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嫦
摘要:本文站在數字化背景下對圖書館服務創新展開研究,認為如今互聯網、物聯網、5G、AR、VR、MR等融入到了一部分行業當中,為行業發展提供了科技動力。圖書館作為社會服務主體,也必然要將這些融入到服務當中,為讀者打造一個多元化閱讀空間,同時能夠依靠圖書館核心館藏為讀者提供在線專業培訓,為知識型社會建設提供助力。
關鍵詞:數字化;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研究
前言:在全民閱讀以及知識社會構建之下,圖書館對外服務功能必須加強。為了提升圖書館服務功能,有必要抓住現代技術,結合讀者閱讀習慣,展開必要的讀者分析,確保圖書館資源和讀者一一對應,提高館藏利用率。故而創新服務是以讀者閱讀需求分析為起點,以提高圖書館服務水平為終點,以新媒體、新技術為抓手的綜合工作。
一、數字化背景下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形式
(一)大數據、云計算分析讀者需求
在新時代人們的閱讀多元化,其中碎片化閱讀趨勢最為明顯,這也導致讀者閱讀需求過于分散,依靠傳統前臺數據庫形式很難總結出規律。所以圖書館需要融入大數據、云計算來對海量讀者展開分析。大數據技術以云平臺為基礎,擁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將結構、非結構、半結構數據采集,并從中發現讀者閱讀規律。能夠對本市讀者所在區域、閱讀興趣、閱讀偏好、文化層次、收入水平等展開分析,最終形成“讀者地圖”[1]。
一般而言,經過大數據、云計算分析之后,讀者的閱讀需求主要有:學習需求、休閑需求、工作需求、培訓需求。即:學生群體因為學習需要會選擇專業書籍、課外書來提升本身綜合能力;為了打發時間而選擇在線閱讀或者入館閱讀,這部分人以老人居多;工作需求則是因為工作內容需要有關技術及知識,所以才會閱讀有關資料、文獻;想要獲得某種培訓增強自身競爭力。讀者的閱讀規律被總結出來之后,圖書館可以結合本館現有館藏,來積極對接出版社等機構,有針對性地更新館藏,確保有限的采購經費得到最大利用。館藏更新后,可以通過融媒體手段面對本館會員發送信息,引導會員入館閱讀。也可以針對特殊群體培訓需求提供相應的培訓活動,例如茶文化、酒文化、水墨丹青等培訓。
(二)線上線下主題閱讀活動活躍閱讀氛圍
公共圖書館要以服務社會為目標,需要積極地舉辦各類主題閱讀活動,既能直接關聯某一部分閱讀群體,又能讓某個專業領域館藏得到利用。在具體操作上要認真分析讀者心理,將他們喜愛的內容設置為主題。例如古詩詞、經典散文、現代詩歌、紅色文化、歷史天空等為主要內容的閱讀活動,都能夠吸引很多讀者關注。在網絡端積極推送活動鏈接,讓讀者點擊鏈接直接進入數字圖書館進入相應的主題閱讀活動;在地面包括圖書館大廳、社會機構組織大廳等擺設二維碼,接受讀者掃描,關注后跳轉到數字圖書館,一樣可以參加主題閱讀活動。這種主題閱讀活動必須要有讀者討論區,讀者在這里可以討論有關書籍內容,交流閱讀感受、暢談天下大事,以這樣的方式提高主題閱讀活動熱度。同時積極推出“閱讀有獎”活動,引導參與者轉發信息尋求擴撒,提高活動影響力[2]。對于擴散效果最佳者提供高級會員資格。
(三)塑造數字化閱讀空間
為了提升讀者閱讀感受,圖書館可以融合AR、VR、MR技術實現全新閱讀。AR閱讀采用的是計算機技術形成虛擬環境,能夠讓讀者看到動態畫面、聽到和文章內容有關的聲音,并且通過觸屏等形式能夠和虛擬閱讀環境交互。VR技術是虛擬現實技術,通過相應的設備,能夠將自己置身于一個虛幻的環境里,能夠瞬間看到圖書館大量的文字信息。例如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利用這一技術,可以將原本二維的圖書館轉變為三維圖書館,而且讀者能夠感受到身臨其境,和實體圖書館環境相差無幾。這對于不能出家門又想到圖書館閱讀的人群而言是一種非常好的選擇[3]。MR技術則是結合了AR、VR兩種技術的優勢,實現了虛擬現實混合,其真實性更高,效果更穩定。在這樣的先進的閱讀空間之內,讀者彼此也能夠交流意見,讓圖書館虛擬空間成為了社交平臺愛。
(四)5G+物聯網,打造高水平實體閱讀空間
5G技術加快了信息傳遞速度,10GB/S的速度極大地改善了人們閱讀體驗。另外,5G技術也讓物聯網水平提升,物與物信息交換速度更快,讓設備的反應更為靈敏。在圖書館實際管理當中,可以融入“5G+物聯網”,能夠打造出十分人性化的書架系統,可以讓圖書館空間得到有效利用,給讀者塑造出最舒適的閱讀環境。例如:智能送風、智能消毒、智能引導。如今也有了智能機器人,其憑借強大的AI技術能與讀者無障礙溝通,可以精準地引領讀者到達相應的書架之前。5G技術能夠對讀者進行精準推送,可以讓讀者享受最快捷最順暢閱讀體驗。圖書館融入“5G+物聯網”之后將自身真正地嵌入到了智慧城市之內,為城市發展、群眾文化素養提升提供保障[4]。
(五)總分館建設,打通閱讀服務最后一公里
