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士軍
摘要:讀書對于人的不同階段,都具有非常關鍵的意義。在當今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大時代下,教師們只有學會了相應的教學方式,才能釋放出語文閱讀教學的生命力。因此教師和學校都要充分發揮信息化的功能,把信息化融合到閱讀教學課程當中。引導學生探究讀書中的奧妙,并學會與同學進行協作。使學生發自內心的想去讀書,愛上讀書。教師可給學生提供許多有利于學生的讀書材料,來拓寬學生視野。
關鍵詞:教師;培養;閱讀能力
無論小學生正處在什么學習階段,教師們都需要幫助學生培養自身的閱讀。這樣,既有利于小學生的語言學習能力的提升,又會有助于小學生更為深入的認識世界,從而更好的和別人進行溝通。閱讀教學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所以,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大時代下,教師們必須培育起小學生熱愛讀書的好習慣,幫小學生們訓練一定的讀書能力。使小學生們見多識廣,慢慢的擴大眼界,并慢慢克服讀書上所存在的困難。
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的策略
1.創設精彩閱讀教學情境
在新時期的歷史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來給課堂教學增一份色彩。這也就是運用計算機技術能夠讓讀書課堂更加活潑起來,也能夠使學生們更加的熱愛讀書,可以自己積極的去完成讀書。而在運用了計算機技術的讀書教學上,可以通過運用一些艷麗的顏色、唯美的動畫、吸引人的音效等等,帶動閱讀課上的氣氛,讓氛圍更加活潑起來。
比如,當學生們正在學習人教版的《長城》時,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加以介紹。教師可以引起他們對長城這二個字的思索,再想想長城會是怎樣的樣子呢?或者讓他們帶著上述疑問,欣賞教師所提供的關于長城的宣傳視頻,以便使他們感受到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教室里也可以進行學生示范閱讀,通過讀出內心的民族自豪感,讓學生身臨其境,去用心的體會。這不但能夠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認識,還能夠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而且這種方式教師講的內容也不費力,而且學生也掌握的好。
2.拓寬豐富自主合作方法
身為教師,在教導孩子時,不但應該關注學生成績方面的變化,還要注重于看到與孩子間的差距。指導學生在讀書時,引導他們開展共同的合作和學習。在按照不同的孩子對讀書學習特點上的差異的情況下,鼓勵學生保持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引導讀書學習能力較強的孩子,多帶著讀書學習能力不強的孩子一起"向前跑"。孩子間也應當相互溝通,取長補短,共同動用自已的腦瓜來探討讀書問題。在現代媒介的帶動下,他們應該各抒己見,將他們的能力都施展開來。提高了學生的領導力,給學生們能夠展示自己的平臺,還可以增進同學與同學之間的感情。
例如,在教師引導學生學習人教版的《松鼠》時,教師可讓學生利用學校計算機房的計算機資源,來查找和松鼠相關的東西。同時學生還可利用搜索松鼠的生活習性、松鼠的棲息地、以及松鼠的生存對自身生活的重要性等,來進行有關松鼠的認識。同時學生還可從網站查找一些有關松鼠的圖片,還有對自已所感興趣的松鼠的詳細說明等。把上述資源記在筆錄本上,在上課時,就與教師和同學之間互相溝通。這不但能夠擴大自已的知識面,還能夠加深與教師、同學之間的感情。學生也能夠感受到閱讀的快樂,進而由被教師"牽著鼻子走"轉變為自身愿意去自主的讀書。
3.開辟多彩閱讀新天地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使用下,消息的傳播在媒體與讀者中間,是相互交互的。而這些交流也是互動式的,他們都能夠接受到對消息的回應。而當今的信息技術,學生們是能夠透過眼、耳、鼻、手等感知出來消息的。學生在使用信息資源時,并不是單純的只作為觀眾,或者只是當個過路人,而是需要投入其中,表現自身的觀點和感受。學生必須是能夠獨立思考的個體,并能夠按照自身的需要、根據自身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來平等的、廣泛的享受社會信息資源。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學生才能夠經過自身的不懈努力,開擴一個屬于自身的信息閱讀新天地。
因此,學生在掌握了學校教材中有關《孔子拜師學》的內容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是不是還想要了解有關的歷史故事和古典人物,并引導他們在課下查閱參考資料,解答自身的提問。在學會了孔子拜師學以后,讓學生對孔子作出正確的評論,詢問學生是不是對另外的人物感興趣,并且在課外時候給學員觀看《水滸傳》等中國四部名作的典型片斷。這樣,學生對讀書會逐漸形成了濃厚的欲望,從而變得對讀書充滿興趣,將讀書作為自身的主要興趣。讀好的書,不但能夠培養自身的文化情操,還能夠培養讀書能力,從而教學生為人處事。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養成,就起到了非常關鍵的影響。
4.品味詞句,體會感情
贊可夫曾說:"教育學只要觸及每個學生的情感和意愿范疇,觸及每個學生的精神需求,就能充分發揮高度有效性的功能。"實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把握關鍵詞語,并指導學生仔細品嘗,就可以撥動學生內心之音,使其產生最動聽的心聲。
如:《周總理的睡衣》一課,第二段是這樣寫的:“一位年輕的護士,雙手捧著這件睡衣,望著補丁上又勻又細的針腳,眼睛濕潤了?!睘榱俗寣W生讀出感情,讀前可引導學生推敲這段話中“捧”和“望”這兩個詞的妙用,可問學生“捧”和“望”可以換什么詞,學生回答可換成“拿”和“看”后,再讓學生區別用“拿”和“看”與“捧”和“望”有什么不同,在對此中,學生就能體會到“捧”和“望”凝聚著年輕護士對周總理和鄧媽媽滿腔的敬佩之情,學生就能飽含深情地把“捧”和“望”的音讀重、拖長、水到渠成地讀出了相應的感情。
結束語:總之,在教師的教學課堂上,教師應該無私奉獻的教書育人,學生也應該用正確的方法來進行學習。學生不再呆板的學習,教師也并不是一直的“輸出”。教師通過一些方法與手段來調動學生的觸覺、聽覺、感覺等,使原本枯燥無趣的閱讀變得生動活潑起來。這樣可以為學生的閱讀打下結實的基礎,提高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讓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得以實現發展。
參考文獻
[1]杜彥衛. 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的閱讀能力[J]. 現代教育科學:教學研究, 2013(1):1.
[2]孔婕. 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閱讀能力[J]. 東西南北:教育, 2016(19):1.
[3]黃初軍.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能力[J].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引文版)教育科學:00243-0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