體驗之中,將自我情緒控制能力加以提高、改進。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班主任教師應結合小學生年齡和其的行為特點,及時引導他們的諸多情緒狀態,創設溫馨、美好的班級環境,同時讓孩子們產生滿足、自豪與幸福感,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學習。如此,既能讓學生們于自我監督和彼此互幫互助基礎上把為人處事的綜合能力提高,還能培養形成樂觀向上的健康人格。
參考文獻:
[1]馬運珍,邵澤玉.小學班主任班級情緒管理策略分析[J].黃河.黃土.黃種人,2021(11):28-29.
[2]趙夕聰.做情緒的主人——小學班主任班級情緒管理策略探究[J].教育,2020(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