無論虛擬閱讀如何發達,總會有一部分人喜歡圖書館真實閱讀環境,但因為各種因素影響,前往閱讀的愿望總會落空。尤其是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來臨,老年閱讀市場不斷擴大。而這部分讀者不精通現代閱讀方式,都比較習慣傳統閱讀。鑒于此,圖書館總分館建設勢在必行。總分館建設需要建立在“讀者地圖”之上。只有精準的“讀者地圖”,圖書館決策層才能做出最精準的選址,保證圖書館分館建成后,前來的讀者能夠達成預期流量。總分館建設之下,也有其他形式的總分館建設,即將無人管理智能型圖書館深入到了社區、小區當中,讀者憑借會員卡刷卡便可進入其中閱讀。總而言之,總分館建設作為一種服務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市民,打通了閱讀服務最后一公里。
二、新時代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存在問題和對策
(一)存在的問題
1.為了創新而創新。目前圖書館讀者服務創新成為了大小圖書館必須面對的問題,這其中存在一部分圖書館為了創新而創新,并沒有在項目的實用性、科學性、系統性方面做出更多的調研、觀察、研究,造成了項目使用率不高。
2.人才積累不足。任何服務創新最終都需要落實到具體的服務環節,即便先進的“5G+物聯網”“VR閱讀”等也都需要有專業人員保證系統的健康運轉。而且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這種高級維護人員越發顯得重要。但目前圖書館普遍缺乏人才,人才不足導致創新服務項目難以完全發揮作用,價值得不到最大體現。另外,目前圖書館的管理人性化不足,激勵薄弱,不能充分調動職工參與到創新服務當中[5]。
3.圖書館定位失準。在知識社會之下,圖書館仍然將自身定義在文獻、書籍收藏這一層次,缺乏主動服務觀念。在宣傳推廣上比較保守,不能向社會大眾展示一個具有創新能力嶄新面孔的新圖書館。這造成了大眾對圖書館印象不清,加上數字化媒體不斷涌現,導致讀者流失。這實際上也是圖書館市場意識不足所致。
(二)應對方案
1.適度創新,實用為上。圖書館需要綜合考察地區內圖書館行業動態、讀者素養、社會經濟、讀者信息等,能夠結合自身能力去有目標有計劃創新服務內容,不搞噱頭,必須要以實用性為主。在AR、VR、MR、5G等技術利用上,也需要做好市場分析,必須摸清讀者對這些技術的使用水平以及消費能力,若是貿然上這些高端服務項目,若是讀者消費能力不及,便可能造成過度投資,給圖書館經營帶來一定的風險。目前來看,5G即將普及,而且5G是AR、VR、MR、物聯網等技術基礎,可以先實現5G技術融入,給其他技術后續融入提供兼容條件[6]。
2.提高人才培養力度。第一,對目前職工進行必要的技術培訓,要讓所有人能夠順暢操作計算機以及相關軟件,能夠擁有一定的勝任力。第二,鑒于圖書館未來發展、服務方向的改變,需要對現有人員進行先進的5G技術、VR技術等基礎知識普及,為全面融入這些技術做好前期鋪墊。第三,積極從外引入專業系統維護、硬件維護人員,這是確保圖書館線上系統、線下服務的關鍵。第四,積極建立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能夠充分融入激勵手段,提升職工自主學習以及主動服務意識。
3.圖書館找好定位。第一,提高傳統項目服務水平。即要積極地分析讀者需求,并針對性豐富館藏。保證館藏滿足讀者多元化需求。第二,通過讀者精細化分析,要加強對團體性、機構性讀者群體管理,力求將圖書館嵌入到一些行業之內,或者是產業鏈之內,使圖書館成為智囊組織,和各行業協同發展。第三,創新宣傳模式,積極地組建融媒體,面對社會群眾展開全面宣傳,將讀者不斷吸引過來并進行數據庫管理,以確保服務供給的精準性,并在服務當中深入分析讀者深層需求,以此來提升讀者對圖書館的歸屬感、信賴感。第四,加強市場競爭意識,能夠時時刻刻分析市場、了解讀者,保證本身服務方式、服務方法、服務模式上的不斷改進。
總結:在數字化背景下圖書館服務創新需要遵循“實用化、科學化、系統化”原則,能夠保證服務創新和讀者需求緊密對接,通過創新方式去提升館藏利用率、提高社會群眾文化素養。圖書館需要跟上時代步伐,以融媒體方式宣傳推廣圖書館,建立數字化圖書館、打造人性化閱讀服務平臺、建設具有良好氛圍的閱讀空間。以大數據、云計算、5G等技術來構建先進的“網上網下”服務模式。
參考文獻:
[1]祝鳳云. 數字化網絡化環境下圖書館讀者服務模式研究[J]. 河南圖書館學刊, 2019(8):122-123.
[2]顏琪. 數字化網絡化環境下圖書館讀者服務模式研究[J]. 發明與創新·教育信息化, 2019, 000(010):127.
[3]王新靈. 數字人文背景下的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探討[J]. 科技創新導報, 2019, v.16;No.504(36):263-264.
[4]趙建鳳. 移動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數字閱讀推廣服務模式研究[J]. 才智, 2020, 000(002):242.
[5]尉遲曉春. 新媒體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的創新探究[J]. 新聞研究導刊, 2020, v.11;No.198(18):82-83.
[6]祝寧. 新媒體背景下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的創新探究[J]. 經濟研究導刊, 2019, 000(020):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