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奕辰
摘要:賈平凹的《秦腔》具備很高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作者通過利用高效的敘事手法來記敘不同類型的人和事。拋開文章的內容不說,這個作品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意蘊。本文從市場經濟、傳統文化和其他不同的角度入手來分析不同方面表現的文化意蘊,相信也會有更多豐富的精神容貌。
關鍵詞:秦地;賈平凹;《秦腔》;文化意蘊
引言:在《秦腔》中賈平凹正以破碎性的敘事手段來講述街道上衣食住行方面的內容,并借助他人之口來表達自己內心復雜的情感。從他這個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對家鄉深沉的愛。在市場經濟和現代文明的影響下,他筆下的家鄉早就不是以前的家鄉,更包含著對鄉村傳統生存方式的改變和倫理道德的裂變,這樣才能夠使人從實踐中更好地發現中西部農村生活的現狀。
1.《秦腔》產生的社會背景和歷史背景
1.1社會背景農村、農民和農業問題就是最為常見的“三農問題”,這是當前社會發展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并會直接影響未來的發展。在多年發展的過程中賈平凹一直都生活在時代的最前沿,并以作家敏銳的視角和良知來思考和發展問題,最終才能夠實現針對小說、社會顯示和時代精神的擔當,更會直接對農村在轉型時生存的境遇有不同的見解,最終也會對老百姓自己的日子有深刻的體會。賈平凹的《秦腔》以陜西丹鳳縣內的一個鎮為原型,并通過書寫一個叫做清風街的地方的大戶人家的變遷,來展現改革開放這幾十年時間里面的種種變化,在撰寫時傾注了作者對于故鄉的思考和一腔深情,更包含著針對社會轉型時期農村現狀的思考[1]。后來他在《秦腔》后記中寫到:“當時國家正在進行改革,社會也在發生轉型,從農村發展開始,它自身最大的變化就是解決了更多農民的吃飯問題,國家發展時的注意力更轉移到了城市里面,農村后續的發展更會受到諸多限制。正如他一直強調的:“現在有很多人認為不太可能會產生具備大技巧的文學作品,但是我個人認為不如真正打動人的文學作品并沒有太多深奧的技巧,而是要將真情實感融入其中,我們也不妨將作品變成一份又一份的社會記錄,最終更好地留給歷史。所以當代鄉村變革也會匯聚成《秦腔》呈現在世人面前。
1.2歷史背景如果將百年中國的發展看做一個歷史空間,那么中國的鄉村文化一直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三十年其實正是中國最為傳統的鄉土中國發生深刻的社會歷史變化的過程,指的也是中國不斷地脫貧致富的過程,但是鄉土中國也會在發展中遭遇不同類型的困境。而賈平凹的《秦腔》更會借助小說敘事的方式來更好地回答這些問題,正因為賈平凹自己本身有著非常濃厚的“史詩情結”,所以寫出的故事也和鄉土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當他自己特有的這種文學機制被激發之后就會成為一種新的敘事方式,并通過運用各種瑣碎的人物來讓更多人窺見歷史時代。
2《秦腔》的文化意蘊
2.1預示環境賈平凹曾經說過秦腔在他寫的小說書里是具備一定的象征意義的,他講述的就是陜西的聲音,甚至可以成為陜西人生活的一個部分,順便反映除了他們心靈世界最為微妙的變化。《秦腔》中描述的唱腔充滿不同類型的音樂色彩,不僅暗示著一種作品的主題,更重要的是創造出了一種合適的藝術環境。首先秦腔中的音樂和鑼鼓會直接渲染不同人物的心理狀態,并借助表達性的文字來渲染成不同形態的情緒。第二,小說中的秦腔更多的時候是想要預示一種新的環境,并在最后成為一股流暢的魂魄,這部小說中同時也采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意向,表達的是一種神秘和超自然的氛圍。例如作者寫了白果樹流了三天三夜的雨,用的就是擬人和夸張的手法,設置這樣的場景也是為了對街道上的一種變化形成一種新的征兆。
2.2展現悲劇秦腔作為陜西地區地方戲曲劇種,也是重要的中國戲曲,自身的審美特征帶有一定的悲劇性的英雄主義色彩,這個劇目中的種類也有很多,表現的就是先民在創建家園時所展現的辛苦,更會表現出英雄血染疆場的情懷。不同類型的秦腔曲牌名在小說中出現了很多次,但是小說中所存在的秦腔曲牌多數充滿了悲涼的感覺[2]。一方面秦腔是一直用由悲劇的情緒醞釀出來的,更帶有非常強烈的抗爭意識。另外一方面秦腔也會在小說中逐步走向衰落的境地,最終更會加劇群體的悲劇命運,所以秦腔的存在確實對于小說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3寄托憂思賈平凹的創作充滿了非常深沉的憂患意識,他更喜歡從文化的角度去反映生活和藝術。小說《秦腔》中的清風街其實是一塊非常具備代表性的“麥田”,在市場經濟和各種文化形態下各種不同類型的傳統農耕文化會逐步沒落,靜止的鄉村田園世界也會直接被打破,秦腔也會逐步衰弱,最終會繪制一幅具備飽滿精神的末世圖景。賈平凹在寫《秦腔》時通過一個奇人來觀察和記錄了清風街家族衰敗的過程,更會我們記錄了中國西部鄉鎮社會的騷動和傷痛,同時也反映出了當時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社會的變化,中國的風土民俗也確實在盛衰中不斷地發展。結束語綜上所述,賈平凹一直關注的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現實,他當前的三農作品題材已經達到了一種非常崇高的境界,《秦腔》中也同樣寄托了作家對商州農民和農村命運的思考,可以說也具備很濃厚的文化意義。
參考文獻:
[1]孫新峰.賈平凹及其文學的文化意義新探[M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9(5):74-78
[2]常智奇.長歌當哭悲秦腔[I].當代戲劇雜志,2019(5):98-104